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揽储越发艰难 理财产品现存款化苗头
存款波动性加大、揽储越发艰难,让一向财大气粗的商业银行也时不时地面临着钱荒窘境,理财产品“变身”存款的现象逐渐增多。近期某国有大行披露了部分理财产品到期的收益情况,记者发现,有多款债券型产品将全部资金投向了同业存款。
存款波动性加大、揽储越发艰难,让一向财大气粗的商业银行也时不时地面临着钱荒窘境,理财产品“变身”存款的现象逐渐增多。近期某国有大行披露了部分理财产品到期的收益情况,记者发现,有多款债券型产品将全部资金投向了同业存款。
将募集资金投向同业存款并无违规之处。然而,多款产品集中“存款化”的情况值得关注。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在9月25日-28日的四天里,该行至少有5款债券型产品将100%的募集资金流向同业存款,另有3款产品将73%以上的资金投资于同业存款。值得一提的是,这8款产品的运作期限为33-40天,在11月6日前集中到期,因此,该行才披露了这些产品的具体情况。在同期发行的产品中,是否存在一些期限更长的理财产品被“存款化”,目前还不得而知。
分析人士认为,银行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满足流动性需求。受业绩考核、信息披露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存款持续出现季末大幅冲高、季初明显回落现象。央行数据显示,3月、6月和9月新增存款分别达到3万亿元、2.9万亿元和1.7万亿元,而1月、4月和7月存款规模分别减少8000亿元、4656亿元和5006亿元。
普益财富研究员吴泞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这几款产品的期限来看,产品多为1到2个月的短期产品,产品的投资终止日基本都在月末或者月初,从这点来看,银行主要是通过这种方式来缓解流动性不足的困境。
事实上,在商业存贷比考核中,同业存款并不能纳入到存贷比分母的计算范畴,但是,部分中小银行的流动性资金来源于同业存款的占比较高。江苏银行、泉州银行、福建海峡银行等此前都曾推出100%理财资金投资于同业存款的产品。据某股份制银行内部人士介绍,在操作时,通常是由一家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将募集资金直接拆借给另一家银行形成同业存款,利率参照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协议定价。
对于产品发行银行、投资者来说,通过同业存款使得这种短期理财产品能达到3.2%-4%左右的年化收益率,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也不失为一种低风险的投资渠道。但俗话说“救急不救穷”,这种方法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紧缺问题。“如果市场存在更好的投资机会,发行银行获得的固定投资收益率高于同业存款利率,该银行就不会将资金拆借给其他银行,这种操作就难以为继。”吴泞江进一步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