流汗“述职” 温州官员电视述职的台前幕后
这些天,瞿康林有点“忙”——他要每天听取温州的高层官员们轮番向他汇报工作。各位一把手的述职表现按打分进行排名,排末尾的将遭淘汰,述职好坏甚至还会关系到这些一把手的官职。从今年开始,公开述职改为电视现场直播,并有辛辣的点评,这让官员们更多了几分紧张。
这些天,瞿康林有点“忙”——他要每天听取温州的高层官员们轮番向他汇报工作。
瞿康林不是温州市市委书记,而只是该市鹿城区七都街道老涂村的一名普通村民。从12月20日起,温州市直属27个部门的“一把手”们向全体市民做了各自的述职报告,汇报本部门今年工作状况和明年工作计划,当地媒体同步直播,瞿康林每天都守在电视机前。
“当官的是该给我们平头百姓一个交代,给我们说说他们一年到头都忙了些什么,接下来打算做什么。”瞿康林说。
从2010年起,每到12月底,“述职报告”就一年一度地成为温州公共生活中的关键词。不少市民把官员们的难关当作“娱乐节目”来享受。
“一年种了6年的树?哈哈哈……”当听到市住建委主任在述职中提及本部门的种树成绩,在龙湾区做公务员的陈康(化名)一家人笑得前仰后合。“我相信他说的话,有个街道为了完成植树指标,把我一个亲戚的田地都租去种树了。”陈康说。
“我也相信,我们辖区内有个老看守所,搬迁不久,大院里就莫名其妙地就种满了小树苗,哈哈哈。”温州一位派出所警员也向记者笑称。
而当市金融办主任张震宇满头大汗述职的紧张窘态出现在荧屏上时,这种“娱乐”更被推到高点。
“官员的洋相,屁民的狂欢。”一位在温州财税部门工作的人士评价说:“这样的述职报告,目前为止市民们普遍还处在围观、看热闹的状态,到目前还没有哪个一把手因为述职述不好而被淘汰,能否真正让民意在官员任免中起决定作用,还要看改革的下一步。”
公开的压力
市直各部门一把手向市民公开述职,始于2010年,那是陈德荣主政温州的第一年。陈将这一活动称之为“互学互比”,意图激励各部门之间的竞争。
这场活动的“原型”是当年温州10月份的一项活动的升级版本。其时,温州组织市、县两级和有关部门领导及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赴各县(市、区)和3个功能区“互看互学”活动。后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此项活动覆盖到各个部门。
2010年12月17日上午开始到18日,19个温州市直政府机构的正职主官发表述职演说,并通过网络直播。后来,陈德荣又要求各部门主官在述职后,重点将涉及明年工作承诺的部分在网络上公开,接受民众监督。
述职活动以汇报会为主要形式,分为征集意见、集中汇报、现场点评与测评等环节,分三个批次进行。温州市四套班子的主要领导、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各县、市、区分管领导、专家学者、媒体代表现场给这些一把手考生打分,市委书记、市长并加以点评。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参与会议并提出意见建议。
汇报的市直单位大多涉及工程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具体的项目有滩涂围垦、金温铁路扩能改建、城市轻轨、天然气等事关民生的大项目,对于工程建设类项目,述职时需明确说明投资规模、建设期限、年度计划等。
各位一把手的述职表现按打分进行排名,排末尾的将遭淘汰,述职好坏甚至还会关系到这些一把手的官职。
“把官员逼到了墙角,无路可退,只有奋勇向前。”陈德荣在对媒体记者谈及“互学互比”活动时说。在被问到述职活动是否真的会影响到官员头顶的乌纱帽时,陈德荣认为这“应该是必须的”。
激情与“娱乐”
“压力大,压力大。”不管公开或者私底下,温州各部门的一把手们普遍这么说。
2010年12月的首场述职,第一个上场的市发改委主任方勇军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人物。为了过关,方勇军和市发改委班子成员提前两天做了预演预练,“不过,讲得容易,干得难。”他说。
2011年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率50%这个目标,不是件轻松的事,市发改委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之前,很多机会来的时候,温州没有把握住,这跟前期工作没有做好有关。”方勇军在述职中表示。
从今年开始,公开述职改为电视现场直播,并有辛辣的点评,这让官员们更多了几分紧张。
在12月20日CCTV播放的述职报告视频中,出现了市金融办主任张振宇头冒大汗,用手擦汗的画面。这一幕迅速被微博等网络媒体转发,引起网民热议。
市城管与执法局局长李世斌述职时,受到作为主考官的市委书记陈德荣的辛辣点评——“温州仍然到处是烂疤烂疮,对于外地人来说,温州是‘没来过向往,来过失望’。”有着深深眼袋的李世斌一脸茫然,显得不知所措。
市现代集团董事长杨作军在述职中提及“2013年投资计划30.27亿元,比2012年翻一番”时,陈德荣点评:“俗话说,鞭打快牛,鞭子一定要打在快牛身上,慢牛再怎么抽鞭子,它还是跑得慢……现代集团这个快牛,在‘互学互比’现场再抽一鞭,明年投资再增长两倍,也就45个亿,怎么说?你赶紧表个态。”
面对市委书记现场追加任务,杨作军马上表态响应:“不是30个亿,是要加两倍,45个亿!”现场爆发出一片笑声。杨作军很快又调整了一下说法:“我们加快做前期,力争45个亿!”
陈德荣笑着号召现场全体人员为现代集团鼓掌、打气。
但并非人人都认同这种做法。“这不是搞大跃进嘛,领导一拍脑袋就加十几亿,太随意了吧。” 在温州从事文化产业的市民周女士看过直播后对记者说。
打分权争议
事实上,尽管迄今已推行了3年,但要说起公开述职活动到底给温州带来怎样的效应,当地人的评价仍然莫衷一是。
在瞿康林这样的普通村民眼里,公开述职拉近了上层政治与小民百姓的距离,“至少大家认识了各个局的头头脑脑是哪一个,”他说,“当官的是该给我们平头百姓一个交代,给我们说说他们一年到头都忙了些什么,接下来打算做什么。”
而身在庙堂的陈康,则感受到了公开述职给多年平淡的温州官场注入了激情。与“互学互比”活动相伴随的是“学先进、找差距、比干劲、创业绩”的口号,全市掀起“大干快上、比学赶超”的热潮。“述职中公示的承诺就像无形的鞭子,再加上打分末位淘汰的压力,让每个部门都开足了马力,不断向指标靠近、超越。”陈康说。
连以敢言著称的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也认为公开述职“是一种政府勤政的体现”,尽管他对政府部门之间比拼政绩和指标的做法持保留意见。
不过,据知情人士介绍,事实上,迄今为止,尚未有一名市属部门主官因述职打分居末位而被“淘汰”免职。“当然,公开述职,市领导是主考官,你如果考不好,给领导和市民不好的印象,肯定会对仕途不利。”
此外,述职评分能在多大程度上向官员们传递民意的压力,也不无争议。
比如,为改善温州脏乱差的城市形象,提高投资率,温州从2010年开始掀起大规模拆除违章建筑的运动。当地官方给出的数据是,温州的违建面积达4000万平方米。这一规模相当于温州主城区鹿城区面积的1/7。
3年来,“拆违”运动在“互学互比”的政绩比拼中不断升级。“温州几百家小商品加工场几乎被扫尽。小企业无处安身,只好纷纷搬到浙江义乌和山东临沂去了。”温州辖下永嘉县黄田的一位企业主诉苦说。
厂房面积是银行放贷的指标之一,一些企业厂房的面积在拆违中减少,续贷额度相应缩减,企业因此陷入融资困局,多名受访企业主认为,一年前温州高利贷危机爆发,与强力拆违不无关联。
这些民间声音能否在公开述职活动中有所反映,从而促使一把手们改进工作?对此,专家组一名参与述职测评但不愿透露姓名的学者透露,“除了市委书记、市长点评到这些一把手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外,基本没有听到来自民间的批评意见出现。”
“现在的述职活动,民众最多只是凑个热闹的角色,还不是真正的主角,书记市长的点评越麻辣,越能顺应民众的围观心理,也越能体现领导的权威。” 温州国土资源系统一位中层官员私下向记者评价说。
“如果能在点评、测评环节中增设一个市民组,让普通民众的代表来参与点评和打分,使民意更直接地影响官员的乌纱帽,那样才能更好体现民主监督的本意。”上述参与述职测评的专家组学者建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