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莱:中国货币政策迎来周期性拐点
【财新网】(记者 林金冰)在解读中国10月宏观数据和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后,巴克莱认为,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可能已迎来周期性转折点,未来或从此前的审慎宽松转向一定程度的中性,重点在于保持稳定的流动性。巴克莱对央行报告的解读是:除非经济增长遭遇重大风险,否则,政策已在转向,目标向维持稳定的市场流动性回归。
【财新网】(记者 林金冰)在解读中国10月宏观数据和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后,巴克莱认为,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可能已迎来周期性转折点,未来或从此前的审慎宽松转向一定程度的中性,重点在于保持稳定的流动性。
最新数据显示,10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意外跌至1.7%,且需求复苏之下,生产者价格指数(PPI)降幅或已触底。巴克莱11月13日发出研究报告称,近期通胀虽弱于预期,但中国央行的重要目标仍是保持中期的价格稳定,包括房地产和其他资产的价格稳定。
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中国央行保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措辞不变,同时强调“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加强预调微调,把握好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风险防范三者的平衡,重在保持货币环境的稳定”。
巴克莱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和中国经济分析师常健等在报告中指出,“稳健”一词与通常所言的松紧程度并不吻合。中国央行近年来一直宣称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实际操作中,货币政策在2011年年初有所收紧,到了2012年年中又有放松。
巴克莱对央行报告的解读是:除非经济增长遭遇重大风险,否则,政策已在转向,目标向维持稳定的市场流动性回归。
研报认为,政策转向的原因包括:过去数月出现了经济活动改善的广泛初步迹象;随着国内经济见底、发达国家推行量化宽松政策,中国央行须更加关注通胀;中国央行也会担忧未来货币宽松重新推高房价的可能。
央行的季度报告还提及,“当前,支撑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但中国的潜在增长水平可能会有一个阶段性放缓的过程”。
巴克莱将这种提法简述为:中国央行认为中国经济将持续较快增长,但增速会低于过去30年。巴克莱称,这种观点表明,当下中国经济增长并没有明显低于新的潜在增长率,这或可为央行对经济下行持相对谨慎态度,提供更根本的解释。
巴克莱预计,未来几个季度中国央行不会降息,但可能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来管理流动性。汇率方面,随着国内经济面临拐点、资本重新流入中国,人民币可能有限升值,毕竟受限于国内经济减速、出口复苏温和、美元走强等因素。
巴克莱并称,上述预估均基于中国经济触底的判断。如果未来经济增长急剧放缓,尤其是失业成为大问题,那么中国央行可能采取积极货币宽松政策,以缓冲经济下行风险。
此外,研报称,还有几个重要变化将对货币政策产生重要影响,包括社会总融资规模中的非信贷融资显著增加,外贸顺差重现,资本重新流入中国等。
“同时,影子银行业务和跨境资本流动也凸显利率和汇率改革的紧迫性。随着经济减速和新融资渠道突起,防范金融风险已成为一个新的政策要点。”研报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