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银行理财风波或成放开银行资金入市契机
华夏银行理财产品风波仍未平息。反过来想,华夏银行理财产品兑付遇阻,说明当前政策所允许的投资标的其实存在巨大风险。银行理财资金入市,从隐性的角度说其实早已存在,比如公募基金通过银行网点进行销售以及上述某些合作渠道等。
华夏银行理财产品风波仍未平息。撇开事件本身不谈,银行理财在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同时也饱受诟病,其根源之一或在于当前政策“堵”的成分大于“疏导”,使得银行和投资者双方都想尽办法钻空子、踩雷区、触红线,进而引发负面事件。
反过来想,华夏银行理财产品兑付遇阻,说明当前政策所允许的投资标的其实存在巨大风险。而股市所谓投资风险,要远远小于不当监管引发的“投机取巧”风险。此次风险暴露,恰恰是放开监管政策,允许并规范银行资金参与股市的良机。
据了解,此次风波缘于该行销售环节的巨大漏洞。一般而言,银行自有资金名下的理财产品,即使A品种出现亏损,也完全可以用B品种的盈利去弥补。尽管有暗箱操作嫌疑,但基本上是永续的,是一个良性的“庞氏骗局”。而只要银行理财收益率高于其他多数投资品,这一局面就不会中断;代销则不然,由于其单一的投资环节无法隐藏风险,一旦亏损就没有挽救余地,只有任其暴露。目前,银行与券商、信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均有渠道合作,代销产品品类繁多,监管也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银行理财资金入市,从隐性的角度说其实早已存在,比如公募基金通过银行网点进行销售以及上述某些合作渠道等。但在政策法规层面,目前银行资金入市并没有放开。此外,允许在证券交易所进行债券交易的也只有16家上市银行,实际规模非常小。狭义的“银行入市”仍阻力重重。
既然不允许理财资金光明正大投资股市,那么商业银行势必寻找各种有利可图方式开拓利润来源,而此举容易演变为心怀侥幸的投机;另一方面,部分理财产品50万元或100万元的投资门槛,原本是希望借此隔离某些不合格的投资者,但实际上却扭曲出无数的“拼户”,张老头李老太的养老钱被拼凑起来,投入到暗藏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中去。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上海地区的“拼户”资金占比已很可观。
银行方面,对资金入市也有很高的期待。首先,此前银行理财的兴起恰受益于股市长期低迷,而未来股市、楼市回暖势必严重压缩其营运空间。允许银行投资股市,可谓是其生存诉求;其次,目前银行可以从事的固定收益类投资,一定程度上与股票等权益类投资存在跷跷板效应,两者其实完全可以互为补充,不会再度放大既有风险。这是商业银行的发展诉求;此外,银行渴求入市也是基金、券商资管等带来的竞争诉求。
数位国有行、股份行以及城商行的理财部门负责人也无一例外地告诉记者,与当年叫银行停理财产品入市的背景不同,现在允许银行资金参与股市,银行将更有做大做强的动力,也将更主动去遵循监管要求。实际上,如今的银行已具备合理设计和控制入市资金比例、进行结构化操作、引入担保以及完善风险对冲手段等方面的能力,其投资股市只存在政策障碍。
或许,被曝光华夏银行理财产品问题只是冰山一角,但只要借此契机放开相关政策,允许银行资金合理进入股市,不仅投资者欢迎,监管机构的工作也可以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