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投资驱动模式短期内仍将持续
陈志武认为,虽然改革已经说了很多年,并且消费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比重也有所增加,但是中国尚未出现转型迹象。陈志武表示,许多中国公司手中有大笔资金,可以任意投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中国,股市的规范化做得非常不够。
“政策制定者仍旧会强调投资增长。因为这是已经被尝试并且让中国经济成功增长的方式。除非有一个危机,(不然)很难看到中国会离开投资推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在纽约大学美中关系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二届年会上说。
这次年会讨论的主题是“中国资本外流和全球经济”。美国前驻华大使温斯顿·洛德、芮效俭以及许多美国政经界专家参加了会议。
短期内转型难
与会的专家普遍认为,中国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显露出许多问题,从长期来讲必定会改变。不过对于改变的时间点,目前仍有争议。
“今后十年,会有很大的改变,经济模式会遇到很大的瓶颈,这方面会有根本的改革。”洛德认为。
而陈志武认为,虽然改革已经说了很多年,并且消费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比重也有所增加,但是中国尚未出现转型迹象。
据了解,从结构性因素来看,中国投资率超过重工业国家所达到过的合理水平。2011年资本形成率升至48.3%,超过日、韩等国重工业化时期的最高水平(40%)。
“1980年,中国总体投资等于2亿城市居民的年收入,到2009年,这一数字达到13亿。去年,中国总体投资相当于15亿城市居民的年收入。而中国总人口还不到14亿。这也可以看出,投资推动经济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陈志武说。
经济学家们表示,中国的房地产“去泡沫化”和制造业“去产能化”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会阻碍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复苏轨道,预计2013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将低于8%。
股市有待规范
许多与会专家认为,中国对欧洲、美国、非洲等地区的海外投资力度保持上升趋势。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最新数据,尽管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中国今年1~10月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581.7亿美元,同比增长25.8%,预计全年的境外投资总额将再创新高。而2011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746.5亿美元,是2002年的27.6倍,年均增长近27%。
“海外投资设厂在美国会被联系上许多政治因素,例如输出工作等,但是在中国并没有这样的问题。中国输出制造业,从而能够让它在产业链上更上一层楼。”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SAIS)教授黛博拉·布罗蒂加姆(Deborah Brautigam)说。
不过有些专家则对中国对外投资的理性程度表示怀疑。比如说,过去三十年来,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的大型企业越来越关注于本行业。就美国来讲,上世纪80年代,约有不到一半的美国大型公司其95%的营收来自一个主营行业,而到2000年,80%以上大型公司的绝大部分营收都来自主营行业。但是中国的企业则完全相反。中国300家大型上市公司的数据显示,2004年,平均每家企业专注于2.45个产业,而这一数字在2010年上升到2.85个。
“公司业务扩展到相关或者不相关的产业。我看到有许多公司投资完全和主营业务不相干的产业,例如制造或者零售公司投资房地产。”陈志武称。
陈志武表示,许多中国公司手中有大笔资金,可以任意投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中国,股市的规范化做得非常不够。上市公司借用资本的成本几乎为零。投资决策不用向投资者或者股民交代,它们可以随意决定投资的方向。这种情况在短期内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