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高增长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维持7.5%
对于2013的甚至更长远的经济增长,各路专家均表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时代已经结束,未来中国经济增速将回归至正常区间。专家们也都认为,这种经济增速放缓并不是坏事,而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转变,从寻求“量”的增长,到追求“质”的提升。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转变,从寻求“量”的增长,到追求“质”的提升
又到年底,大大小小财经会议扎堆召开,业内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总结今年经济成绩,展望来年经济形势,回顾经济热点,分析经济难点。梳理专家观点,普遍认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未来中国经济增速将回归至正常区间,在7%-8%。不过,在对于当前中国经济是否已经触底等问题上,专家学者的观点仍存在分歧。
受欧债危机的持续发酵和国内房地产调控、制造业萎靡等因素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速从去年一季度的9.7%一路回落至今年三季度的7.4%。不过,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低迷走势后,中国经济正逐步企稳。10月份主要经济数据显示了经济企稳回升,无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工业生产增速,还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增速均好于9月份,“稳增长”政策的成效正逐步显现。
对于2013的甚至更长远的经济增长,各路专家均表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时代已经结束,未来中国经济增速将回归至正常区间。
国际金融论坛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认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速会在‘十二五’规划的区间内——7%左右。由于中国有多年的经济发展作保障,完成这一目标是有可能的。
原财政部部长项怀诚也认为,中国经济近十年高速发展的景气周期已基本结束,未来将进入相对低速的增长期。他同时表示,这本身不是坏事,而是规律。他说,“我们不能指望一个国家经济没有低谷,没有徘徊。”
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日前在“2012网易金融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不可能再回到过去十年高速增长的时代,但保持7-7.5%的增长是可能的,经济增速会进入正常状态。中国经济目前正处在最坏的时期。
不过,专家们也都认为,这种经济增速放缓并不是坏事,而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转变,从寻求“量”的增长,到追求“质”的提升。
国务院参事室参事汤敏表示,应该从经济总量的角度去考虑经济增速是否放缓。他指出,任何一个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是有宏观周期的,不可能总是保持高速增长。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华盛顿智库中国问题专家彼得?伯特里尔也认为,对于中国而言,GDP的放缓出现在一个正确的时间点上,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内部平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在新浪“金麒麟”论坛上表示,经济增速回落,很大程度上是宏观调控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是主动的、可控的经济放缓。但是,因为中国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增速放缓的阶段性调整,中期也不可盲目乐观。
最新公布的汇丰11月制造业PMI初值升破50,创13个月新高,显示中国经济复苏的动能增强。此外,10月份的数据表明经济在四季度企稳回升已几成定局,不过对于中国经济最坏的时期是否已经过去,众位专家观点有分歧。
原央行研究局副局长景学成和包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先生观点均较乐观,他们认为,中国经济正在向好发展,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
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则认为,当前经济的实际情况比能看出来的要严重的多,中国经济最坏的时期还没有到。
吴晓求表示,从目前公布的各项数据来看,情况不会再坏了。不过,他也认为,当前中国经济状况比较正常的,通过经济周期的变化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集中度,在这种背景下,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维持7.5%的增长是可能的。
华尔诚分析,5月份出台的稳增长的措施发挥作用,经济逐渐向好。从经济增长的环比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来,第三季度经济增长同比增速7.4%,但是环比达到2.2%,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速绝对比第三季度高,全年大概7.8%。
向松祚认为,GDP数字虽然重要,但也只能反映经济体系的非常小的一部分,不能代表这个国家真实的财富积累,也不能代表这个国家真实的竞争能力和核心技术创造能力。目前对经济经济增速长期放缓,中国经济内部结构存在深层次的重大问题估计太不足,过于乐观。中国现在经济增长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必须要迎接新的、非常严峻的挑战。外部看,欧债、美债的影响仍在继续,全球经济衰退严重。而量化宽松造成的汇率动荡和资金问题非常严重。此外,还有全球的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加上地缘政治的风险。内部看,生产力下降,扩张的货币政策及其他宏观政策并没有产生明显的效果。此外,更重要的是信心不足,这是深层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