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金改进行中:比温州规模更大规格更高

郑函 |2012-12-21 16:101224

继“温州金改”之后,规模更大、规格更高的“珠三角金改”已经拉开序幕,并承担了更高更为广泛的期望。尽管目前国内小微企业贷款形式还是以对公的模式为主,但邹台虹认为其未来会朝向零售化发展。

  珠三角“金改”进行中

  继“温州金改”之后,规模更大、规格更高的“珠三角金改”已经拉开序幕,并承担了更高更为广泛的期望。

  文/郑函

  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在国际金融论坛上表示,在中国的金融改革中,自上而下的改革和自下而上的改革方式并存互补,区域性金融改革和金融产品创新等自下而上的改革试点层出不穷。今年7月25日由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的《广东省建设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综合实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广州发布,是国内金融改革中覆盖内容最广泛、涉及范围最大的金融改革方案。

  珠三角地区悠久的改革先行传统和毗邻港澳的地理位置,使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备受瞩目,其中深圳前海金融特区的建立也与正在积极推动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息息相关。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华南区行政总裁兼深圳分行行长方洁铃认为,“珠三角势必与港澳地区合作得更紧密,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试验平台,以及辐射整个广东省乃至泛珠三角地区的重要区域金融中心,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更多样化的金融创新产品,支持更多企业走出去。”

  珠三角“试金”的优势

  《首席财务官》杂志:珠三角地区面对制造业西移、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挑战,地区经济呈现什么新的特点?

  方洁铃:受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目前珠三角的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了。但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日益提高,2005年的时候是43.3%,到“十一五”末为44.6%, 2011年提高到45.2%。相应地企业也更加注重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力争以技术突破带动产业升级,深圳华为、珠海格力、惠州TCL均是产业升级的成功典范。可以说珠三角的发展战略正从原有的重数量轻质量、重增长轻发展、重形式轻创新的低层次、粗放型、以制造业为主的发展道路,逐步调整为注重质量、发展、创新的高层次、集约型、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可持续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道路。

  《首席财务官》杂志:珠三角作为金融改革的试验平台具备哪些独特优势?

  方洁铃:珠三角毗邻港澳,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成熟规范的市场及丰富的资本运作经验,这是珠三角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其次,珠三角经济以外向型为主,与港、澳、台,东盟的合作一直以来都非常紧密,这使得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需求更高;第三,今年7月份发布的《方案》,正式赋予了珠三角地区金融改革创新的“先行先试”权,是珠三角乃至广东省进行先行先试的重要政策保障;第四,珠三角地区以民营经济为主导,这些企业对创新型金融产品的接受度更高,这使珠三角适于成为金融改革创新的试验田;最后,珠三角金融市场的发展相对比较全面、成熟,尤其是资本市场,深圳有深交所,加上毗邻的港交所,民间又有大量的资金做私募和风投,如果能把这些金融资源好好利用,借助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打通粤港澳三地人流、物流、资金流等方面的关卡限制,并进行利率、汇率市场化乃至人民币国际化的探索,不断与国际金融规则对接,会对整个金融改革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席财务官》杂志: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南沙作为此次珠三角“金改”的三个实施平台,这三大平台之间各有什么特色?

  方洁铃:从前海、横琴与南沙的总体发展规划中可以看到,这三个区的定位各有侧重。

  前海作为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将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金融业是其发展的重头戏。在国务院批复的前海先行先试政策中涵盖了金融、税收、法律、人才、医疗及电信六大领域共22条,其中金融领域的优惠政策占了八条,包括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渠道的探索、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发行人民币债券等多个层面。在金融改革方面,前海将更注重与香港资本市场的对接和错位发展,探索资本项目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路径。换言之,未来香港和前海有望成为切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海港平台”。前海将配合香港成为重要的人民币结算与融资平台,香港会充分利用前海在人民币业务上的创新抢占人民币业务的“制高点”,进而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横琴新区是首个国家批准的“粤港澳合作示范区”,将均衡发展现代服务业与实体经济。在金融创新方面,以珠海和澳门为依托,重点发展离岸金融,开展多币种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在境内向泛珠三角地区提供资本支持,在境外向周边国家和地区实现资本输出,为国际自由贸易提供配套服务。

  南沙作为第六个国家级新区,目标是再造一个“新广州”。南沙也会相应地充分利用广州在珠三角地区的核心地位,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高端设备产业等实体经济以及与实体经济相配套的产业金融创新业务,在粤港澳金融合作、商品期货、航运物流金融、商贸金融创新、融资租赁业务、保险改革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

  渐进“金三角”

  《首席财务官》杂志:珠三角的金融改革创新会带来哪些影响,哪些金融行业会在其中受益?

  方洁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广东省“十二五”重大战略规划。珠三角的金融改革和创新,正是对这一战略的最好探索和实践,将为广东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转型提供重要的金融引擎。相应地,珠三角金改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探索和成功效应,可以以点带面,辐射至广东、泛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对重构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有借鉴作用。

  以前海为例,根据总体规划和《方案》,整个金融及其相关产业均可以取得长足发展,尤其是银行、保险以及一大批金融中介机构,如资产管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财务公司等均可借助此次金改的春风,求变求新,发展壮大,完成自身的升级与转型。

  《首席财务官》杂志:珠三角以民营经济为主,绝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金融创新会给这些企业带来什么影响?

  方洁铃: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融资难、融资贵。很多企业因为没有有效的融资途径,企业的发展壮大难以为继。而珠三角的金融创新在面向实体经济方面,尤其是中小企业将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为企业带来更多的金融产品,有效扩大融资平台,企业可以借助香港,甚至新加坡的资本市场满足融资需求。使其融资更便捷、融资成本更低。如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构建,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等,均能有效拓宽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为转型升级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同时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有助于人民币成为主要的交易货币,以实现更自由的流通与更便捷的结算。

  《首席财务官》杂志:渣打银行会在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中做些什么?

  方洁铃:跨境人民币业务、中小企业融资、外汇交易避险产品等均是我行目前正在开展的业务。渣打银行希望借助自身全球化的网络和市场上的领先地位,成为珠三角金融改革智囊团中的一员,提供专业化的金融咨询与建议,为“金改”献计献策,为珠三角企业的转型升级助一臂之力。

  与此同时我们认为,珠江三角洲的金融改革将是一个长远战略,近期可能不会产生太大的效果,但是其未来产生的影响一定可见,因此我们将长期关注和支持此次金融改革。

  金融衍生品护航风险管理

  合理运用恰当的金融衍生品,可以在培养风险敏感度的同时,大力提高企业对抗风险的能力。

  文/刘世伟

  金融衍生品已经产生很长时间了,并且在最近的几十年中,在产品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可应用性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特别是在过去五年,大宗商品、利率和外汇市场持续动荡,一系列的衍生工具给企业的风险管理者提供了降低风险可能的同时也给很多人提供了投机的机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摆在了公司的管理层、企业的股票和债券持有者面前:怎样的风险管理模式才是足够和可以持续发展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对冲风险的好处。这里用一个实例开始我们的讨论,某中国西部的炼铝厂,有自己的铝钒土矿山,用自己的煤矿发电,并且有成熟的生产团队。综合起来,拥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相对便宜的电费,原材料和人力成本)。当国内铝价在1.7万CNY/MT的时候,利润相对非常好,如果在此价位没有进行套保的话,在现在铝价低于很多铝厂的生产成本的时候,这样的企业承担了很大的铝价线形风险(Delta),而仅仅只是维持生计。这就会引起企业的拥有者、广大的股票和债券持有者责问。让这样一个生产铝的企业去对铝市场进行方向判断,胜而投机,这是否合适?从这个实例,还有很多学术论证,我们认为对冲市场风险是有必要的,并且有下列好处:

  有助于稳定企业财务,让现金流、财政收支的波动性最小化,增加财务的可预见性,并且避免财政吃紧的可能而引起的高额融资成本,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有助于企业集中主要资源在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和创新上面来,而不要对市场价格抱有侥幸心理,而成为市场波动的牺牲品(当然也不排除有可能市场转向对企业很有利的一面,可是长远来看这并非企业主营业务)。

  在地方和中央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有助于减少税务开支和降低融资成本。在中国国情下, 中小企业背的税务负担和资金成本是很沉重的。在成熟的经济体,特别是500强公司利用金融衍生品来平衡税务开支已经是很成熟的操作了,一些大宗商品生产商卖掉期权来降低融资成本也是常见的。

  对冲风险的四个原则

  调整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应该有三个部门来协作配合,首先需要有一个风险决策部门来制定风险对冲的制度,决定何时、跟谁做多少量的什么产品。这些决策之后下放的市场执行部门,当执行之后还需要有监控和跟踪部门,并对风险对冲进行有效性分析,还要对不同的部门进行协调。在我们遇到的有些企业,很多时候是揉在一起的或者是没有很好的沟通。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当决策部门作出决定之后,执行部门根据自己的判断而延迟了交易而错过了很好的市场机会。也或者是企业财务部门和交易部门对谁来承担风险的职责界限不明确而导致迟迟未能达到一致意见而无法交易之类的例子实在太多。在这里补充一点就是风险监控和跟踪部门在进几年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最近频频爆发牛氓交易,过度投机事件一次次把其企业内部监控部门推到风口浪尖之上。

  坚持套保而非投机 两者只在一线之间,很容易跨界,而这也并非中国特有的问题。因为套保还是不保,本身是一个主观的问题。那么不保是不是投机? 怎样去分开这两件事情呢?我觉得首先要有很明确的套保政策。打个比方,ABC公司的套保政策是对已经确定的订单或者采购,或者销售进行100%套保,对预期的有可能的订单,在市场价位进行30%套保, 随时间的推移订单逐渐明朗,套保也应该逐渐调整。要避免不确定的套保政策带来的不确定的交易。

  谨慎选择风险对冲的标的和金融产品 这中间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标的(Underlying)是否合适,打个比方,某航空公司有很大的航空燃油的风险敞口,然而套保用的标的物是美原油,这中间就有很大的价差风险, 当燃油价格上升并且美原油价格下跌的时候,不仅没有保住风险,反而会有亏损。标的物选择的原则是,利用回归分析,用自己风险敞口最近的产品来保值。第二:有了标的物之后,用什么金融工具去对冲呢?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有很多中国企业特别是航空、海运,还有香港实业公司进入了非常复杂的金融产品,当金融海啸来的时候,石油大跌,股市节节败退 从而蒙受巨额浮亏,这些教训深刻的告诉我们:在金融产品的选择上,尽量避免复杂产品,远期、调期、期权(以及领项式期权)几乎已经满足对冲风险的需要。在人才储备和企业目标允许的情况下可涉及较复杂的产品。但是请认识产品的风险,并且避免过高杠杆。

  把握对冲风险的时机 我们碰到一些客户,他们过重倚赖于各大银行的研究报告和推荐,这样做的风险在于,各大机构的报告随着信息化的提高,已经趋近一致。比如说在2008年,当石油价格到147USD/BBL的时候,很多报告都是或多或少看涨的。但是实际市场,很快调整并且大幅下滑,很多企业都在高位套牢。在时机的把握上,我更趋向于企业在实体经济体验中,并结合银行客观的宏观数据中去寻找进入价位和时机。

  中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方向

  场外走向场内

  大宗商品期货、金融期货、期权等交易所场内衍生产品经历了多次金融危机的考验,仍然保持着很好的流动性和生命力,发挥着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力并为实体经济起着积极的贡献。而有些场外交易衍生品,例如CDO和CDS等等,暴露了很严重的缺陷,比如这些产品一般都有高杠杆性,交易对手履约风险大, 信息不对称,流动性和透明度低,并且缺乏或者没有监管。这些产品过度利用杠杆所造成的银行业泡沫和虚假繁荣对实体经济造成了损害。世界各国的监管机构都意识到加强监管场外衍生品的必要,并且有走向场内化的趋势。

  持续创新

  中国金融市场是政策主导的,市场的力量相对较小。一个健全的金融市场应该使得融资、投资或者风险管理的方式多样化,成本低廉,这样才能服务于实体经济。这一点在中国的金融市场还有很多空间提高。首先,在中国市场可交易的金融衍生品不全。例如被热炒的“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猪周期”(每过一段周期, 猪肉价格猛涨猛跌)。 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之道可能要借助期货市场,让猪肉成为可交易的对冲风险的金融工具。当然不计成本的补贴政策也是可以解决以部分问题的。类似的在中国要对冲风险,可是没有金融工具的例子还有很多。还有一点,在中国市场不管是投资、融资还是交易衍生品来对冲风险的成本是很高的。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比较,中国期货市场的手续费大约是美国市场的5倍到50倍不等。一方面是融资方式少并且成本高,然而另一方面由于投资渠道少使中国成为存贷比例很高的国家。这些市场现状,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政策改革来改变。

  总体来说,对现阶段的金融改革和创新还是非常积极乐观的。近来在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推动之下,股票分红制度和期货市场开始降低手续费,包括国债、石油期货、期权等新产品都在不断推出,未来衍生品市场将越来越丰富多彩。

  (作者为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金融市场部衍生品交易员)

  北京银行现金管理特约专栏

  打造企业的现金“管家”

  在现金管理这个银行和企业双方最热络的连接点上,北京银行希望通过全方位的服务成为企业现金管理的“管家”。

  文/思琳

  更短的资金周转时间、更全面安全的资金保值增值方案、更便捷的操作方法、更宽阔的融资渠道成为眼下企业现金管理的全新要求,而作为企业最亲密伙伴的商业银行正为响应这些需求的变化,在现金管理上进行从战略到产品的全方位调整。

  2008年11月3日,北京银行继发布“财富1+1”公司金融品牌后,正式在旗下推出现金管理金融服务品牌——“现金优管家”。该品牌定位于企业贴身的现金管家,旨在通过组织高素质的专家团队,搭建便捷的信息服务平台,整合资金归集、账户管理、结算服务、投融资、风险管理等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企业定制个性化、专业化的现金管理综合服务方案。

  经过多年的产品创新和业务扩展,北京银行已搭建“两个平台、两个渠道、N个行业解决方案”的现金管理产品体系,能够为大型企业集团、中小企业集团,为不同行业客户提供差异化现金管理服务方案,成为一家极具专业性的现金管理特色银行。

  “管家式”服务

  作为“专业、贴心、高效”的代名词——“管家式”服务深得客户青睐。据北京银行公司银行部副总经理林袁介绍,“现金优管家”突出体现了北京银行对客户的承诺,即通过专业团队的“管家式”服务,为企业量身订制个性化现金管理金融服务方案,使企业现金自由畅通,助力企业未来发展。

  通过“现金优管家”的发布,北京银行也的确实现了由单纯银行服务向财务顾问和咨询专家角色的转变。据悉该体系涵盖了现金池管理、投资理财管理、全能账户管理、集团结算管理、融资管理、环球现金管理、风险管理等七类解决方案的32项产品和服务,可为不同类型客户提供满足其需求的专业化、个性化、综合化现金管理方案,有效帮助企业管理其现金资源、改善流动性状况,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和资金风险,以增加企业的现金收益。

  在提供“管家式”服务的理念之下,北京银行的现金管理业务发展趋势也从单一的金融服务拓展至“金融服务+技术服务+咨询服务”的整合。据林袁介绍,北京银行现金管理业务未来将继续优化现金管理综合服务方案。一方面,扩展现金管理服务对象,关注大型集团企业、中小型集团企业、社会机构、政府机构;另一方面,不断充实综合服务方案内涵,注重现金管理与投资银行、供应链金融、国际业务、零售银行业务的结合。

  此外提供现金管理增值服务也是未来继续努力的方向之一。林袁表示,现金管理产品存在同质化现象,但银行服务却可以实现差异化,北京银行将集合团队智慧和力量为客户提供现金管理理念传导、集团账户梳理、合作银行选择、IT供应商选择、集团组织架构重组等多项咨询服务。

  从全能到标准

  林袁强调,伴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企业在现金管理方面的需求不断变化和提升,从最初的加快资金流转,转变为建立合理的银企关系、控制财务资金成本和资产负债比率等。早在2009年,北京银行就推出了全能管家多银行资金管理系统(IBS系统),可提供多银行资金管理系统服务,并同时具备面向中小企业和集团客户提供现金管理服务。

  全能管家可以为集团客户提供一站式资金、金融管理服务,满足企业不断提升的金融服务需求。林袁介绍说,全能管家的系统功能非常强大,具有七大功能模块,既可满足企业基础性现金管理需求,例如现金流管理、资金结算、综合查询等,也可提供较高端、复杂的功能模块,例如资金计划、内部银行、金融交易管理、投资管理等。另外全能管家加载了北京银行的特色产品电子票据、定期/通知存款等,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系统”服务。

  另外,全能管家还可以伴随企业资金管理的全流程。这是因为全能管家功能模块均采用插件式模式,可根据企业不断升级的资金管理需求灵活配置及个性化开发。

  伴随企业对于资金管理的日益重视,商业银行在这一业务上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尤其是对于大型企业。为此在服务大型企业集团时,北京银行坚持提供包括投融资、现金管理、国际业务、零售业务、系统服务等综合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方案。“我们一直采取团队营销的方式,为客户组建专属的服务团队(总分支三级联动、产品经理客户经理团队营销)。”林袁指出,北京银行在提供优质、高效的现金管理产品及系统服务时,特别注重在现金管理咨询业务的探索,协助客户进行现金管理理念灌输、集团账户梳理、合作银行选择、IT供应商选择、集团组织架构重组等。

  北京银行始终坚持与企业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经营理念,经过10余年的发展历程,北京银行将一批批中小企业培养成为大型企业。在此过程中,北京银行特别注重他们在账户信息管理、收付款管理、流动性管理、投融资管理等具有标准化的现金管理需求,并针对其发展阶段,推出了“标准管家”服务,通过大力的创新,流程优化,实现产品与服务的化繁为简。

  首先在功能上,“标准管家”不仅提供中型集团企业和中小高端企业经常使用的系统功能模块,并加载了北京银行的特色产品,例如电子票据、定期/通知存款等,使得“标准管家”实现了“金融服务+IT服务”,既区别于其他商业银行的同类产品,又较第三方系统供应商的产品功能更加丰富。

  其次在软硬件集成上,在充分考虑中型集团企业和中小高端企业的成本接受能力的前提下,“标准管家”将软硬件进行集成,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标准管家”的实施速度,省去客户硬件采购流程;另一方面可为客户提供更具竞争优势的价格,客户接受度更高。

  深耕细作

  在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国内通胀高企的形势之下,北京银行深入挖掘行业企业现金管理的特点,逐步推出了多个行业解决方案。“目前我们在批发零售、教育和卫生等行业已经深入的比较透彻,也已做了不少经典案例。”

  批发零售行业解决方案:中国烟草北京市分公司案例。北京烟草从2004年起在全市推行购烟采取后台直接划款结算的形式,其中部分商户采取支票结算方式,存在众多问题,易导致北京烟草回款不畅。2012年北京烟草与北京银行合作,在全市范围内对现有以支票结算购买卷烟的单位推行银行账户在线定货扣款的支付方式,取代支票结算。

  该方案使得北京烟草以及3000余家使用支票结算订烟的零售户摆脱因支票结算带来的问题,通过烟草系统和银行系统对接直接扣款,减少支票传递、入账、对账等一系列工作,降低了结算风险,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教育行业解决方案:北京大学结算中心案例。北京银行为北大结算中心提供了专属的结算系统,系统功能强大,包括记账、重空管理、账户管理、账务管理、报表查询等,大大提高了学校资金利用率,为有独立核算需求而无法实现账户独立的校内部门提供结算账号,使得内部分账户拥有和独立实体账户一样的功能,对外结算则统一账户,对内核算则进行分户核算。

  卫生行业解决方案:“京医通”项目。“京医通”项目是根据市卫生局、市医院管理局及所属医院提出的业务需求探索建立的公立医院统一结算模式。工作目标包括:规范医院内部就诊结算流程,合理配置和利用医疗资源,缩短患者费用结算时间;与社保卡互补,实现对患者管理的全覆盖;建立统一的系统平台,实现就诊卡的跨院结算;推进预约挂号工作。

  目前,北京银行已完成友谊医院“京医通”项目上线应用,今年内将启动“京医通”项目第二批四家试点医院工作,未来计划将推广至北京市22家市属医院及部分部属医院,以及异地部分医院。

  优化风险管控

  小额信贷在国内碰到的最大挑战是:数据量不够而且数据可信性非常低。在这种高风险的特征下,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管理工具来做评估,银行可能损失的程度会非常大。

  文/吕丹

  金融危机爆发后,银行面临的风险管理向着更复杂、更具突发性以及更扩散的发展。于是很多银行纷纷将智能化高级分析以及优化技术作为其关键解决方案,从而实现风险管控的目标。

  风险模型实验室

  风险管理本身就是预期管理,在经济上行的时候,风险管理也往往容易被忽视。SAS北亚区风险管理咨询总监邹台虹博士坦言,以前国内银行对风险不是非常重视,因为风险基本上很难产生盈利,好像都是成本。所以在过去一段时间,风险本身并不是银行最主要的考量,尤其是零售银行更在乎的是市场份额的占有。中国过去的银行贷款都是以对公为主,零售贷款实际上是以对公的模式把它搬到零售上面来执行。但是零售与对公的决策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它碰到了非常多的挑战,无论从政策、执行、工具等方面都必须要有一个大幅转变。邹台虹认为,虽然现在很多一线银行、二线银行都已经基本开发了所谓的风险模型,但这些模型本身因为数据的欠缺性,可信度非常有限。所以,虽然做了模型,要推行它会碰到很多挑战,这个东西必须要从几方面来着手,比如数据质量的优化,数据历史长度的累积。

  在国外,风险模型的生命周期可以长达五六年,但中资银行的产品一直在改变中,模型可能两三年就失效了。因为客户改变了,数据改变了,产品改变了,在这些客观因素下,造成这个模型的生命周期非常短。“所以需要建立风险模型实验室,模型的优化、改进是一个长期工作,而不是一次短时间的开发就能结束的,必须要长期地监控,然后优化。”邹台虹强调建立风险模型实验室的意义。

  在国外,一家跨国银行可能有成百上千个模型,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仅是快速建模的问题,而是如何管理这个模型,降低这个模型本身的风险。邹台虹举例道,比如有1000个模型要维护,可能需要100个人在这边做模型,每个人的做法都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品质的保证,所以要建立一个模型实验室进行管控。

  此外银行要满足《巴塞尔协议III》,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满足文档的管理。邹台虹介绍,模型能不能重新建立,不但内部要审,还要请外部专家来审核这个模型本身,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没有风险实验室的概念,就无法满足合规的要求。

  最后,当有这么多的模型要管理时,标准化、一致化是成功的很重要一点。“SAS有一个产品就是帮助这些银行在做模型的整体化、标准化整合,以及文档的制定。”

  小额信贷零售化趋势

  邹台虹介绍,银行对公业务的信贷额度较大,这个特点使得对公业务的信用风险管控要靠人为来决策,必须专人去拜访这家公司并对其财报有所了解后再做评级。而零售业务刚好与之相反,每一笔贷款额度都很小,但是数据量很大,所以它必须要有自动化审批、决策的工具来管理。

  提到小额信贷的风险管理问题邹台虹坦言,小额信贷在国内碰到的最大挑战是:数据量不够而且数据可信性非常低。在这种高风险的特征下,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管理工具来做评估,银行可能损失的程度会非常大。

  尽管目前国内小微企业贷款形式还是以对公的模式为主,但邹台虹认为其未来会朝向零售化发展。一般而言,各个银行会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力来对小微企业做一个切分。据悉在国外定义小微企业并不仅仅以贷款额度作为切分标准,也会根据不同的行业来做判断,因为行业和行业之间的差距很大,根据多个指标来区分哪些是小微性的贷款更为科学。“实际上中型企业可以把它归纳于对公业务,但小微企业可能必须要朝向零售方面发展。”邹台虹继续分析道,对公业务是一笔一笔做的,零售是组合性管理。在这么小的额度下它的量很大,当它的量很大的时候审核的人工成本会很高。“为什么把这些200万或500万以下人民币贷款的额度归纳为零售?因为零售本身实际上是有很多信贷资料的,比如银行数据库,有小微企业零售主本人的信贷资料,这些是对小微企业贷款很好的补助性资料。”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沪上银行联手推出“票据金融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联合行动方案”

2024-09-25 13:14
129133

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修订草案):促进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 扩大供应链票据应用

2024-07-15 15:01
101513

上海虹口:发挥在资产管理领域的特色优势 助力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升级版”

2023-09-15 12:01
82685

中兴通讯亮相2023中国国际金融展全面展示金融科技实力

2023-05-10 15:44
47593

联易融亮相第十六届深圳国际金融博览会

2023-01-27 21:01
26816

广东省金融局:建议各金融机构共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

2023-01-05 14:37
119904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