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4重燃美元战争战火
美联储再度加大了量化宽松的规模,消息一出,市场的反应却非常冷淡。而对于美元的国际地位来说,目前的世界格局之下,两种货币成为主要的竞争对手,一是欧元,一是人民币。
美联储再度加大了量化宽松的规模,消息一出,市场的反应却非常冷淡。从前期美国经济的走势可以看出,当下其国内经济的症结并非流动性匮乏,而是转向了消费者担忧经济前景导致的信心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QE3的推出已经遭到了业内的质疑。普遍的观点是,膨胀的流动性除了继续堆高资产价格之外,对于经济的复苏很难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但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美国再度推出了QE3的加强版。连夜加班的印钞机之下,美国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要从美元成为世界货币之初说起。二战结束之后,世界各国在美国的主导之下,放弃了曾经英镑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转而承认美元的货币地位,也就是所谓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就此,美元成为了世界上唯一自由兑换的货币。而战后其他国家为了重建经济,填补财政赤字纷纷向美国举债。美国就此机会,推出包括欧洲的马歇尔计划,以及日本的经济复苏计划在内的,多项经济扶持计划。美元瞬间成为世界上需求量最大的货币。
美元荒造成了美元的大幅升值。其影响是可想而知的——美国只需要把印出来的钞票撒出去,便可以收回货真价实的商品。美国进入如日中天的十年。
盛极而衰是形容当时美国最准确的词语,军事的扩张逐渐将美国经济拖入了泥潭。越战让美国政府入不敷出,不得已开始向世界其他各国举债,也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大量的债务让美国从最大的债权国一举变成了最大的债务国。当时美国的财政累计赤字已经高达1500亿美元。而高举的债务也让世界其他国家惴惴不安。
于是,美国就此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黄金挤兑潮。而当美国政府发现国内的黄金库存无法满足其他国家的兑换需求时,单方面结束了美元和黄金挂钩的操作。布雷顿森林体系结束,美元开始加速衰退。
应该说,从美元崛起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看出,成为世界货币,对于美国的经济乃至于军事、政治地位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研究美国崛起的历史,很难说是美国成就了美元,还是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成就了今天美国“宗主”的位置。
当然,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就可以理解,美国为了保住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可能采取的非常规的手段了。这种方面不乏先例。最早的例子从布雷顿体系建立之初可以看到。
当时英镑作为唯一尚且能够和美元较量的货币,并没有直接放弃自己的位置。英镑和英镑区仍然是美元嘴下最难啃的骨头。也为了消除竞争对手,在英国战后经济继续复苏的情况下,美国“慷慨”的一次性借贷了37.5亿美元给英国政府——这个数字是庞大的,因为稍晚些时候推行马歇尔计划时,欧洲十几个参与国的借贷总量不过16亿美元。
但从此英国政府被迫承认了美元的世界地位,恢复了英镑和美元的自由兑换。一时间英镑区各国大量的将手中的英镑兑换为美元,不到一个月时间,英国黄金储备流失近10亿美元。从此,英镑再无力与美元抗衡。
而稍晚些时候,当美元因布雷顿体系的倾颓而加速衰退时,美国再次扔出一张大牌——美元成为石油的唯一结算货币,作为回报,美国以军事实力保护石油产国。但是回顾几十年后美国对伊拉克等国的做法,保护还是威胁,可能只是一纸之隔。但单看这项举动来说,对于当时乃至现在的世界经济形势来说,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
因为石油作为现代文明的基石,国际需求量是巨大的。美元成为唯一货币,意味着美元的需求量同样巨大。石油经济之下,美元再度迎来第二春。
而对于美元的国际地位来说,目前的世界格局之下,两种货币成为主要的竞争对手,一是欧元,一是人民币。
欧元区的崛起显然不是美国政客愿意看到的。美国与欧元的角力也从未停止——回顾上世纪的科索沃战争,阴谋论的看法便是美国为了阻止欧元的进一步扩张而打得一手狠牌。而回顾新世纪的几次冲突,伊拉克战争的打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萨达姆意图将伊拉克石油计价货币换成欧元。而其后,当伊朗真的这么干之后,美国对伊朗的态度明显趋于强硬。
货币战争从来就不曾停歇,新千年伊始,受制于国内次贷危机的余波,美国经济复苏迟迟没有动向。欧元区借此推动扩张。但陶醉了没两年,三大美国评级机构集体下调了希腊债务评级,第一张骨牌倒下了。
这么说可能并非阴谋论的偏激,欧猪五国爱尔兰、西班牙的财务状况与希腊相比也并没有明显的优势,而意大利债务情况则更糟——政府债务余额占GDP比重高达115%。但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希腊的经济规模最小,这也注定了其最容易操控的命运。最薄弱的一环被美国抢先攻破,欧元区开始沦陷。
而反观中国。人民币的国际化显然也成为美国肉中刺一枚。此前商议的人民币成为石油结算货币更是直接扇了美国一记耳光。这是不容出现的情况。而非常“巧合”的是,就在于此同时,中国周边各国开始非常配合的频频出手,东海、南海的问题层出不穷。早先就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些国家背后的利益集团,很可能便是美国。
借助战争阻碍人民币国际化毕竟是暴力手段。更好的打击中国的方式仍然在于金融。我们在早期的博文中一再强调中国作为投资洼地对于国际热钱的吸引作用。这种作用同样体现在了历次量化宽松的政策期间。
伯南克不可能没有注意到量化宽松取得的作用正在逐渐减弱,但就在这种情况之下,却毅然再度推行政策的扩大化,其用意很可能不在于美国市场本身。甚至不在于通胀输出和强化出口等浅显方向。一方面美元的泛滥确实对于抵制以中国为主的出口国是有力的武器。
但是,更加重要的则是,美国大量的流动性溢出,对于中国资本市场已经造成了持续多年的泡沫鼓吹,一旦未来某个时点,美国再度恢复强势美元政策,大量的资本回流将会导致中国膨胀的资本成为空壳,泡沫的破裂可能会直接摧毁中国经济。人民币的国际化就更是难上加难。这么说并非是一厢情愿。
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在推行了最新两轮QE之后,中国的资本市场并没有明显的变动。这并非是中国本身的消化能力使然。而是只能说明大量的国际热钱在观望两个大国的进一步经济博弈。
更加需要引起重视的是美国带领下的国际市场,在美元泛滥导致的出口困难情况下,大量的国家也在选择印钞票的对抗政策。大量的流动性满溢,其流动方向仍然是不外乎新兴市场。就在几个月间,东南亚各国的股市相继创出了新高也是对着一点最好的证明。中国资本市场外围,可能已经挤满了等着冲进来渔利的热钱。而这很可能只是美国发动金融战争的开始。
从后续的角度来看,中国确实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毕竟美元在先手之下,已经占尽了优势——弱势美元则继续吹大中国通胀,强势美元则引爆资产泡沫。两条路似乎美国都有玩得转的把握,而回顾几十年内美国为了保持国际货币地位所做得种种举动来说,这并非是迫害妄想症的无端臆测。前途漫漫,确实是充满了凶险。
许一力,CCTV证券频道首席策略评论员。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