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贸业融资“黑洞:钢材重复质押何时休?

2012-12-10 10:44 3075

  日前,在沪举行的第一届中国钢铁物流高峰论坛上,与会代表就“如何看待钢材重复质押的起源和本质”等钢贸业中的热点展示热烈讨论,披

  日前,在沪举行的第一届中国钢铁物流高峰论坛上,与会代表就“如何看待钢材重复质押的起源和本质”等钢贸业中的热点展示热烈讨论,披露的问题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
  虚假仓单、重复质押,钢贸业中融资黑幕揭开
  “其实这种钢材重复质押的现象早就存在,只是没有爆发而已。”与会的从事仓储管理的经营者以及银行界人士指出,正常情况下的钢材质押,属于仓单质押的性质。所谓仓单质押,就是以仓单为标的物而成立的一种质权。是仓储企业对货主货物进行确认,并开立专用仓单作为融资担保,银行依据质押仓单向货主提供,用于经营与仓单货物同类商品的专项贸易的短期融资业务。
  银行界人士认为,正常的仓单质押,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项目,为仓储企业拓展服务项目,开展多种经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特别是在传统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过程中,仓单质押,作为一种新型的业务应该得到广泛应用。那么,正常的钢材质押,同样是钢贸企业进行融资的一个很好的平台,是钢贸商融资的主要途径。
  然而,近年来,特别是在这一两年里,钢贸行业中钢材质押已经异常了,变味了,出现了以虚假仓单、重复质押,骗取银行贷款的不法行为。这些钢贸企业取得的贷款不是用于钢材贸易,他们将通过多重的重复质押融出资金后转而从事股票、期货、房地产,甚至投放民间借贷市场,引起了许多危机诉讼案件,破坏了正常的金融秩序,损害了货主和质权人的合法权益,败坏了广大诚信经营的钢铁物流企业的声誉,银行及监管企业谈之色变,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据记者调研,2012年以来,上海、江苏等长三角地区爆发了多起钢材仓储企业虚开仓单、重复质押的案件。就在今年8月底到9月底这段时间,仅上海地区就有30多场与钢材重复质押相关的庭审在不同区的中级人民法院开庭。众多钢老板走上被告席,一些钢老板因此连续出现“跑路”事件,个别钢老板甚至自杀,走上了不归路。
  据业内人士介绍,现在个别不法经营商虚假仓单、重复质押已经发展到与仓储业经营者勾结一起,串通合谋,采取虚开仓单、重复质押等违法手断骗取银行及国企央企资金,在上海地区,涉及此类案件的钢材仓库就不下20家,此类背离职业道德与商业信用的做法,令人愤慨。
  “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这些缺失诚信的行为,对整个行业的形象所造成的伤害及影响却是极为严重,甚至使整个钢材仓储行业形成杯弓蛇影,好坏难分,良莠不齐。以至在此特殊的情况下,部分大型钢贸商及钢铁生产企业甚至不惜增加运输成本,把在上海仓储的钢材运往外地储存,不再往上海放货。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钢铁贸易商会仓储专业商会会长王志国这样说道。
  虚假仓单、重复质押,钢贸业中融资黑幕的揭开是必然的,而在今年集中暴露,这是因为自去年以来,整个宏观经济形势不好,钢材价格不断下滑,钢材生意日趋困难,盈利大幅缩水,甚至亏本经营。于是,一些钢贸企业将虚假仓单、重复质押取得的资金投向房地产、矿业等长线投资项目,甚至放高利贷,一时之间资金收不回来,无法归还银行贷款;资金链断裂,不少钢贸企业陷入亏损状态,连基本的日常经营都难以维系的钢贸企业自然无法归还银行贷款,导致了不法商户违规操作的现象频频暴露,以至于此类事件集中爆发。
  由此,钢贸业中的融资“黑洞”被掘开了。
  银行收紧贷款,钢贸企业雪上加霜
  在以往,仓单质押是钢贸企业向银行融资的主要渠道,钢贸商将自己的钢材,质押银行,取得银行贷款。据不完全统计,在2011年,上海钢贸企业向各类银行融资贷款总额达1510亿元,钢贸担保公司在保余额289亿元,钢贸企业年负担将近250亿元利息和费用。银行业一些高管认为,钢贸行业资金需求量大,不可能离开银行的融资。
  然而,自从虚假仓单、重复质押的骗贷事件暴发,钢贸商的融资黑幕被揭开之后,给银行及金融监管部门敲响了警钟。国资管理部门已采取行动,在8月17日,上海市国资委下发《关于排查钢贸领域融资问题的紧急通知》,文件显示,接上海市公安局通报,部分在沪钢贸企业使用虚假仓单向国有企业融资,“已形成国有企业的重大风险”。文件要求各委管企业逐笔核查为钢贸企业提供融资的情况,及时迅速开展排查工作,清理整顿。据业内人士透露,“上海国企已被要求切断与钢贸商的托盘合作,切不断的就转移钢材,但被重复质押的仍难逃牵连。”
  上海银监局也曾两度发文警示钢贸企业的授信风险,钢贸贷款风险逐步成为关注的热点,顿时,在钢贸行业、在银行、在社会,出现了一句流行语:“防火防盗防钢贸”,不少银行基本不再按理钢材质押贷款业务,抽贷、停贷。不仅在上海,在江苏等地也是如此。此前在江苏,已经出现了银行钢贸大笔贷款逾期情况,银监局还作为典型进行了警示,在排查贷款过程中,银行已经开始对一些可疑贷款采取措施。江苏地区的银行界人士表示,“现在一些银行绕进去的(贷款不良的),大部分属于前期投贷已经很大,现在抽贷、停贷,就收不回前期贷款的情况”。
  一家银行负责人也表示,在上海银监局的预警下,从去年年底开始到现在,该行一直在排查钢贸贷款,主要为追加抵押物或者要求审核贸易合同的真实性。“在大规模排查、摸底的同时,银行对钢贸企业的信贷在大幅下降。”对于涉及钢贸市场贷款担保,江苏部分银行已经要求担保公司交纳100%的保证金,即贷款1000万,需要缴纳1000万的保证金。相当于停掉了该部分担保贷款。
  银行对钢贸企业的收紧贷款,停止钢材质押贷款,对于原本资金紧缺的钢贸企业来说无疑是重拳一击,雪上加霜。于是,6月6日,上海钢铁服务业行业协会和周宁上海商会公布了《致商业银行的一封公开信》(下称《公开信》),称“钢贸企业面临全行业的资金链断裂的风险,银行贷款到期还不上的局面在加剧”。
  据周宁商会提供的数据,2011年上海钢贸商的集体贷款规模达到1600亿元,而经初步统计了解,今年年初到目前,周宁上海钢贸业的融资规模已经收缩了23%以上。
  《公开信》希望银行对钢贸企业“平稳贷款”,不要对所有钢贸企业不分好坏“一刀切”,要求“刀下留情”。
  确实,对银行平稳贷款,不搞“一刀切”是周宁上海商会1573家会员企业通过公开信发出的最急切的吁求。在整个钢贸商行业中,周宁人20年来在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处于绝对知名地位。据了解,目前有周宁全县20万人口,近8万周宁人从事钢铁贸易的产业,在全国兴办钢材现货交易市达600多家,各类企业3万多家,年销售总额达万亿元,年创利税近百亿元。
  周宁商会指出,与当地金融部门合作近十年,几十万笔的贷款,资金规模达到几千亿,按2011年上海钢贸行业的银行融资1600亿的规模平均成本15%计算,每年还至少负担250亿人民币的资金成本,“15年来却从未出现一笔不良和逾期”,履约率和联保互保完全超越银行的贷款条款,对于银行而言,是一道金融安全网。而如今,银行所做出的“晴天送伞、雨天收伞”的姿态,令他们无法接受也无法承受。
  不过,银行方面则认为,银行对钢贸并无行业歧视,换别的行业若出现资金链断裂,也会一视同仁按正规流程去走。银行应加大钢贸融资企业方贸易背景资质审查,对有做贸易背景的真正做钢贸的企业,银行应适度下调利率进行信贷支持;而对通过伪造单据、重复质押从银行融资圈钱做投资的假钢贸商要进行打压,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据最新消息,时下银行面对资产质量下行压力,惜贷情绪升温,在对不少高风险行业的贷款进行清收,上海、杭州、苏州等地区的不少商业银行逾期贷款、新增不良贷款额度还在上升,钢贸行业贷款尤其让有些银行“泥足深陷”。
  银行贷款收紧,钢贸企业由于缺乏资金,今年沪上钢贸企业基本放弃“冬储”,以缓解资金压力。
  钢材重复质押何时休?
  虚假仓单、重复质押的骗取行为为什么能猖獗一时,让一些不法商人屡屡得逞呢?其原因是什么?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银行、典当业对钢贸企业的钢材质押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通常钢贸企业将被质押的钢材交给银行,银行在质押的钢材上贴上标签明确归属,而事实上这种贴标签是“形同虚设”。钢材大多是露天堆放,这些纸质的标签风吹雨淋之下,极易脱落。即便不自行脱落,需要重复质押的时候,把它们揭掉就行。同一批货押给第二、第三、第四家银行或者典当行,操作上几乎没有任何困难。个别钢贸商与仓库管理人员串通一气,虚开仓单,而银行、典当业经办人员却无法发现,不能查出。这是因为在现实操作中,由于银行之间质押信息互不相通以及仓库管理存在漏洞,货主与仓储企业联合进行重复质押或者空单质押并不罕见,一票多押甚至多次质押从银行融资。
  有的银行对钢贸企业资质审查并不严,仓储监管机构监管不力,银行指定的仓储监管机构操作人员收取有融资需求的钢贸企业的好处费,内外勾结伪造仓单从银行套资获利。
  有位当事人,列举这事一个事实:有个钢贸商向银行贷款人员出示的假货权单据里,居然显示一节火车皮的钢材有2000吨。这怎么可能?“一节车皮就是60吨,稍微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可是银行做钢材质押的居然就这样通过了!”有人质疑,负责放款的工作人员是不是“喝完酒就签字了”。
  有的银行对钢贸企业资质审查并不严,仓储监管机构监管不力,银行指定的仓储监管机构操作人员收取有融资需求的钢贸企业的好处费,内外勾结伪造仓单从银行套资获利。不少银行引荐的客户,都曾出现重复质押和贷款逾期不还的问题。
  由于监管不严,没有一套制约机制,导致那些不法贸易商的虚假仓单、重复质押的骗贷事件连续发生。有数据统计,2011年,上海市场的钢材库存价值、对比银行质押贷款余额,后者是前者的2.79倍。打个比方,钢材质押按照6折计算价值的话,同一批钢材就被质押了近5次。
  对此,一位律师提出:“目前市场上的钢贸商一半真,一半假,缺乏第三方机构的有效监管。”建议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成立独立于银行或市场方的第三方监管机构监控贷款资金使用,保证每一笔钱真正流入钢贸行业,同时,钢贸企业也要提升风险自控能力。
  业内人士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对钢贸信贷危机引起重视,清理规范钢贸行业的融资渠道。在一次研讨会上,上海市有关领导在谈到“金融价值创造与信用体系建设”时,提到目前钢贸行业存在的库存钢材重复质押问题,谈到减低钢贸企业融资风险时表示必须加快钢贸行业信用体系的建设,政府必须到位。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负责人近日表态,希望在沪行业商会加强对成员企业的诚信教育,避免出现开具虚假仓单、重复质押的现象,特别在当前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不要发生在出现问题时简单“一跑了之、逃避债务”的情况。上海银行业近日成立了“钢贸企业信贷工作组”,通过这个平台加强银行业间的信息交流,加强与在沪钢贸行业相关商会的沟通。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制订钢铁物流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促进诚信经营,诚信是最低廉的经营成本。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客户的资信评价体系,协会会员共享客户的资信及其他信息(黑名单),如在协会进行质押登记,有效降低风险。
  政府应引导涉钢企业诚信经营。特别是钢贸企业应合法融资,避免部分地区重复质押现象蔓延。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打击力度,对虚假出质、重复质押、以次充好、以少充多等行为一律按金融诈骗罪立案,追究其刑事责任,使得钢铁物流行业能够健康地、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对于钢贸企业来说,要加强自律,钢铁仓储企业能否讲究诚信,规范经营,将会直接影响钢铁物流的货物安全。钢材仓储企业的诚信事实上已成为了钢铁物流行业正常运转的关键因素与节点。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钢铁贸易商会仓储专业商会会长王志国向所有钢铁仓储企业呼吁,在目前困难的市场形势面前,钢材仓储企业不能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只有靠自身努力,强化管理,诚信经营,加强自律,不搞恶性竞争,坚决不搞违规质押。我们要强化管理更要注意自己的内功修炼,也就是要更好地做到诚信经营,诚信是钢材仓储企业的立足之本。
  诚信经营,虚假仓单、重复质押的骗取行为失去市场,使钢贸业中的正常仓单质押获得新生,重新开通钢贸企业的正常融资渠道。来源:意达

转发此文章到:
0
标签: 钢材 黑洞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