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晓蕾马光远等专家激辩“中国经济迫切十问”
经济之声十周年,“不一样的城市力量”连城主题活动首站9月18日在大连举行。” 马光远认为,改革开放仍将是中国经济的原动力,而改革的突破口一方面在于城市化,另一方面是打破国企垄断,发展民营经济。
经济之声十周年庆典“不一样的城市力量”大连首战告捷
经济之声十周年,“不一样的城市力量”连城主题活动首站9月18日在大连举行。中国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晓蕾等专家,在“中国经济迫切十问”主题研讨环节,针对宏观经济形势、当前投资策略、未来经济发展动力等问题展开了现场讨论。
左晓蕾发表了《中国经济正在缓慢企稳》的主题演讲,主要的观点是:对当前的中国经济适度放缓,不必过度反应。她认为,过去多年中国经济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但是现在外部环境发生了显著地变化。
例如国际环境方面,外需放缓影响了我国的出口。即使危机恢复以后,美国、欧洲的进口也不会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中国经济靠出口拉动的模式,未来可能将很难持续,中国经济要做好转型。
从国内来看,劳动力比较优势在降低,能源、环境对经济的约束也越来越大。中国经济转型不仅是环境、能源的倒逼,还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中国经济适度放缓是正常的。
左晓蕾:过去的25年,全球有16个中等收入的国家,保持了7%的高增长,但是只有6个国家走出了中等收入陷阱。其他国家的经验表明,高增长的经济体未必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而开展经济结构转型的经济体,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概率相对更大。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现阶段放缓是合理的,是中国经济比较优势变化的结果,是正常的,是符合规律的。
左晓蕾认为,与2008年中国经济“v”型反转不同,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缓慢企稳的过程。她列举了一系列数据:
“我们发现农业的投资开始增长,交通仓储零售的投资开始增长,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电力热力投资在增长,石油加工、有色冶炼、交通运输等领域的PMI数据也发生变化,朝经济企稳方向发展。
更重要的是,我们关注到了非制造业的经济活动的PMI数据,指标呈现两个特点:第一,经济活动指标处于50%临界线以上,说明当前非制造业的经济活动是活跃的,处于扩张的状态;第二,采购经理人对未来经济活动的预期指标都高于当前的经济活动的指标,说明采购经理人,对未来的非制造业的经济活动非常乐观的。”
左晓蕾预测,今年经济有望保持8%的增速,如果政策的效应更明显,也可能达到8.2%。
在“中国经济迫切十问”环节,探讨当前的投资策略时,财经评论员马光远认为,目前投资房地产风险较大,是投资股市的好机会。
当主持人问及未来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什么?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战略室副主任王元京认为,要发展经济,要抓原材料供应和消费品消费两头,而城市化是扩大消费的动力。
“中国经济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在很穷的时候,从抓中间品开始。抓重化带动了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和下游的消费品的供给。目前这阶段的结构情况是中间大,两头小,也就是说咱们重化行业的结构明显偏重。因此对上游的原料有巨大的需求,下游找市场时是在拼价格,找原料时又高价进,所以不能再持续下去了。即使是搞节能减排,新能源,新材料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所以要拼两头,要找矿,开源,在海外找新的原料基地和能源基地,另外一方面中间品行业要通过结构调整升级,不能再大炼钢铁了,包括石化,这些行业都要转型,要搞新材料,另一方面在下游要通过城市化的发展,使消费品大的发展。”
马光远认为,改革开放仍将是中国经济的原动力,而改革的突破口一方面在于城市化,另一方面是打破国企垄断,发展民营经济。
“不管是未来的5年,10 年,50年,还是10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仍然是改革开放4个字,中国未来的改革真正的突破有两点。第一个,从农民、农村开始突破,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城镇化问题,把农民变成市民引发的中国社会制度的改革的巨大变迁,我们在很大程度上低估了。比如说,如果75%的人都在城市,我们的二元社会结构就不会存在,户籍制度、人口不能自由流动的等等一系列制度就会彻底改变,包括土地制度。第二个是国有企业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