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12年城市商业银行八大热点事件
不可否认,增资扩股和发行次级债确实为城商行解了燃眉之急,但是其风险也令人堪忧。
对于城商行来说2012年是一个多事之秋。股权转让屡次夭折;IPO折戟沉沙,上市申请信息零进展;中小微贷业务遭遇大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蚕食;资本充足率下降等等。不过在城商行遭遇种种障碍和困惑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系列令人惊喜的事情:今年前三季三家上市城商行总共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1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幅分别为30.43%、26.6%和30.43%;嘉兴银行、宁波银行等城商行正使出浑身解数创新小微信贷产品;部分城商行加快跨区域扩张并初步形成自己的战略布局……
回顾这一年来城商行发生的种种事情,大多源于IPO,因为IPO闸门迟迟未开闸,城商行前景遭遇看淡,股权转让屡次失败;因为IPO闸门迟迟未开闸,城商行面临资本“饥渴”不得不一次次增资扩股“补血”;也正因为IPO闸门迟迟未开闸,不少城商行加速异地扩张谋求做大做强。
对于大多数城商行来说IPO是他们的目标,然而自从2007年三家城商行登录资本市场之后,再无第四家城商行叩开IPO大门。虽然2013年有哪些城商行最先登录资本市场还是未知数,但是作为长期关注城商行的中国金融网我们更希望通过这一年来城商行的发展轨迹,为正在冲刺或者筹划IPO的城商行些许建议,我们希望在未来的道路上有更多优秀的城商行展现出来。
事件一:增资扩股和发行次级债双箭齐发
一边是密集扩张导致资本金捉襟见肘,另一边是资本充足率犹如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顶上。在上市曙光难现和政策的重压之下,城商行不得不频繁开启增资扩股和发行次级债来弥补多年来的资本消耗。
有媒体统计,今年已进行增资扩股的22家城商行中,已披露数据的16家城商行融资规模共计达到284亿元。加上北京银行今年初118亿元的再融资达到402亿元。加上次级债,城商行今年已完成的再融资规模高达646亿元。此外,柳州银行、鞍山银行、三门峡银行、福建海峡银行等5家至今尚未披露融资规模。若将其计算在内,年内城商行融资规模将轻松超过700亿元,超过去年同期规模。
不可否认,增资扩股和发行次级债确实为城商行解了燃眉之急,但是其风险也令人堪忧。某城商行负责人坦承,“频繁增资并不是好事,增资过后城商行扩张的速度如果更快,最终会变成资本消耗、增资、再消耗,从而损害股东利益的恶性循环。”
也有专家表示,仅仅为获得经营资本或满足监管要求而增资扩股,那只能重复低水平建设,不仅不能增强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和经营实力,反而会由于银行资本的杠杆效应和内部治理结构的缺乏,扩大银行风险。
中国金融网分析师认为,当前城商行普遍存在收入来源单一、过度依赖利差收益等问题,仅仅依靠增资扩股和发行次级债并不能完全解决城商行的资本“饥渴”。如今,利率市场化渐行渐近,金融脱媒日益凸显,城商行迫切需要加快经营模式的转变,由过度依赖利差收益转向多元化经营,由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经营方式转变。同时,在现有的方式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资本补充渠道和工具,制定可行的资本补充计划,完善资本补充机制。
事件二:IPO悬而未决 股权转让屡次夭折
原本上市号角吹得热火朝天,无奈上市进程却一直停滞不前。在上市之路漫漫的背景下,股权抛售、低价转让、股东套现等等成为今年以来城商行的尴尬写照。
据悉,2012年1月-2012年7月6日,共有15家地方性银行进行了股权挂牌转让,涉及股权总数逾3.9亿股。令人疑惑的是,曾经倍受投资者疯狂追捧的城商行股权,如今却成为大家弃之不及的“烫手山芋”。
以大连银行为例,近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发布一则公告显示,大连银行于8月14日挂牌交易的4000万股股权转让仍未找到合适买家。然而,这并非大连银行首次挂牌出售,今年7月6日大连银行以同样的定价挂牌出售亦未能成交。
事实上,大连银行股权转让遇冷并非个例。据了解,从年初至今城商行股权就一直不太受投资者待见。中国金融网分析师分析,今年以来城商行股权转让集体遇冷的背后,很大程度源于IPO迟迟未放行导致市场对股权丧失热度。今年10月12日证监会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报企业基本信息情况表显示,15家排队的地方银行仍然有9家处于初审中,6家处于落实反馈意见中,这与今年2月首次公开时的进展毫无二致。由于IPO进程零进展,加上部分城商行不良贷款余额的迅速上升等因素促使股权转让遇阻成为今年城商行的一大事件。
事件三:揽储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
城商行在网点和资产规模上无法与国有大行相抗衡,不过在理财产品上,城商行成为今年银行业中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