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创新“农业产业链金融”提升社会影响力
从目前情况看,农行吉林省分行“农业产业链金融”主要有四种模式: 一是“农行+龙头企业+基地(企业)+农户”模式。由此可见,积极推进“千百工程”,做好各项金融服务,搞好县域金融,与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链金融”、创新“农行+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关系密不可分。
沙龙云
农业银行总行制定的“千百工程”发展规划,是指“十二五”期间农村产业金融业务以千、百为单位的一系列发展目标、市场策略和推进措施的统称,是对农村产业金融业务“六项计划”的深化与提升,也是指导和推动“十二五”期间县域对公业务发展的行动纲领和主要依据。
创新“农业产业链金融”提升社会影响力
根据“千百工程”发展规划,农行吉林省分行按照吉林省委、省政府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的“三化“、“三动”战略。加大对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重点扶持具有市场优势、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管理规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新“农业产业链金融”模式,把服务链条延伸到与发展农业现代化的产业群体,由主要支持农产品加工环节向支持产前农业生产资料和产后转化增值、储运保鲜、营销流通及进出口贸易等全过程转变。强化对优质龙头企业的综合营销,实施资产、负债、中间业务和本外币一体化营销,不断扩大与龙头企业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提升农业银行经营效益与社会影响力。
随着国家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县域投资建设项目逐渐增多。争取大企业、大项目尤其是总、分行核心客户所属企业落户农行,不但体现了农行服务的优越性、连续性,巩固与核心客户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同时也实现了农行经营效益及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县域商业流通企业具有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金融服务需求广泛等特点,做好县域商业流通企业的金融服务,可有效促进农行资产、负债、中间业务协调发展。对此,农行吉林省分行加大对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的金融服务,支持城乡商品双向流动渠道建设。择优支持大型农村流通企业,“大三农”、“新三农”和畜牧业等优势项目、重点支持区位优势好、辐射范围大、管理规范的各类批发市场建设,包括农业批发市场、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和以块状经济为特色的工业日用品批发市场等,积极介入商业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流通企业、“双百市场工程”中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以及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全面推进双百市场工程和农超对接,重点扶持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大型连锁超市、学校、医院及企业的对接。发挥系统网络优势,面向广大乡镇直营店、连锁店、加盟店和农家便利店,提供配套的资金结算、结构性融资和业务代理等全方位金融服务。
完善“千百工程”与“农业产业链金融”模式
在“千百工程”建设中,应充分发挥农行城乡一体化的品牌优势、网络优势和产品优势,不断完善“农行+合作社+公司+农户”等多种模式,为“农业产业链金融”提供优质服务。
吉林省产业链种类繁多,而每一种农产品都能形成各具特点的产业链。农行根据农业产业链的不同特点,探索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模式,有效增加县域信贷供给。从目前情况看,农行吉林省分行“农业产业链金融”主要有四种模式:
一是“农行+龙头企业+基地(企业)+农户”模式。这是最主要的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农行直接贷款给龙头(核心)企业,龙头企业再以赊销、提供生产资料等方式为上游原材料供应小企业或基地内的农户提供支持,支持其发展生产。龙头企业与关联企业或农户建立起紧密的订单关系,农行通过抓住核心企业,向整个产业链提供资金支持。
二是“农行+信用村+农户”模式。在订单农业不发达,或核心企业距离较远,无法发挥对农户带动作用的地区,由农行基层网点筛选、支行认定,将信用状况良好,农民诚实守信意识强的村评为信用村。对信用村村民采取多户联保方式发放农户小额贷款,村委会协助农行按期收回贷款本息。一旦出现恶意欠贷或贷款不良率达到一定比例时,可停止向本村所有农户提供贷款支持。
三是“农行+担保公司+中小企业(农户)”模式。近年来,吉林省农行加强与社会中介担保公司合作,在担保公司保证担保的前提下,向中小企业或农户提供贷款,既分散了银行的贷款风险,同时也满足了中小企业或农户融资需求。四是农户财政直补资金担保贷款。通过为农民发放直补贷款,不仅密切了银政关系,还有效带动营销优质法人客户、国家和地方政府主导的源头性涉农对公存款,“新农保”、“新农合”等代理项目的新突破。
由此可见,积极推进“千百工程”,做好各项金融服务,搞好县域金融,与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链金融”、创新“农行+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关系密不可分。
加大“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多变,农业产业面临的风险增多,农行对“农业产业链金融”信用风险的监测、预警、评估、预防的难度不断加大,需要不断强化制度建设,加强产业全链条的分析、预测与监管。
农行主要针对生产资料供应、农业生产等领域提供信贷支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随着农业产业的迅速发展,农业经济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农业经济发展所需的新到资金,已不仅仅局限于种子、化肥、农产品生产等环节,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周转流通,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有了较大的突破,这在客观上形成了更为广阔领域的信贷需求与农业信贷产品单一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农业产业链金融”的均衡健康发展。
“农村产业链金融”是一项创新业务,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业务模式多种多样,相对于传统业务而言其标准化程度较低,农行在专项制度准备方面也略显不足。
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力度。金融部门应结合地方实际,加快涉农金融产品的创新步伐,改进涉农金融服务流程,完善贷款营销和管理模式,推动金融服务方式与产品的多样化和适应性。积极开展涉农贷款流程再造,促进产品与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切实提高审批效率,有效控制信贷风险,鼓励各基层行采取客户经理包服务,金融辅导员制度、贷款+技术扶植等方式为农业产业链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
因地制宜,推出适应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金融新产品。按照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实际,农行要以支持通化、白山、延边等地木材加工、医药、红松果林、低产林改造、林下参、食用菌、野生动植物的驯养及繁殖、开发生态经济和森林旅游等产业发展为切入点,开发林权抵押、参农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以促进长春、吉林、四平、松原、辽源等地玉米深加工和畜禽屠宰加工发展为前提,深化农民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程度,探索以农户获得的农产品订单、品牌知识产权作为信贷发放依据的金融产品创新。大力推进县域信用担保中介体系建设。探索建立主要由龙头企业出资,财政参股多种形式成立的、直接服务于“三农”的担保基金或担保公司,政府相关部门对担保公司应提供政策倾斜,进一步降低县域中小企业和农户融资成本。
(作者为农行吉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来源中国经济网——《农村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