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回暖,微观仍寒
对2013年的走势,笔者觉得是,宏观改善而微观乏力,经济企稳但稳而不定,政府依赖加剧而民间活力不足。在稳增长同时,如能加快旨在增加微观活力的改革速度,中国经济有望在2014到2015年真正活跃起来。
接近年底,不少企业人士盘点2012都颇觉不易。从宏观数据看,经济正在企稳升温,但微观活力仍然不足,值得重视。
从8月到10月这三个月看,宏观数据正触底反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三个月同比分别增长8.9%、9.2%、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加13.2%、14.2%、14.5%;进出口总额,8月同比微增0.2%,9月同比增加6.3%,10月同比增加7.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0.2%(1~8月)、20.5%(1~9月)、20.7%(1~10月)。全社会用电量,前9个月增长4.8%,9月增长2.9%,10月则增长超过6%。
上述数据说明经济已经见底,但为什么企业依感压力重重?景气行业、消费热点和赚钱效应为什么越来越少?笔者的看法是,目前宏观景气的改善主要依靠“稳投资”的拉动效应,例如今年全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调高了1000亿元左右,前10个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和铁路基建投资同比轻微下降,但10月这个月则强劲反弹,两项数据同比分别增长了141.2%和240.8%。接下来的机车和货车招标等也将开始。
从笔者在各地看到的情况,宏观改善主要受益于中央政府在铁路、道路、水利等方面的投资拉动,以及地方政府的投资跃进(如轨道交通),但市场本身仍然平淡,企业经营压力仍大。由于微观活力不足,多个地市甚至广州这样的城市今年国税和地税增长都大为降低,广州国税收入的目标明年为负增长,地税增长速度则为13年来最低。
笔者在广州和一些中小企业交流时,深感他们的焦虑和焦灼,“感到社会地位越来越低,谁都可以折腾我们”,“赚钱越来越难,商铺一年换三四批租户都是不赚钱”,“想做点赚钱生意,感到很难进得去”,“赚钱这么难,还不如不做了,要顾顾家庭生活了”,“还是要在国外找好退路”,诸如此类,投资和发展意愿相当薄弱。
对2013年的走势,笔者觉得是,宏观改善而微观乏力,经济企稳但稳而不定,政府依赖加剧而民间活力不足。稳增长仍是第一主题,中国经济也不会出大问题,但如果不能真正激发民间投资的意愿,给他们以新的机会和可能,其偏负面的情绪很可能放大蔓延,进而影响就业等基本面。在稳增长同时,如能加快旨在增加微观活力的改革速度,中国经济有望在2014到2015年真正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