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城市可持续之路
发达国家的城市可持续发展,主要解决的是通过城市化提升和优化城市功能,吸引城市人口,而中国的城市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在一个城市规模快速扩张或者急剧扩张、经济高速发展这样一个背景下。
[ 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增长不是矛盾的,相反应该是统一的。首先,一定要有经济发展,发展才能解决一些问题。但我们的经济发展不是建立在破坏环境、浪费资源、损害老百姓的基础上,我们希望这个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增长 ]
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中国的发展实现了以农村为主到以城市为主的转变。中国用3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需要上百年走过的历程。但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遗留下一些问题,中国接下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的挑战,城镇化会带来怎样的机遇,如何在未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近期,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与保尔森中心举办的第二届“未来城市,现代中国的城市可持续性”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美两国的现任市长、企业CEO、科学家、私人资本公司领导者、城市规划者、建筑师、城市开发者和创新者等方面人士围绕城市可持续性实践、实现城市可持续性要素、城市规划、交通、住房、能源、水资源及教育等议题展开集中讨论,为现代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战略参考。
迈克尔·纳特
美国费城市市长、美国市长协会会长
每个城市都该有成为“最绿色”的目标
费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最开始我们根本没有什么计划,一年之后,专业人士为我们制定了费城绿色工程项目。这个工程明确说明我们在计划、分区、设计、可持续和城市本身都面临着挑战。这五个基本方面非常贴切,我们加以落实后不仅可以使费城成为美国最绿色的城市,而且还能成为可持续的城市。我鼓励美国和中国的所有市长建立使自己的城市成为这个国家最绿色的城市这样一个目标。如果每个市长都致力于这个目标,各个城市就会影响国家的政策。
我们的可持续计划包括一百多个小计划,虽然不如北京市政府部门庞大,但费城政府部门也是非常大的。我们要做的是需要告诉每个官员绿色项目是我们的重点,每个政府部门都需要参与其中,每个部门需要变得更加可持续性。
此外,要鼓励每个市民都参加绿色工程,知道从中能够获益,比如说,我们曾花掉四五年的时间让市民参与了解垃圾回收会有什么样的获益。不仅如此,我们在儿童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年轻人理解回收的重要性、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什么是垃圾回收等等。教育包括提高引导力,还包括信息方面更多分享等等。
当然,在实施可持续的过程中,资金来源是一个很大挑战。即使在经济危机的过程中,我们也在对可持续发展进行投资。费城当时面临非常严峻的经济形势,但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已经做了很多年了,不能中断,我们便通过很多方式尽可能吸收资金。这些方式包括进行公私合营,有效地利用经济计划,包括建立贷款项目、鼓励人们投资低能耗的项目等。
当然,有些时候花钱是会赚钱的,有些短期的投资,包括能效的短期投资能够给你带来长期的利润。同时要向公众,向他们说明为什么要投资这些项目,因为对于城市来说,如果向老百姓说明这个项目会带来什么样的回报和效益的话,老百姓也是会支持的。这里还有一个沟通的问题,你必须要使得你的公众能够理解到这些短期的牺牲能够带来长期的回报。同时要让公众知道,能够从中获得什么样的收益,这也是领导力非常重要的作用。
陈秀山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优化城市规模结构
中国城镇化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个重大的历史进程,在未来会对世界有重大的影响。如果和发达国家、欧美国家城镇化相比,我们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的挑战既有共同性的东西,又有非常重要的差别。
发达国家的城市可持续发展,主要解决的是通过城市化提升和优化城市功能,吸引城市人口,而中国的城市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在一个城市规模快速扩张或者急剧扩张、经济高速发展这样一个背景下。
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呢?我们城市扩张,由于速度在短时间内特别快,那么城市规模扩张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外延式的扩张,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我们的扩张是城区土地面积的扩张速度超过了城市人口增加的速度。这样就会引起我们的思考,中国城市化下一步可持续发展,我觉得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要合理地、适度地控制大城市,特别是超大城市的规模,也就是要建立城市边界。通过新的制度安排、规划,通过政府的政策建立一个严格的城市边界有利于控制规模,不能走西方国家那样城市蔓延、城市连片的老路。
第二,我们的城市有一个规模结构优化问题,我们城市扩大更多表现在大型、超大型城市迅速扩张,中小城市虽然也有扩张、发展,但是相对不足。这个恐怕主要是因为我们的资源不均,各个方面的资源都在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高度集中。所以现在是越大的城市对人们越有吸引力,北京、上海、广州的外来人口都达到了常住人口或者户籍人口的50%,深圳更多,超过了常住人口一倍还要多。
大型城市扩张的同时,中小城市发展相对不足,北京一百公里以外,我们看到一些很落后的甚至破旧的一些县城,形成一个巨大的城市群内部结构的失衡,所以解决这个问题恐怕也是我们面临的从宏观上可持续发展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
季建业
南京市市长
可持续发展面临三重挑战
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增长不是矛盾的,相反应该是统一的。首先,一定要有经济发展,发展才能解决一些问题。但我们的经济发展不是建立在破坏环境、浪费资源、损害老百姓的基础上,我们希望这个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增长。
南京过去是重化工业发展快的城市,对环境确实有影响。我们的环境主要分三个层面来看:第一,自然环境,自然能不能承载经济发展、产业发展,有没有可持续性的承载能力。第二,社会管理,人跟社会关系能不能协调,和谐统一在一起。第三,人文环境,城市的记忆、历史、文脉是不是能延续下来,都涉及到这个城市能不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所以我认为我们每一届政府、每一代人都是承接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承接我们的先人给我们打下的一个基业。既能承受现在的发展,也能让子孙后代有可发展的空间,有可耕之田、可兴之业、可喝之水、可延续的文脉、可生产和发展的青山绿水。
我们现在城市面临的挑战特别对环境的可持续有几个方面:
第一,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快速发展,对生态文明形成很大的挑战。我们开发了很多土地,用了很多资源,干扰了山水,城市病的问题必须要解决。
第二,城市发展以后,对社会管理带来挑战,怎么使老百姓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和谐起来。
第三,社会跟人文环境发展以后,人文环境面临挑战,每个城市都有DNA,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记忆,城市发展过程当中把这些东西破坏了。我们现在从政府指导思想和理念上有很大转变。
马克思、恩格斯讲过两大和谐,自然和谐和人的和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情感发展之路应该是城市发展的选择。特别是南京过去是一个化工业为主的城市,更要逐步调整结构,发挥科技优势、人才优势、教育优势,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逐步调整生产方式,同时要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包括污染企业治理,包括环境修复。
此外,我们还要加快推动保护自然生态,南京的自然生态有高山、水,前途不可限量的城市,现在我们的责任既要保护好现有的山水,同时治理好受到破坏、干扰的山水,建设郊野公园、风光带,把人文风光更好地保护起来。我们还要坚持保护自己的人文环境,把城市的历史记忆,把城市的历史故事、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起来,使别人到南京来,感受到南京的舒展性,感受到历史文化名城,老百姓在和谐氛围当中长期生活下去,生活得更美好。
目前,南京市面临着一系列任务和挑战,应该采取一系列相应措施,推动这个城市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去发展,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使南京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老百姓生活得更愉快。
薛澜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放下城市发展的急躁心理
目前来说,我觉得我们存在的问题如果用比较通俗的话说就是心情太急。每个城市的功能都太强,往往同时兼有政治中心、物流中心、文化中心的功能。整个城市的变化又太快,地方政府官员变化太快,规划变化太快,相关政策变化太快,工程项目完成得太快……为什么出现这些问题?背后很多问题没有完全理清楚,我想把三个核心的观点理一下。
第一,理念,城市化到底是为了什么。人全面现代化可能是城市化根本的东西,不是部分人的现代化,不是只有城市户口的城市化,而是必须全体人的城市化,另外,不是人的所在地的城市化,而是思想观念、价值追求、生活方式、知识结构的现代化。并且可持续应该不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现代化,而是未来可持续的现代化。
第二,资源配置,讲到城市化都要涉及到资源配置。第三,城市管理、城市治理背后的制度。包括城市有没有持续财政保障制度,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官员是不是廉洁,城市建一些工厂、公共设施有没有征求老百姓的意见,这些方面的制度也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我想可能我们讲城市化,最核心的三个要素是理念、资源、制度,这可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所以怎么办?我有几个建议:
第一,舍得放,大家特别愿意讲战略管理,中国人最不愿意讲战略管理,有选择,舍得放,城市规划不舍得放下来。首先一点能够放,能够敢于舍弃,这个城市就集中做这一点好不好。
第二,慢一点,中国的城市化过程太快了,文化的积累需要时间、矛盾暴露需要时间、问题解决需要时间,我们现在等不及,所以最后矛盾都容易集中暴露出来。很多前面讲到了,一个城市文化积累需要很多年的时间,需要大浪淘沙的过程,我们现在等不及这个过程,可能再过五十年、一百年以后,我们来看这段时间的发展,可能我们有很多后悔的事情。
第三,可持续,这里面涉及财政功能,涉及到生态资源、制度安排,制度安排更重要,我们现在有很多做法,其实明明知道这种做法不可持续,但是大家还是要去做。所以我说可能我们讲可持续,不仅仅是生态资源,不仅仅是财政功能,而且制度设计上也要考虑可持续。
此外,我们应该学习一些小型城市的优势,学习那种和谐、求实、自然的心态。在这基础上,我们更应该追求卓越。我参观的美国中西部一个不太出名的城市里,一家公司将做贺卡看做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个贺卡公司,每年的生意是十几亿美元。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可能也是我们在城市发展中需要考虑的。
李兵弟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转变意识,解决发展瓶颈
在可持续发展中,很多学者提到城市发展基础不均衡存在的问题,这在短期内很难解决。从城市的角度来讲,城市目前不能仅仅简单地讲基础设施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水平大大提高,各个城市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但基础设施供给不均衡,设施管理水平、能力差的情况比较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有两个因素:
第一,要素进一步向中心城市集聚,导致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很难跟得上。
第二,可以说我们任何一种高度的集聚,现代的技术都可以支撑。但如果没有相应的政策引导,没有相应的区域指引,没有城乡规划的约束,那么城市进一步集聚只会加剧基础设施的压力。所以我觉得应当从更广阔的视野,想办法研究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和建设问题。
因此,不管哪一级领导都应该转变意识,加强城乡管理,加强基础设施这方面的运营管理。这一点能更好地促进我们国家城镇化发展,解决基础设施一些发展瓶颈。目前,有三点非常值得我们从更宏观的角度进行探讨。
第一,我们国家现在确实到了必须要树立以县域为主体来推动发展的阶段,特别是重点放到县城上、有专家讲,我们国家655个城市,19400多个建制镇,其中1690个县城,如果能把这部分县城发展起来,能够在相当部分把功能的集聚问题解决一下,释放了一下相当部分城镇密集地区的基础设施发展和建设的压力。
第二,我们国家确实应该要放开设市建制方面,我们现在655个城市,城市个数太少了,现在大概有十年多了,严控设市的建制,我建议应该适度放开城市的设市,让更多的县,或者有条件设市的地区,让他们以城市建制集聚地域性生产要素、大城市发展承担的压力,这是很重要的。
第三,财政税收体制有相应问题要解决一下,现在我们国家城市维护建设税按纳税人所在地可分为三档税率:城市7%,县城、镇7%,乡村1%。这种城市建设税收取模式,不利于更多小城镇发展,建议改成城乡维护建设税,按照统一的税率、稳定的税基进行征收,专款专用,解决我们广大的地区,特别是小城镇、建制镇基础设施的维护建设管理,这样才有可能更好地、全面地解决当前基础设施建设问题。CFP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