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国际贸易纠纷中国企业不能“单干”
11月18日,中国商报持续关注报道的欧盟最大鞋业反倾销案终于画上了句号。这标志着中国鞋企不仅在行政上,而且在法律上取得了抗辩欧盟皮鞋反倾销的双重胜利。霍建国更认为,奥康胜诉的意义甚至超越了中国鞋业本身,是对屡次遭受贸易保护主义“迫害”的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一剂强心针。
11月18日,中国商报持续关注报道的欧盟最大鞋业反倾销案终于画上了句号。
浙江奥康鞋业股份有限公司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其日前收到欧盟高等法院于2012年11月15日下达的判决书,裁定奥康诉欧盟皮鞋案措施涉及的欧盟反倾销法规某些条款的解读是正确的,并推翻了欧盟普通法院作出的一审裁定,高等法院认为一审判决不当。
这标志着中国鞋企不仅在行政上,而且在法律上取得了抗辩欧盟皮鞋反倾销的双重胜利。
但是,在为中国企业胜利喝彩的同时,不能不正视的遗憾是,涉案的3000多家鞋企只有奥康一个坚持到底的“孤案”。
喝彩:6年抗争奥康赢了
诚如中国商报此前一直跟踪关注的鞋业反倾销报道,2006年10月,欧盟委员会继此前持续对中国皮鞋实行配额限制后,首次对中国皮鞋实行反倾销,征收为期两年16.5%的高额反倾销税。当反倾销征税期满后,欧盟再次发起“落日复审”,决定将反倾销措施再延长15个月,直到2011年3月31日。
欧盟提出上述措施后,中国奥康等5家中国鞋企上诉到欧盟初级法院。这场一审官司耗时4年,期间5家企业3次应诉、抗辩。但2010年4月欧盟初级法院驳回中国5家鞋企的诉讼请求,宣布中国鞋企一审败诉。之后,奥康决定继续上诉至欧盟高等法院。
去年3月31日,欧盟宣布从4月1日起,正式取消对中国皮鞋征收16.5%的高额反倾销税。这一维持了近5年之久的不合理贸易保护措施终于“寿终正寝”。
但这只是欧盟委员会单一从行政上取消反倾销贸易壁垒,中国企业尚未在二审司法上赢得最终结果。
如今,法院判决欧盟委员会赔偿奥康上诉欧盟初级和高等法院的部分诉讼费,与奥康有贸易关系的进出口商可从欧盟有关方面退回3年期被征收的反倾销税。
中国皮革行业协会制鞋办公室主任卫亚非认为,奥康抗辩欧盟反倾销在欧盟高等法院获得胜诉彻底解决了这场官司相关的法律问题,为中国鞋企未来面对反倾销等国际贸易争端问题找到了相关法律依据。
卫亚非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在这长达6年的抗辩之路中,不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民营企业的自信与担当,更为重要的是它为日渐走向国际的广大中国民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与经济纠纷提供了珍贵的经验与借鉴。
11月20日,国家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奥康的胜诉提振了中国企业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的信心,起到了明是非、警示欧盟滥用权力和对中国企业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的示范作用。
当前,从反倾销的立案调查数量来看,我国是世界上遭遇反倾销立案调查最多的国家。近年来,不光是鞋产品,中国出口的多种商品,比如光伏电池组、陶瓷、铝车轮等等,都经常会遭遇其他国家的反倾销。
今年以来,中国遭受不正当贸易保护主义的趋势尤其愈加明显。今年9月,秘鲁已针对来自中国的上釉墙面瓷砖发起反倾销调查,这是继阿根廷之后,拉美针对中国陶瓷行业发起的第二起反倾销调查;10月15日,墨西哥就中国纺织品和服装补贴政策提起了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磋商请求,指控中国通过减免部分所得税、增值税及地方税等方式对纺织品和服装企业进行了补贴。
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表示,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后进国家,很多中国企业对国际贸易规则与国际法律法规仍然相当陌生,这使许多中国企业陷入很大的被动,也为国外提供不公正裁定的可乘之机。
霍建国更认为,奥康胜诉的意义甚至超越了中国鞋业本身,是对屡次遭受贸易保护主义“迫害”的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一剂强心针。
此前的十年至二十年的时间中,中国企业在对抗欧盟反倾销的争辩中,鲜有获得法律意义上胜利的案件,奥康的胜诉不仅可为未来鞋企面对反倾销等国际贸易纠纷提供借鉴,同时对中国企业今后在国际贸易纠纷方面取得有利于自己的进展也有一定示范作
用。眼下,奥康的胜诉就可为光伏业的继续奋战鼓足勇气。
反思:为何不是集体的完胜
“死磕”欧盟的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终于享受到了“站上巅峰”的感觉。
霍建国在评论奥康胜诉案的“收获”时说,作为一个品牌企业,应对这样一种挑战,他的胜诉对奥康的品牌是有正面影响的。
但奥康一家的胜利却多少有些显得孤独。对于当年涉案的3000多家中国鞋业企业甚至整个中国制鞋行业而言,却是难以回避的巨大损失和尴尬。
奥康如今“名利双收”。不仅“击落”欧盟反倾销案的不公正终审胜诉,还能全额收回上诉欧盟初级和高等法院的部分诉讼费,与奥康有贸易关系的进出口商亦可从欧盟有关方面退回3年期反倾销税,奥康鞋业此后的欧盟市场出口就此树立了公正公平贸易的标杆,增加和贸易伙伴谈判的筹码。而从品牌层面而言,胜诉是王振滔继在西班牙“火烧皮鞋”事件营销后再次完成了一次绝佳的品牌营销,有望极大地提高奥康在国际上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但奥康的“得”却愈发凸显了99.9%的中国鞋企的“失”。
因为后者的放弃,2006年涉案的3000多家中国鞋企同样因为欧盟不公正征收长达6年的16.5%的反倾销税额的巨大损失,而如今却没有任何的退回或补偿,而整整6年因反倾销税案裁决导致中国鞋企所蒙受的市场的失去,甚至出口机会的束缚导致企业成长壮大的时间与空间的丧失,这些深层次的行业损失也都消弭在大多数鞋企的“忍气吞声”中。
而从中国成为贸易保护主义“重灾地”的现状来看,敢于坚持到底,懂得运用法律武器和市场规则来抗辩的中国企业却“少得可怜”。
国家商务部最新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2秋季)》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遭遇国外贸易救济调查55起,增长38%,涉案金额243亿美元,增长近8倍。英国智库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世界贸易预警’项目监测也显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有40%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都是针对中国市场。但按商务部研究院的统计,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只主动起诉11起案件。“忍气吞声”成为过往中国企业应对国际贸易纠纷的普遍态度。
实际上,如同奥康的胜诉一样,在不多的中国企业起诉行为中,公正的天平其实大多指向中国。商务部研究院统计显示,截至目前起诉的11起案件中已有8起有了最终的裁决和结果,中方在多数案件中获得胜诉。
那为何欧盟最大鞋业反倾销案中只有奥康一个“孤本”?
浙江温州泰马鞋业董事长廖跃或许就是当前最失意的一个。他曾同样与如今奥康“名利双收”般的喜悦无限接近。早在2006年10月,奥康向欧盟法院提起诉讼之时,泰马鞋业也是相继高调向欧盟法院“宣战”的5家鞋企之一,廖跃甚至倡导中国制鞋企业抱团应战,合法争取正当诉求。当时,提起诉讼的3家中国鞋企还包括广东佛山南海金履鞋业和广东惠州新生港元鞋业有限公司、万邦鞋业。
但到2010年4月,欧盟初级法院驳回这5家中国鞋企的诉讼请求,宣布中国鞋企一审败诉。之后,却只有奥康决定继续上诉至欧盟高等法院,其他4家鞋企都不再抗争,认为再起诉也获胜无望。期间耗时4年,3次应诉、抗辩的坚持半途而废。
当时负责该案的律师蒲凌尘告诉中国商报记者,通过阅读欧盟法院初审的判决材料,发现一般法院的法律事实评价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有上诉欧盟高级法院的必要。
但一些鞋企老板曾对中国商报记者吐露难处:“长时间的国际官司过程复杂,成本很高,且耗时持久,请律师、诉讼费、出庭等方面都是耗时耗力耗财的无底洞,若没有十足的把握来弥补成本,官司还不如不打。”
中国商报记者也从奥康集团相关人士处了解到,其自2006年以来花费在官司上的诉讼“硬成本”就超过500万元,比如律师费用就是按小时计算的,这还不包括其从集团总裁到公司具体法务、行政
、品牌、市场等各部门的人力配合成本。
而在3000多家涉案欧盟鞋业反倾销案的中国制鞋企业群中,泰马鞋业已属于“微乎其微”的敢于争取自身合法权利的中国企业的少数分子,大多数中国鞋企甚至连第一轮上诉和表态都未曾提出过,更多中国企业都是不诉而败。
在起诉之前,为增加筹码,王振滔此前开始过对同行鞋企的游说,他曾希望联合更多的企业“抱团”上诉,包括商务部和中国皮革协会都鼓励企业应对,但参与应对和上诉的企业从起先的1000多家随着形势悲观锐减到120家到30家再到5家企业真正反抗诉讼,到最后只剩下他孤身作战。
商务部研究院外贸战略部副主任张莉说,现在奥康坚持诉讼并且取得胜利,直接向这些退缩的中国企业表明,遭国际贸易不公要据理力争,逃避与退缩只会切断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自己打败自己。
“以国际化视野进行经营,懂得并运用规则,以自身的实力应对国际市场竞争,才是未来中国企业真正成长的表现。”张莉说。
(中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