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走出去”动力足
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近10多年的发展,我国企业境外投资已进入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目前,中国企业在境外投资规模日益扩大,投资领域不断拓展,除能源、矿产领域外,中国企业在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领域的投资步伐也在加快。
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近10多年的发展,我国企业境外投资已进入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当前形势下,我国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就必须把服从和服务于国内发展战略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科学把握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由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日前在北京举行。在“投资合作,让世界更美好”的主题论坛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穆红说,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但我国境外投资仍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今年前10个月,我国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境外投资581亿美元,预计全年境外投资总额将再创新高。
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近10多年的发展,我国企业境外投资已经进入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专家建议,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继续显现,世界经济面临不确定不稳定性增加,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应采取多种措施,更有力地支持企业“走出去”。
对外投资规模日益扩大
对外投资是参与国际分工和优化生产要素的重要方式,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对于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共同应对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穆红介绍说,自实行改革开放和“走出去”战略以来,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一大批中国企业相继走出国门,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参与国际竞争。截止到2011年年底,我国已经有1.35万家境内企业在海外17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直接投资企业,境外投资容量达到4248亿美元,排名全球第13位。
从投资增速看,从2002年至2011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平均增幅高达44.6%,呈现加速发展之势。2011年当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净额达747亿美元,同比增长8.5%,其中非金融类境外投资686亿美元,同比增长4%。
目前,中国企业在境外投资规模日益扩大,投资领域不断拓展,除能源、矿产领域外,中国企业在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领域的投资步伐也在加快。随着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地范围的不断扩大,双边投资机制日益完善,政府之间围绕投资合作的交流也更加活跃。
此外,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方式也更加灵活多样,不少中资企业通过能源资源开发,与资源国一起提高资源附加值;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帮助东道国建设交通网线、通讯设施,改善了当地生产生活条件;通过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与东道国一起建设学校、医院等,发展文化事业。
“加快对外投资,对于中国和世界来说都是好事。”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高级顾问何伊兰说,过去4年中,中国在世界各地投资了2000多亿美元,并且大部分投向了发展中国家,这对于这些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开展对外投资,中国企业也能更好地拓展海外市场,获得更多资源,积累新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有助于推动国内母公司的高效运作,促进国内经济增长。
“走出去”步伐继续加快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
专家表示,目前全球经济在金融危机后正处于缓慢复苏的进程中,海外不少优质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市场价值明显降低;许多国家为推动经济复苏也在积极引进外商投资,这为我国企业进一步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提供了良好机遇。因此,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仍会继续加快。
中国农业银行行长张云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动力目前相对较足。首先,外部有机遇。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产能重组和资源优化配置进程加快,各国与中国开展经贸投资合作的步伐也在加快,新的投资合作机会逐渐增多。其次,内部有动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产业优势的体现,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内在动力。
有关专家指出,由于我国开展境外投资的起步较晚、经验少,企业在推进对外投资过程中,仍将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从内部因素看,我国境外投资的政策法规还不健全,多数企业经济规模仍然较小,国际化经营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跨国经营经验不足,包括投资银行、财务、法律及管理咨询机构等境外投资中介服务体系还不尽完善。
从外部形势看,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境外投资规模的扩大,我国企业面临的在某些领域或国别的限制性措施和政府审查风险有所增加,一些国家的政局动荡、投资环境差,也使企业境外投资面临多种不确定性。
科学应对机遇和挑战
在论坛上,不少专家就如何支持企业“走出去”,促进境外投资持续健康发展各抒己见。专家认为,在当前形势下,我国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就必须把服从和服务于国内发展战略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科学把握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工商银行公司投行业务总监莫扶民说,企业在“走出去”时,对银行的需求非常广泛,除了传统的存贷汇以外,还有并购、资本运作、资产保值等新型业务的需求。因此,本土金融机构应该发挥服务和引领功能,同步“走出去”。
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也参与到“走出去”的进程中。中国民生银行副董事长梁玉堂说,截至去年底,我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比重达到当年总量的44%,活跃程度超过国有企业,成为对外投资市场的新兴力量。
“金融机构不仅要做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资金提供者,更要做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合作者。”梁玉堂说,民生银行将从境外项目源头开始,协助民企开发市场和项目,为民企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各类资源的整合,完善优化交易和投资结构,帮助民企解决“走出去”的融资难问题。
有专家指出,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企业开展跨国投资越来越需要“联合作战”,应把不同行业的优势结合起来,采用协同的对外投资方式,共同研究、共同投资、共同开发,形成合力,规避投资风险,推进重大项目实施。
穆红表示,中国政府将努力健全多双边保障机制,积极参与国际框架谈判,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对话机制建设,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快法律体系框架建设,不断完善对外投资的法律法规制度,减少行政审批的范围和环节,对规范和促进对外投资提供法律保障;进一步健全“走出去”的体系,整合国内外有关机构和企业的信息资源,积极发展与对外投资相关的各类中介组织;指导规范企业的投资行为和经营行为,积极引导企业遵守国际惯例和东道国的法律,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