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康人寿遭遇“增长天花板” 告别追求保费规模
在寿险市场遭遇“寒冬”、保费持续下滑的情况下,陈东升去年在泰康人寿十五周年庆典上“力争使泰康三年内实现A+H上市”的表态,或许不得不再次推后。对于“92派”企业家的代表陈东升而言,泰康人寿当前所面临的“增长天花板”,也成为他创业道路上的一道“坎”。
日前业界传出泰康人寿“瘦身”过冬的消息。一向低调的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现身网络,公开辟谣。
保监会近日发布的统计显示,泰康人寿继去年遭遇全面保费负增长的局面后,今年1~9月份依然未能摆脱下行趋势,前三季度实现保费收入502.11亿元,同比下滑7.81%,保费收入处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状态,排在行业第五名。
在寿险市场遭遇“寒冬”、保费持续下滑的情况下,陈东升去年在泰康人寿十五周年庆典上“力争使泰康三年内实现A+H上市”的表态,或许不得不再次推后。
对于“92派”企业家的代表陈东升而言,泰康人寿当前所面临的“增长天花板”,也成为他创业道路上的一道“坎”。
找最好的葫芦画最好的瓢
陈东升喜欢自称为“经济学票友”,这也是他在微博上对自己的简介。他很少就保险谈保险,他更喜欢研究宏观经济和国际金融问题。
1996年年初至今,陈东升和泰康人寿已经走过了16年。其实,泰康并非陈东升的第一次创业,业界巧妙地总结了陈东升赚了三种人的钱:古人、今人和未来的人。
“古人的钱”,指陈东升创办的嘉德拍卖,拍卖当然是和古人、古物相连;“今人的钱”指的是陈东升出任董事长的宅急送,现货现卖赚现在的钱;“未来人的钱”是指泰康人寿,寿险公司赚的是未来的钱。
在业内,泰康一直非常低调,这与陈东升的不喜张扬有很大关系。为人低调的陈东升,在业内人士的眼中,英俊儒雅、富有激情。从1992年下海创业开始便是如此,这是性格使然。
陈东升这样解释自己首先提出的“92派”企业家。“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后,活跃的青年群体中有一些人开始弃官下海经商,我把他们叫‘92派’。1992年国家体改委出台了《股份公司暂行条例》、《有限责任公司暂行条例》,这是中国企业真正发生变革的转折点。”
面对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中国寿险行业格局,泰康作出的判断是:有规模最大的公司,有最富创新力的公司,唯独没有以专业化为导向的寿险,这亦成为泰康创业的一个逻辑原点。
陈东升曾说:“泰康是左眼看友邦,右眼看平安,两只眼睛看世界。”他希望“找最好的葫芦画最好的瓢”。
2000年后,泰康的业务开始快步向前。在泰康,陈东升很早就确定了“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2000年年底,泰康引入了瑞士丰泰人寿、苏黎世洛易银行、新加坡新政泰达投资和日本软库银行集团四家外资股东,注册资本由6亿元扩至8亿元,偿付能力则达到了736%。
三年后,泰康全国机构战略布局完成。
战略转型能否冲破“天花板”
2011年,在十五周年庆典上,陈东升称:“力争使泰康在三年内实现A+H上市。” 此前几年间,曾数次传出泰康“即将上市”的消息,陈东升再次将时间表推后。
2011年,寿险市场遭遇“寒冬”,泰康也遭遇了全年保费负增长的局面。由于寿险业务未摆脱银保新政和货币紧缩政策的影响,寿险整体业务持续低迷,而泰康人寿寿险业务更倚重银保渠道的结构性缺陷也进一步阻碍了其业绩提升。
2012年上半年,泰康业绩低迷依旧。8月27日泰康发布公告称,上半年,该公司产品结构优化成果进一步巩固,分红险占比提升至81.5%,10年期以上产品占比84%。在个险渠道,万能险占比已降至6.5%,银保渠道也坚持进行产品转型。
泰康的“增长天花板”似乎到来了,这也是陈东升创业道路上的一道“坎”。他在年初媒体见面会上曾表示:“保费负增长是个意外。”
根据保监会公布的1~9月份的数据,泰康保费收入处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状态,排名第五。这对于保险业标杆企业泰康人寿来说无疑是“温水煮青蛙”。毕竟泰康还没有实现A+H股上市的目标。同时,自去年以来,泰康人寿分支机构亦被频繁曝出重大违规、违法操作行为,如销售过程中夸大保单效益等行径。
或许正是基于此,陈东升强调,今年泰康将下决心告别追求保费规模,转为以价值为核心的发展战略。
泰康的反应很迅速,目前已频频动作:开启新的产品平台、夺得险资债权计划新规后首单、加强内控机制建设……这一点,符合“92派”企业家的雷厉风行。
陈东升也透露了泰康的下一步发展战略,他说,让“富足而退”的梦想变成现实。他曾公开表示,泰康不会开银行,也不会收购或自办财险公司,未来将全力以赴深耕寿险产业链。
“一个企业的成长,三年决定生死,五年打下基础,八年站稳脚跟,十年小有品牌,二十年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对于企业的发展历程,陈东升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