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保:提振信心 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
――专访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副总经理 梁志东
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政府将保证经济平衡较快发展作为当前首要任务,强调要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
无独有偶,海关总署12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出口额为1149.87亿美元,同比下降2.2%,比10月大幅回落21个百分点;进口额为748.97亿美元,同比下降17.9%,比上月大幅回落33.5个百分点;贸易顺差再创新高,达400.9亿美元。这是中国出口出现了近7年来的首次下降,这表明全球金融海啸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超过预期,2009年外贸形势不容乐观。
梁志东表示,因为全球金融海啸的影响扩大化导致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企业出口困难加大,收汇风险增高,目前我国比任何时刻更需要得到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的保障和支持。
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贵重
中央政府及保监会均表示需要加大支持出口信用保险力度,帮助企业应对出口风险。今年11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指出“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广和发展出口信用保险等业务”。保监会主席吴定富近日指出,保险业应该在支持企业“走出去”方面承担应有责任,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特别是在提供信息、协调出口关系、提供保障中发挥作用。由于我国出口信用保险承担了众多政策性出口业务,在当前情况下还需要国家增加资本金等相关政策支持。
梁志东透露,在这次金融海啸之前,香港特区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之一就是加大对香港信保局的投入,放大信保局的作用。一般在市场比较活跃的时期,香港信保局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去市场化运作,同时香港政府承诺一旦发生问题会有70亿港币来弥补香港信保局的损失。在这次金融风暴,香港政府便意识到可能会对香港企业造成影响,出台了两项措施,措施之一就是对信保局承诺增加150亿港币保证金(最新消息是增资到300亿港币)。措施之二就是扩大了按过去的商业原则不能开拓的市场(风险太高的市场、非欧美市场价格过高的地方、汇率过高的市场等);过去本来高收费的地方现在改为低收费;这些措施最重要的是给予香港出口企业以信心,鼓励企业继续放心往前走。
此次金融海啸正好把信用保险作为一个政策和工具,推向了历史的舞台。
“出口信用保险,表面主要是承担风险,走到海外去,巩固外需和经济发展趋势,其实核心问题还是解决信心的问题。温家宝总理就曾指出,当金融和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要贵重。”梁志东强调道。
企业应加强信用风险意识
在当前金融海啸下欧美各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据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报道,世界最大的信用保险机构表示,明年公司倒闭数字将创纪录,仅在欧洲就将有20万家公司破产,美国的倒闭企业也将 “激增”。这对中国出口企业而言影响颇大,一个是将影响中国出口企业的订单量,二来也直接导致出口企业收汇风险趋高。
据了解,在金融海啸暴发前,一些外贸企业的信用保险意识仍较为淡漠,最大的原因是许多外贸企业不了解出口信用保险的功能,不相信它的‘防火墙’作用。同时由于对国外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对国外交易对象的政治环境、国家风险、经济条件等因素不甚了解,存在较多侥幸心理,片面追求出口订单量,忽视交易的信用风险。
“信用保险是西方惯用的工具,保险本身也是市场经济的一种特殊经济行为。在市场经济欠发达的环境,往往不会把保险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只有每个人、每个企业都在为自己的命运、生存负责而不再是国家在为这些负责的时候,保险对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才能进一步凸现出来。”梁志东告诉记者。
作为出口企业,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时,应该积极地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去规避风险,出口信用保险这种信用风险是可以人为运用机制去控制的,这种机制既有国家层面又有国际惯例层面,还有企业和国际惯例、交易规则相匹配的整体制度。过去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已经没法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营保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风险自己承担,打拼国际市场也是同样的道理。
“出口企业应该加强对外贸易中的信用风险管理,增强出口信用风险防范意识,建立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信用保险所具有的可控性、惯例可参照性,应成为一种机制,嵌入企业的经营手段和经营程序中,这对企业保障自身安全至关重要。” 梁志东如是强调。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在问及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瞬息巨变,中国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及时的信息和保障,从而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保持安全、平稳、持续的较快发展?
梁志东告诉记者,出口企业应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企业一定要对自身的发展状况、生产规模、产品特性等要了解。对海外交易对手同样也需要了解,如国别政策、当地市场、技术水平和贸易壁垒等,但这种要求会比较高,这就需要有第三方独立、权威的调查资信,以帮助企业更深入了解国际市场。
据了解,中国信保为出口企业提供资信调查、风险保障、融资便利、商账追收等多项产品和服务,帮助企业应对海外风险。
中国信保还将通过在全球的79条“眼线”,进一步强化风险监测和管控机制,加大对欧美国家以及银行业、建筑业、零售业、汽车制造业、电信业、能源化工、科技业、服装、玩具、家具等行业信用风险的监控力度,将出现信用风险异动状况的国外买家列入“黑名单”,及时向投保企业发出预警。帮助企业在交易过程中甄别风险,尽早采取措施收回应收账款,避免遭受出口损失。
“将于近日发布的2009全球国家风险分析报告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及时,它将为相关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深入开展对外经济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在指导和保障外经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推动“走出去”战略实施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梁志东颇为期待地表示。
梁志东总结道:“如果我们的出口企业需要从这次金融危机中学习什么,那就是要做国际业务,必须得自己本身是一个“国际人”。“国际人”的概念就是你能够驾驭整个国际市场上的众多因素、比较自如的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交易。而且具有“国际人”的能力不仅仅是中国企业的强者,也是在国际市场上的尖兵。”
服务中国外经贸全局
据介绍,今年1-10月,中国信保承保金额达到508.1亿美元,同比增长64.5%,其中利用短期出口信用险支持的出口额达298.2亿美元,同比增长33.0%。为了降低出口市场集中度风险,中国信保扩大了对企业向新兴市场的出口和投资支持,2008年1-10月,通过短期险、中长期险和投资保险支持企业向新兴市场国家出口和投资金额达227.7亿美元,累计已达到776.2亿美元。
“中国信保将继续执行积极的短期出口险承保政策,秉承一贯的专业风险评估原则,响应企业投保需求,提高业务审批效率,在信息完备的基础上,将对海外买家的信用限额审批工作压缩在一周之内完成。”梁志东如是说。
并在全球信用风险水平显著增高的时刻,中国信保郑重承诺:不缩小保险责任范围,不提高保险基础费率,积极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服务,及时提供海外信用风险预警信息,帮助企业防范出口收汇风险,巩固传统出口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中国信保在今年加强了和各商协会、各地政府的战略合作,并在全国更广的范围内建立与各省、市、自治区政府建立合作关系,切实有效地支持各地出口发展。
在采访过程中,梁志东一直强调,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可怕,最近国际社会把金融危机形容的太可怕,其实世界并不是那么悲观,前景还是很光明的,尤其在中国,虽然经济有所趋缓,但从中国的人口、内需、经济结构上看,金融海啸的影响不会太大。关键在于我们需要充满乐观的态度,坚定发展的信心。
“中国信保作为一种特殊的机制,对国家促进出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巩固外需、帮助企业、社会树立信心。这段时间出口受到影响,企业出口风险趋大,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信心是摧残,这也是企业不愿轻易出口的一个重要原因。”梁志东分析道。
梁志东告诉记者,建立信心,推动企业能够大胆走出去,是我们当前的核心工作,走出去的战略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中国信保需要先走出去,走在企业前头,像工兵一样,排除地雷阵拓开一片安全地带,加大承担风险的力度,更多的提供风险防范、保障的产品和服务,从这里找到切入口,建立企业的信心,从而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外需趋缓、拉动内需的形势下,中国信保同时也将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作为战略发展的目标之一。
梁志东最后表示,创新是社会、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中国信保将坚持持续创新,以政策、市场、客户为导向,开发更多适应社会的产品和服务,为中国外经贸更好更快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