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全球规模67万亿美元 警惕庞氏骗局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机构——“影子银行”一直被指责为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元凶。对于中国的“影子银行”,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近日在一篇评论中表示,中国必须“清理”影子银行,尤其是被称作理财产品的短期投资工具。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机构——“影子银行”一直被指责为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元凶。
11月18日,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公布的全球“影子银行”跟踪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以其他金融机构(OFI)作为统计对象的全球“影子银行”规模在2011年达到67万亿美元,甚至高过“影子银行”2007年全盛时期的规模,当时OFI的规模总计62万亿美元。
“67万亿美元的规模占到受调查国家GDP总额的111%,相比2007年峰值时期的占比128%有所下降。”FSB《报告》指出。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FSB今年的调查国家有所增加,“调查范围的增加可能造成数额增加5万亿~6万亿美元。”新增“贡献量”主要来自瑞士和中国香港,均为1.3万亿美元;巴西1万亿美元,中国0.4万亿美元。
从国别来看,美国“影子银行”规模尽管自2008年大幅下降,但仍然位居全球第一。2011年其资产达23万亿美元,占比由2005年的44%降低到2011年的35%;其次是欧元区22万亿美元,从原来的31%上涨至33%;英国从2005年占比9%上升至13%至9万亿美元;日本比例从7%降到6%,中国计入新的统计之后占到1%。
今年是FSB首次将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纳入其统计范围,根据FSB的《报告》,中国2011年按OFI统计的影子银行规模为0.4万亿美元,占所有被统计成员国总量的1%。整体来讲,FSB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尚小,OFI占国家金融机构规模比重远低于20%。
根据FSB的《报告》,中国的“影子银行”主要以金融公司的形式出现,中国的金融公司在全球金融公司中所占份额为11%,远超过其他的非股权基金、结构性金融工具的全球占比。从增长速度来看,自2007年以来,中国显著增长的两类“影子银行”为货币市场基金和金融公司,增速分别为33%。
对于中国的“影子银行”,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近日在一篇评论中表示,中国必须“清理”影子银行,尤其是被称作理财产品的短期投资工具。“从某种程度上讲,这基本上就是一场庞氏骗局。”肖钢以此对短期理财产品和背后较长期标的项目的不相匹配提出警告。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内部最新季度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一针见血指出城投债繁荣与银行风险敞口上升之间的关系。此次会议上,同样被尚福林着重强调的还有同样火爆的基建信托、房地产信托、资金池信托、票据贴现等与影子银行风险密切关联的话题。
为降低“影子银行”再度崛起对全球金融稳定可能造成的威胁,FSB呼吁加强对该领域的监管。欧盟委员会预期将于明年提出欧盟范围内的“影子银行”监管条例。
FSB在《报告》中表示,监管当局对“影子银行”的监管需要有针对性,目的是确保“影子银行”从属于合理监督和管理,以解决对金融稳定构成的和银行一样的风险。(编辑:禾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