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低端劳动力短缺不意味人口红利消退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在京发布的《2012-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报告》中指出,低端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并不意味着中国人口红利的全面消退。中高端制造业的繁荣将进一步显化中国教育大国与人口大国产生的叠加效应,也将进一步孕育出中国在中高端制造业上的新比较优势。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在京发布的《2012-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报告》中指出,低端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并不意味着中国人口红利的全面消退。
报告认为,很多低端劳动力供应的下降并非因为需求增长过快导致的,而是因为中国教育在近20年的高速发展导致传统低端劳动力潜在供给在经过高中、大专、本科以及研究生教育之后转换为教育存量和潜在的中高端新增劳动力。
例如高中及以上学历占适龄流动人口的比重从1995年的2.5%上升到2011年的14.5%,总量直接增加了接近一亿人口,而大专以上的占比则从0.5%上升到5.3%。这种变化是导致目前大专以上的需求供给比从2006年的1.05下降到目前的0.9,大专和本科生学历的失业率高达13.4%和11.9%的原因。
“目前中国教育的发展加速了刘易斯拐点的提前到来,但这时的刘易斯拐点并不意味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因为它只是用中高端劳动力的失业替代了低端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失业。它只是意味着人口红利的形式发生转移,即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型的人口红利转变为具有人力资本的人口红利,从低端劳动力转移带来的人口红利向中端具有人力资本的人口红利的转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说。
报告指出,只要中国产业逐步进行升级,大量廉价的具有高等教育的劳动力被有效利用将使资源再配置的效应再度显现。中高端制造业的繁荣将进一步显化中国教育大国与人口大国产生的叠加效应,也将进一步孕育出中国在中高端制造业上的新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