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资金缺口致四成小企业停歇业
2008年对于中国的外贸经济可谓风雨飘摇之年。金融风暴肆虐,与国际接轨最早、素来对国际经济知觉敏锐的浙商无疑感受最深。而在浙江外贸经济中,计划单列市宁波可谓举足轻重。
国务院几年前将宁波定位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而如今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宁波与杭州、南京同为区域中心城市,早已超越“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的定位范畴。被誉为“中国文具之都”、“中国模具之都”、“中国塑机之都”的宁波2007年已踏入GDP“3000亿元俱乐部”。作为全国十大外贸城市之一,宁波现有8000多家进出口企业,出口依存度达到84%。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报告,宁波综合外贸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三,并凭借其服装、电子、机械、轻工、化学等众多产业集群、三十家左右上市公司,展现了经济结构之完整和经济实力之强盛。
根据浙江统计局数据,浙江前三季度出口增速明显回落,利用外资后继乏力,各大类商品出口增长均有不同幅度回落,不少企业收缩出口规模甚至暂停出口,大量企业对出口前景表示悲观。世界知名的“宁波制造”也面临严峻挑战。本报记者通过实地采访政府官员、金融企业、出口导向型公司等多个领域高层人士,以期在金融风暴波及中国经济最前沿的地区找出最典型的样本,以最鲜活的方式深入剖析和展示当前形势下外向型制造业企业面临的困境和出路。
11月初的宁波,天气依然了无寒意,但是人们对于经济形势的感受却是寒意彻然。
当记者走进宁波市彩虹南路彩江大厦里恩凯纺织品有限公司在11层的办公室时,公司总经理沈功灿正在忙碌地与一位员工一起,在他宽大的办公桌上摆弄几件款式新颖的针织女装。这家专事外贸多年的服装企业在沈功灿的带领下,已成为年营业额1500万美元以上、进口商圈中的知名供应商。
“金融危机来了,老外要求的交货期缩短了很多,我们得赶紧把这批货发出去。”沈功灿对记者笑了笑。有着典型的精明浙商外貌的他显得有些操劳,但是状态却很积极。
“金融危机和这轮调整让一切都变得不太一样了。”沈功灿给记者分析起了现在的外贸形势,“老外发来的订单现在两三个月就要发货,越来越要求我们快速反应,‘小批量、多款式、快交货’成了基本路线。由于汇率、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等一系列原因,低端纺织业正在向孟加拉、印度等东南亚地区转移,他们那里工人的工资可以一天一美元左右,所以这个转移是必然趋势,就像当年纺织业向我国转移一样。”
“传言浙江纺服企业大量倒闭是不真实的,纺服行业依然是个好行业。”对沈功灿这些勤奋而精明的浙商来说,历来就不会等死,如今在金融危机下依然能够“变法图存”。
不过,作为金融危机叠加国内经济调整的寒流第一波侵袭的地域,浙江事实上已经在面临严峻的考验。
资金缺口致四成小企业停歇业
“要说资金紧张,现在都比较紧张。”国内一家大型银行宁波分行的副行长金荣(化名)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坦陈,“到年底了,我们的发展节奏也要控制一下,银行有自己的考核指标,现在做多了,明年对自己压力很大。现在是思路决定出路,不是说往前冲就能解决问题,现在往前冲可能就南辕北辙了。”
“现在资金链比较紧张。”有着多年金融执业经验的宁波一家大型律师所的创始合伙人陈法说,“许多大企业负债率很高,尽管资产规模10亿到20亿,仍有可能破产。爆发危机的原因来自于自身,比如投资的房地产尚未开盘或者卖不动。此外,大的贸易伙伴如果出问题了,对他们也是致命的打击。他们一旦倒下,银行二三十亿的坏账就会出现。”
国内银行贷款期较短,按照不成文的规矩,企业需要在到期后凑齐本金和利息还给银行,就可以在几天之后重新获得贷款。在陈法看来,原来浙江民间借贷之所以繁荣,也是因为这时候企业需要几天的资金过渡期。不过现在企业想凑钱过渡几天都很难,一旦银行追债,也就成为企业倒闭的导火索。
资金链紧张波及整个经济面,必然导致不少抗风险能力不强的企业破产。据宁波统计局公布,前三季度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创造利税11.3元,较上年同期下滑13.1%;其中,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润5.64元,降幅达19.0%。小企业盈利空间进一步缩小。
在调整中,部分行业的小企业受到的冲击较大,纷纷停业、歇业,有的甚至关闭。宁波统计局资料显示,三季度末宁波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有3095家停业或歇业,有4262家企业关闭,同时又有新开工企业4566家。据记者估算,前两者占比达规模以下企业总数40%左右。一位宁波法院系统领导告诉记者,今年关于企业破产的纠纷案件剧增,导致法院系统忙都忙不过来。
在银行业人士看来,中小企业资金链紧张导致最终倒闭是正常现象。一家大型银行宁波分行的风险管理部主任殷宏(化名)表示,过去宁波股份制银行资金是往外流的,这轮调整后,资金在往回收,这个时候银行更多考虑的是风险问题,投向本地时自然偏向大企业,对中小企业影响是致命的。
“所有银行都在讲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国家也出台了相关鼓励政策,但银行从理性经济人角度讲,肯定支持实力雄厚的大企业,银根收紧,紧的肯定是中小企业,所以它们先出现问题很正常。”金荣称,“对于一些产业链集中的区域行业,所有银行对风险的判断可能是差不多的,要收紧都收紧。”
殷宏则认为,目前市场资金缺口大是自然的。“去年下半年原材料大量涨价,占用资金高了,虽然银行今年贷款维持去年水平,但同比来看,市场资金缺口明显大了。整个市场资金占用较高,企业维持同样销售额需要资金额更多。而产品价格暴跌后,企业回流资金又困死了,市场信心指数直线下降,银行贷款更加审慎,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企业经营效益下降,银行信贷因此紧张,企业资金就更加紧张,最后企业资金链就断了。”
大企业集团同样面临生存考验
“现在风险可能波及大企业。”陈法说,“可能会死的大企业里面,首先是负债率高、投资扩张过快、工业用地圈的多的,一方面刚刚建好厂房,没有产生效益,另一方面,资金已大量投入房地产,现在房地产不行了,主业在经营和利润上也出现了问题。原来两者是互动的,两条腿走路,即房地产挣的钱可以补贴工业,工业融的钱可以做房地产,现在两条腿都不行了。”
但他也认为,这些企业倒掉是很危险的。“资金链紧张时大企业有天然优势,账可以欠在供应商那儿,如果死掉,许多供应商也完了,那么大量工人会失业,造成社会问题。我主张大企业有问题最好要救,因为如果产业龙头死掉,这个产业10年都起不来。”
陈法的说法不无道理。从浙江来看,最近爆发的安防巨头南望集团破产重整事件、绍兴年销售额达20亿的大型纺企江龙控股和国内PTA巨头华联三鑫濒临倒闭事件,无一不是因为涉足房地产或者扩张过猛导致资金链断裂。
据宁波市统计局公布,上半年宁波40家大企业集团负债增幅高于资产增幅,企业经营风险增大。截至6月底,宁波企业(集团)期末负债合计达1257.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6%,高于同期企业(集团)资产增幅3.4个百分点;主营为制造业的企业(集团)资产负债率63.8%,比去年同期上升3.7个百分点。
民间借贷和银行贷款成为“绞索”
原先活跃在江浙的民间借贷如今已经远远不如往年活跃了。金荣认为,原来做民间借贷的很多人不是做金融行业出身,往往采取连环放贷模式,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钱最终流向哪里,投资公司之间也大量拆借,而这部分人经过这一轮调整,基本上清理掉了。理论上民间借贷市场需求很大,事实上好多人已退出了,经济风险越高时,这个行业就越无人敢做。
“在宁波民间,小企业不愿跟银行贷款,因为与其他企业之间拆借更方便。在宏观形势好的时候,尽管利率高,但是解决了民间企业融资问题。现在整个外部环境很差,融资成本上去了,对企业来讲则是饮鸩止渴,不去拿,今天就死,拿了,只能活一个月,变成了企业的绞命索。”殷宏说。
他们认为,涉及民间借贷的事件出现问题的几率要大很多,许多倒闭的大中企业都涉及这个问题。
殷宏表示,“按照银行资产五级分类法,现在是关注类资产增加,随着时间推移,到年底或者明年一季度,不少银行大量关注类贷款定会变成不良贷款。10月份金融危机效果显现,按逾期90天对资产分类进行调整,不良高峰期应该在明年一季度。”不过,另一位银行业人士颇有深意地指出,“对于分类问题,其实就看银行账怎么做了。”
宁波银监局公布的市银行业资产运行情况显示,负面效果已部分显现。9月末宁波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加较快,余额为19.20亿元,比年初增加6.2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00%,比年初上升0.2个百分点。大型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30.72亿元,比年初增加2.04亿元。
这在忙于诉讼法律实务的陈法看来,是切身的感受。“这段时间案子多且标的大,主要是银行的案子。很明显的是,去年是大量民间借贷纠纷,现在是大量银行贷款纠纷,危险已经波及银行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也可能成为企业加速破产的“元凶”,这在浙江几家正在重组企业身上都可见到。在金荣看来,银行间的不信任和信息不互通是重要原因。
“几乎所有出问题企业与这个都有关系,银行都盯得很紧,一看形势不对,赶紧先溜,其他银行赶紧跟上。”金荣说,“其实,如走清算,对大家来说都不是好事,而且会对企业造成致命打击,也会造成严重连锁反应。需要形成协调机制,各家总行须有一个协调人来处理此事,信息互通、协调步伐,当然这里面要区分企业生产经营如何,生产是不是正常,资产是不是良性的,是不是仅因为资金的问题。如果是,充血就是了。”
外向产业集群面临严峻挑战
从宁波的六区三市二县经济来看,早以其多个产业集群而闻名于世。具体来看,有纺织服装、机械、电子、轻工、化学等五大支柱性产业集群,其中不乏在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企业。不过,整个外向型产业集群面临国内和国际形势的严峻挑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打火机巨头新海股份上半年出口部分占销售收入的94.75%,其中40%出口到欧洲。该公司副总经理孙宁薇告诉上海证券报,“尽管打火机作为日用品需求弹性较小,目前出口业务未受太大影响,但客户下单更审慎,以前是半年或一年的订单,现在只下一个货柜的订单。除经济形势影响外,客户也预期原材料价格会下降,产品价格将跌,不愿过多存货。”
“另外,客户结构发生了改变,国外小进口商确实不行了,公司在财务上也变得谨慎,基本是‘不见钱不给货’,所有出口订单都采用美元结算。”孙说。
家纺产品巨头维科精华公司70%纺织品供出口,公司董秘苏伟军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说,总体上行业面临比较大的困难。下半年欧元贬值迅速,欧洲客户面临涨价20%的问题,已经有欧洲大客户向中国家纺生产商提出“零毛利”生产的要求,以共渡难关,据说一些家纺行业竞争对手已经接受。
宁波韵升是世界最大的钕铁硼生产和出口企业之一,公司董秘傅健杰告诉本报记者,所幸一季度公司及时成功剥离了进出口贸易业务,所以进出口业务从二季度开始对公司经营已无影响,但四季度有一定压力,明年的情况还难以预测。
1-10月,宁波出口额为394.4亿美元,增长25.0%,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9.6、11.4个百分点。不过,宁波经贸局公布情况显示,出口增幅仍高于全国平均3.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0.7个百分点。作为传统外贸强市的宁波在金融危机下仍然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
宁波浙商纷纷强势突围
有人说,这轮危机是“L”底,目前看不到拐点。但是,危机是人造成的,人也肯定能想办法来应对。这一点在历来以精明勤劳而著称的浙商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记者看来,几乎没有一个浙商是在端坐等死的。
以先变应万变,在变中寻机遇。记者了解到,慈溪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上半年进出口总额达5.05亿美元,同比增长6.36%,实现利润与去年持平。该公司人士告诉记者,首先,他们“自己接单、自己生产”,工贸结合缩短产品路径,保持了同行难以企及的赢利能力;其次,按照“不求全面但求专业”的经营思路,坚持做精外贸,多个产品出口额居全国前列,增强了在国际市场的议价能力;建立全球化的产销网络和设计中心,深入收集市场信息和了解客户需求,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最后,采用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多元化的市场结构,降低了贸易风险。
素有“中国针织名城”美誉的象山县也在努力突围。作为象山最大的针织出口企业,巨鹰集团近年来通过实施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战略,在企业内部构建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去年以来棉花价格起伏不定,针织企业成本很难控制,拥有自己的原料产地后就不会受影响。不仅如此,打造垂直产业链还可以使企业从各个环节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从而提高最终交货产品的质量。”浙江巨鹰集团总经理傅金国说。
宁波甬南针织有限公司与福建、广东的针织面料生产企业联合,开发了木浆纤维、大豆纤维、竹纤维、彩棉等具有功能性、复合性、防水、吸水的高档面料。在龙头企业的引导下,象山很多企业已经从低档纺织品出口业务中退出,转产女装、休闲装、运动装等高档服装。象山针织业还将运用联合创牌等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
此外,宁波如意在手动搬运车竞争白热化之际,在进入门槛更高的电动叉车市场站稳脚跟。宁波大叶园林机械研发有限公司则专门研究环保节能型园林工具,通过自主设计取胜。专业吸尘器企业大华电器则从进料加工到信用证押汇,通过ERP管理来进行严格成本控制,还积极从做OEM向ODM(委托设计)跨越,创立自主品牌。余姚耀华灯具有限公司则通过聘请欧洲本土销售人员攻克欧洲市场、借用国外技术人才开发新产品,并通过兼并国外企业来拓展海外渠道。
即使对于金融业,目前也是机遇。“现在从某种角度来说,对银行也是一个机会。”殷宏说,“银企共生,明年我行不会出现大规模信贷缩减。从化解风险角度看,不发展永远无法化解风险。我们也会利用这个机会进行客户结构调整,这里一个要看银行的市场把握能力,二看风险判断能力,三看产品创新能力。明年对银行发展至关重要。在形势好的时候大家曾一哄而上,这个时候就要考验银行有没有胆量去做,这取决于眼光和风险控制能力。”
从政府层面来看,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数人士对于宁波政府的服务能力表示肯定,宁波政府为对抗危机,也早已采取多方措施。据悉,包括外经贸局、国土部门、电力系统、海关、检验检疫、财税、国税等多个部门已经出台相关帮扶措施,力助企业过冬。
展望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国际经济形势将更趋严峻,经济放缓、消费需求的萎缩将直接导致全球贸易量的缩减,作为全球第三大进出口贸易国的中国肯定会被波及。与此同时,国内正面临包括土地、能源、原材料、运输、环保和劳动力在内的系列问题,江浙沿海企业定会迎来更加严峻的挑战,外向型制造业,是生还是死?这个问题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