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禁潮"被人为夸大 股市纠错行情越来越近
时间悄然滑入12月,本月解禁峰值的到来亦被市场视作造成2000点在11月末失守的一个原因。笔者注意到,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这一次出奇地一致:沪深两市将有96家上市公司的限售股解禁,合计解禁市值达1809.29亿元。
时间悄然滑入12月,本月解禁峰值的到来亦被市场视作造成2000点在11月末失守的一个原因。
笔者注意到,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这一次出奇地一致:沪深两市将有96家上市公司的限售股解禁,合计解禁市值达1809.29亿元。其中,股改限售股解禁市值18.27亿元,首发、增发等部分的非股改解禁市值1791.02亿元。
不过,试想一下,在股指2000点之下,股价节节走低的情况下,有多少解禁主力会选择在历史低位慌忙兑现?10月底创业板限售解禁也曾是当时市场最恐慌的,但是多数公司在解禁到期前即作出继续锁定的承诺,使这一所谓“洪峰”平稳渡过。数据显示,首批上市的28家创业板公司共计释放38.76亿股,到年底,还将有8家公司加入解禁行列,四季度解禁的限售股数量累计将达到45.1亿股。
而早在“洪峰”到达前的9月份,共计32家创业板公司大股东主动表示将延长股份锁定期,共涉及27.83亿股,占比将近60%。当时的沪指点位还在2000点——2150点之间做箱体震荡,创业板指数则运行在660点——760点之间,上市公司大股东们纷纷表态暂不减持所持股份,除了看好自己公司的未来前景,还有个理由是“市场不理想”。
所以说,解禁并不一定意味着减持和兑现,也远不是市场想象的洪水猛兽。更何况,如今股指又下一城了,与其兑现实现财富的缩水,不如让时间来丈量财富的增值。这也是合情合理的选择。
当前弱市当中,解禁一事已经被过度解读了,无情放大了它的利空效应,对市场各方都不利。相反,市场上的增持回购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倒是因为我们过分地被行情的低迷迷惑而轻易地忽略了身边这些正在积聚的“正能量”。
统计显示,除了广受关注的宝钢回购,汇金增持四大行,11月以来共有65家公司股东主动增持自家股票,合计被增持4.55亿股,耗资共29.8亿元。尤其在股指进入“1”时代之后,28日4家公司宣布获股东增持,29日沪深两市共有7家公司公布股东增持事项,30日又有9家公司发布增持公告。除了股东增持,本周还有21家公司高管增持,累计增持金额超过1亿元。最突出的例子就是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第12次增持了TCL集团。他们的理由简单有力:以现在的价格增持,未来的风险有限。
事实上,尽管国内笼罩在A股未来走势上空的悲观气氛越来越浓,外围资金却是一直虎视眈眈,除了QFII额度仍然炙手可热之外,由理柏主持的最新一期月报显示,QFII中国 A 股基金整体仓位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回升,并一直维持着九成上下仓位。中国经济已经呈现复苏态势是大多数QFII基金稳步加仓背后的潜台词。
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是,利空消息在弱市里总是被更加无情地放大,而在强市时则往往被不经意地忽略。如何看待已经发生和还将不断发生的“解禁”,想必每个投资者会有自己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