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产出约占全球两成
虽然中国制造业产出约占世界的20%,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大多数产业尚未占据世界产业技术制高点,仍不是工业强国。届(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论坛由商务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主题是“合作共赢、平衡发展”。
虽然中国制造业产出约占世界的20%,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大多数产业尚未占据世界产业技术制高点,仍不是工业强国。这是近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八届(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论坛重点阐述的一大观点。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认为,近年来,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产业基础更加牢固,但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中期,迫切需要大力推进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以创新为驱动,以技术为引领,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认为,判断中国仍不是工业强国,主要有四大依据:一是大多数产业尚未占据世界产业技术制高点;二是一些生产规模大、市场占有率很高的国产产品,技术质量和档次并未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三是一些国产产品的整机质量达到甚至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但关键零部件仍然在相当程度上依赖进口;四是中国产品文化含量(品牌价值)薄弱,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竞争力差距较为明显。
金碚表示,在经历了30多年的快速、持续发展后,中国需要有工业强国战略。工业强国的标志主要有三条:一是在相当多产业中占据全球制高点;二是形成现代工业文明的社会心理和文化;三是有能力为解决本国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和维护国家安全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金碚强调,过去中国产业发展走的是一条“平推式”的扩张路线,其特点是平铺扩张、求大求快,差异性弱、模仿性强,文化含量低、逐利倾向高,结果是大多绕过了产业技术的战略制高点,可持续发展能力较低。“今后,中国工业化将越来越具有‘爬坡’和‘登山’性质,即每个产业都必须‘向上走’,占领产业高地,同时进一步夯实基础,走‘立体工业化’之路”。
崇泉认为,中国产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既是潜力,也是动力。今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与生态文明建设,都孕育着对科技成果的巨大需求,这既是中国制造业提升竞争力的机遇,也为世界提供了广阔市场;同时,中国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战略与壮大生产性服务业,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孕育着对先进竞争力产业和产品的巨大需求,这些都为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提供了发展空间。
第八届(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论坛由商务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主题是“合作共赢、平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