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企稳回升”要研究如何改善民生
在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政治局4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了2013年的经济工作,并提出了相关措施。一旦居民的创业和工作热情得到释放,中国经济就必将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轨道。
在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政治局4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了2013年的经济工作,并提出了相关措施。(12月5日新华网)
对中国来说,如何稳定政策,以静制动、以静观变,是明年经济工作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才能不陷入被动,才能有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也只有这样,“企稳回升”的良好局面才能保持,经济稳定的基础才能巩固。
要巩固“企稳回升”的良好局面,就必须有效扩大内需、改善投资结构。经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企稳回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投资拉动。但是,从世界经济形势发展的趋势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单纯依靠投资拉动、特别是非生产性投资拉动,是很难使经济“企稳回升”的良好局面保持下去的。搞不好,会带来许多新的问题。
很明显,明年的出口工作,仍将是一条短腿,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使这条短腿变长。
拉动明年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将是投资和消费。对投资来说,不管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会出现怎样的变化,投资都将是明年中国经济稳定的主要力量。需要厘清的是,明年的投资决不能再以钢筋混凝土为主、以“铁公基”为主,而要转向以生产性投资为主,用生产性投资带动其他方面的投资。这就意味着,明年的投资工作重点,必须放在结构调整与改善上,通过结构改善,发挥投资对巩固经济“企稳回升”良好局面的作用。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必须“支持企业牵头实施产业目标明确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推进产能过剩行业兼并重组、扶优汰劣等”的要求,就是调整和改善投资结构的信号。
在继续发挥投资对经济拉动作用的同时,有效扩大内需,无疑也是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着力点之一。
虽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也是最具潜力和活力的消费市场。但是,在如何挖掘消费潜力、增强消费活力方面,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切入点。前几年的汽车、家电等促进消费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发生了,瓶颈也出现了。实践证明,这种单纯依靠政策刺激和鼓励的手段,是很难持久、永恒的,也是难以持续维持的。要想使消费更好地发挥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强居民的消费意愿、扩大居民的消费预期、提高企业的消费能力。就必须有效增加居民的消费支出来源、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鼓励企业扩大消费。
在政策上,就不是如何刺激,而是如何鼓励、如何完善、如何促进。这方面,有关方面必须深入企业、深入基层、深入居民中进行调查、了解和分析,而不是闭门造车。
如果投资和消费的作用都能得到充分发挥,不仅经济“企稳回升”的良好局面能够得到巩固,经济进入新一轮发展轨道也将未时不远。
要巩固“企稳回升”的良好局面,就必须加大改革力度、突破改革瓶颈。李克强说,“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反过来说,要获得最大的红利,就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在改革上寻求新的突破。
要巩固“企稳回升”的良好局面,还必须大力改善民生、集聚民众力量。在经济持续下行的不利状况下,不仅企业陷入困境,居民的创业和工作热情也受到了很大影响。甚至在一些居民心中,产生了中国经济还能不能象以前那样发展的悲观情绪。因为,经济发展状况不佳,企业效益下降,居民就业和收入增长就会受到影响,对生活前景就会产生迷茫。
从表面看,居民的创业和工作热情与经济的“企稳回升”没有直接关系,实质上,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果居民的创业和工作热情得不到充分发挥,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基础就将受到严重影响。这一点,前三十年的发展机遇的产生就是最好的例证。
如何才能集聚广大居民的力量,发挥广大居民的创业欲望和工作热情,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大力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的生活保障能力,减少居民的后顾之忧。住房条件的改善、就医、就学条件的完善、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等,都是十分重要的方面。
更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要想实现“收入倍增”的目标,不对收入分配制度进行改革是做不到的。即便勉强做到,也没有多大实际价值。其中,收入分配改革的切入点,则应当放在如何缩小收入差距、缩小贫富差距等方面,使收入分配能够消除居民心理上的落差。
所以,如何改善民生,也是明年经济能否保持“企稳回升”良好局面的重要方面。一旦居民的创业和工作热情得到释放,中国经济就必将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