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坚持改变增长模式 经济面貌将很快改观
今天上午,国际金融论坛(IFF)第九届全球年会在北京嘉里中心大酒店召开。国际金融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吴敬琏在主旨演讲中表示,短期上,中国需要增加流动性,但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而对于中国来说的根本问题是增长模式存在问题。
今天上午,国际金融论坛(IFF)第九届全球年会在北京嘉里中心大酒店召开。国际金融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吴敬琏在主旨演讲中表示,短期上,中国需要增加流动性,但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而对于中国来说的根本问题是增长模式存在问题。
中新网11月17日电(财经频道 秦辰) 今天上午,国际金融论坛(IFF)第九届全球年会在北京嘉里中心大酒店召开。本届大会主题为:世界经济格局变迁与全球金融改革。国际金融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吴敬琏在主旨演讲中表示,短期上,中国需要增加流动性,但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而对于中国来说的根本问题是增长模式存在问题。
吴敬琏表示,他认同“2008年全球的金融危机是一个资产负债表危机”的说法,这种格局不能维持,使得我们对应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困难。一方面,从短期看需要增加流动性,但从长期来看需要去杠杆化。这两个短期的和长期的目标之间存在矛盾,因此使得全球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变得很艰难,起伏很多。
吴敬琏认为,中国也碰到了这样的问题,即从短期看需要增加流动性。但他表示,中国的宏观当局,包括央行和财政部门,用短期政策来保持经济的稳定,应该说即便不打一百分,也可以打八九十分。
“但这个短期的应对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根本性的问题对于中国来说,是增长模式存在问题。”吴敬琏表示,从1953年,我国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大规模的向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投资,从而带动经济的增长。这导致直至80年代,我国的投资率不断地提高,现在我们的投资率可能接近50%,这样的水平是世界所没有的。
吴敬琏认为,正是这一原因造成消费不足,最终需求不足。“但改革开放后,我们仍然保持了高速度增长,没有发生很大的问题,原因是我们用了出口导向,这样的政策很成功,它弥补了国内需求的不足。”
他指出,出口导向政策造成的不断增长的进出口,在实质上,是把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储蓄对于投资结余的一部分用进出口的方式让渡给发达国家。对发达国家来说,是储蓄对投资有很大的缺口,而对于像东亚的国家来说,储蓄对投资有很大的结余。这样两个正好相反的,就像镜子里照相一样,正好相反的两组经济互相之间就形成一个互补的关系。这种互补关系对于我们许多东亚国家和地区来说,在相当长时期里面变成了推动这些国家经济崛起的最重要的力量。
不过,吴敬琏表示,这种格局也是不能长期维持的,所以在1995年我国就提出要从投资和出口驱动的增长模式,转变到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驱动的增长模式。
“如果不能够在增长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于增长的贡献,那么,这个长期问题是难以解决的。特别是碰到了全球金融危机。在发达国家,提高了储蓄率,降低了印钞的水平的时候,高速度增长就不能维持了。如果不能提高效率,剩下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投资。但继续提高投资率,就变成一个恶性循环。不断地提高投资率,消费率不断降低,需求就变得不足。需求不足解决的办法是增加投资,增加投资的结果是使得最终需求更加不足。”吴敬琏说。
吴敬琏最后表示:“只要我们能够提高效率对增长的贡献的话,即使GDP增长速度低一些,也不会有任何问题。现在我们确实面临着一些困难,但是只要能够认真地、坚决地克服各种障碍,执行下去,我们经济的面貌很快会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