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亚洲资产管理公司寻求国际化
这些RQFII带来的资金流,将不足以在短期内支撑中国内地资产管理公司实施重大的国际扩张战略。已经有人开始猜测,日本大选后上台的新政府将推行弱势日元政策,这将重新激起市场对“双层”基金的兴趣。
今年第四季度在亚洲召开了众多行业会议。今年的会议受到这一事实的推动:资产管理公司对亚洲地区的兴趣日益增强。该领域机构希望把触角伸进这个被视为快速增长的市场。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很多资产管理公司在本土市场的现状,本土市场上有限的增长机会正促使企业考虑在海外扩张。尽管每场会议都有着各自的焦点,但也出现了若干共同主题。现在的流动是双向的。欧洲和美国公司继续寻求进军亚洲市场,而现在一些亚洲公司也越来越希望实现业务国际化并向海外转移。
中国内地资产管理公司就是一个例子。这些公司抓住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新规带来的机会。RQFII让中国内地企业的子公司得以利用境外对中国内地人民币证券的需求。
11月初媒体报道称,RQFII额度将在目前700亿元人民币 (合110亿美元)的基础上增加2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建立这一机制旨在允许境外投资者把离岸人民币资金投资于中国内地资产。迄今为止,RQFII机制的参与者一直被限定在中国内地企业的子公司,在中国基金管理行业面对国内投资者对股市兴趣寥寥的困境之际,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机会。
境外人民币存款规模不断扩大,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贸易结算。而个人也在建立人民币头寸,以利用较高的存款利率,并作为对冲美元疲软的一种手段。由于人民币资产投资渠道匮乏,海外累积的人民币资金几乎肯定会有一部分被配置到这些RQFII产品中,尽管目前内地股市低迷——11月期间上海股市曾触及近4年低点,接近10年前首次触及的水平。同时,现有的投资中国内地、由内地管理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已经能够利用RQFII额度提供以港币交易的产品。这鼓励了来自一些机构投资者的更多资金流,它们要么无法持有人民币计价资产,要么是不放心这么做。这也给在该地区提供ETF产品的知名国际资产管理公司带来了切实的竞争。
然而,这些RQFII带来的资金流,将不足以在短期内支撑中国内地资产管理公司实施重大的国际扩张战略。要让这种战略能够实施,还需要国际投资者对投资中国有更广泛的认同。考虑到这一点,中国基金管理公司一直在探索可能的战略结盟和合作机会,以利于在国际上销售产品,并显示它们在管理内地投资方面具有上佳的资格。这与过去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在过去一直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寻求合作者,以求利用中国基金管理市场的机会。
日本基金管理公司的处境则不那么令人艳羡。与中国情况类似,日本基金公司也面临国内增长机会匮乏的问题。它们采取的海外扩张战略包括派遣团队到新加坡或香港驻扎。然而,不同于中国基金公司的是,日本基金公司国内业务面临的挑战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并且根深蒂固。对机构客户收取的费用偏低,零售投资者兴趣不足,日本机构股权管理需求向指数型产品转移,这几点综合起来,导致日本基金公司在国内市场上已没有多少机会可以采取积极管理策略。国际投资者对日本股票的需求长期以来呈下滑趋势。
日本零售投资者继续偏重于分红型基金,8月份他们从国内股票型基金净撤出20亿美元资金。所谓的“双层”基金(double decker)仍然热销,尽管已不如鼎盛时期。这类基金把投资高息货币策略和杠杆及对冲策略结合起来,并定期发放高额红利。在投资者对此类基金产品的需求出现放缓的情况下,日本股票型基金不太可能恢复往昔盛况。已经有人开始猜测,日本大选后上台的新政府将推行弱势日元政策,这将重新激起市场对“双层”基金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