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视角下的海关功能创新
通过关域管理,可进一步明确区域定位、范围、政策、功能及相关管理措施,提升海关在较大范围内的管理水平,整合海关监管资源,增强横向协调配合。严密措施,手段全面跟进关域管理,特别要依靠科技手段的创新实现海关监管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发展勃兴。如何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实现现代海关监管功能,是当前海关发展与变革面临的全新课题。
“关域”是海关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全面应对
区域经济是特色经济,决定海关监管要“个性化”。区域经济是优势经济,决定海关监管要“重点化”。区域经济是协调经济,决定海关监管要“协调化”。区域经济是综合经济,决定海关监管要“虚拟化”。区域经济是互动经济,决定海关监管要“嵌入化”。区域经济是规则经济,决定海关监管要“依法化”。区域经济是新兴经济,决定海关监管要“创新化”。区域经济是全球经济,决定海关监管需要“整体化”。区域经济是开放经济,决定海关监管需要“便利化”。区域经济是政策经济,决定海关监管需要“服务化”。
根据区域经济对海关工作的要求,势必产生一个全新的海关管理概念:关域。所谓关域,简单地说是指海关对区域经济的管理范畴,也就是对区域经济行使海关事权的执法空间。
“关域”的提出是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海关提出的客观需求。关境是指国家行使海关主权的执法空间,关区是指直属或隶属海关负责管理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海关业务辖区。而“关域”是指海关在区域经济中的监管范围,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关域”是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对应的海关管理理念、原则、措施、方法的综合概念。从层次上分,关境之下有“关域”,比关域低一层次的概念是关区。从范围上看,一般情况下,关域的范围小于关境、大于关区。从管理上看,关域较为复杂,在一个关域内可能跨越不同的关区,包含着若干直属层次海关,涉及多个行政区划,协调统筹的难度较大。“关域”的提出是海关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关域概念的提出,明确形成了一个海关管理的层级范畴,针对区域经济跨地区、跨部门的特点,统筹协调,便于建立一个统一的海关管理层级平台,有利于统一海关管理认识、出台统一的管理政策、集合海关管理手段、优化海关管理,以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关域”的提出是海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中观平台。关域概念的提出,使全国海关管理分成三个层级。一是宏观层面,是海关总署负责的全国管辖领域,二是中观层面,是区域海关对区域经济的管辖领域;三是微观层面,是指直属海关及隶属海关的工作范围。通过关域管理,可进一步明确区域定位、范围、政策、功能及相关管理措施,提升海关在较大范围内的管理水平,整合海关监管资源,增强横向协调配合。
“关域”是海关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平台
关域的提出,是海关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必然选择,也是对海关监管的新挑战。在关域这一概念下,海关监管理念也要相应转变和适应。
树立海关在区域经济中的整体监管理念。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特别是在区域功能和政策已有明确定位的前提下,依法依规做好区域经济的监管工作;要坚持普遍性下的特殊性,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管理的规范性,更好地发挥海关的作用。
树立海关在区域经济中的专业化监管理念。海关在对区域经济的管理中,要发挥专业职能部门的优势,提升专业管理水平,降低通关成本,提高通关效率,采取集约化管理方式,整合管理资源,确保关域内运转有序、运行高速、效能增强。
树立海关在区域经济中的虚拟性监管理念。要采取无程监管、电子监管、直通式监管等各种方式,通过打造与区域管理机构、企业等有关各方的联网管理公共平台,实际数据联网,资源共享,相互借助,提升监管层次和水平。
“关域”是海关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主抓手
建立区域性海关,组织结构适应关域管理。
效能为本,制度创新强化关域管理。要制度创新,不断强化关域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指引为先,行政“软法”带动关域管理。通过出台海关对特殊监管区域的指引,推动地方政府有针对性地加大科技投入,准确把握区域发展评估定位,保证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严密措施,手段全面跟进关域管理,特别要依靠科技手段的创新实现海关监管目的。
人才保障,智慧监管提升关域管理。
量身订做,区别对待优化关域管理。既要在一个“大平台”上保证执法的统一性,同时又要进行“量体裁衣式”的监管。
评估改进,自我循环运行关域管理。应坚持“三分”原则,即“分类、分级、分线”的原则,区别不同区域管理的相关要求,进行考核评估,以此推动关域管理的平衡协调科学发展。
服务引领,提升监管增强关域管理。
资源整合,综合运用统一关域管理。海关必须有效整合各类信息、监管、技术等资源,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发挥垂直领导优势,协调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效能的最大化。
创新为上,积极探索打造关域管理。关域管理对海关来讲,是一项全新的管理。要敢于创新,大胆整合,抢占制高点,在区域发展的挑战中寻找合适的解决途径,在创新中谋求海关关域管理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