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融钢铁业寒冰
李新创:国家发改委批复城际轨道交通、机场和公路项目,对钢铁业有积极作用,可以促进钢材市场扩大,带动钢铁业整体价格回升。胡艳平:QE3对钢铁行业的影响与国家发改委批复项目的影响类似,算心理层面上的影响,且QE3与之前两次相比,效应已逐渐递减。
CFP图
■ 本期嘉宾:
李新创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王国清 兰格钢铁网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
胡艳平 中国联合钢铁网总编
赵湘鄂 华泰联合证券钢铁分析师
信 波 卓创资讯分析师
在中国工业版图中,钢铁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钢铁业的兴衰牵动着上游原材料铁矿石、焦煤等供应商业绩,甚至澳大利亚等资源大国的经济走势。同时,钢铁业也连着中国经济最大引擎之一的房地产和技术、资金双密集型的汽车业。钢铁业甚至被称为中国工业经济领域的“晴雨表”。
不过,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钢铁业奔向“冰点”。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王晓齐今年8月底在参加一场论坛时公开表示,今年1至7月,钢铁业卖一吨钢的利润是1.68元。这不仅比不上前两年同期利润,也远低于一吨猪肉和一吨豆粕的利润。“钢铁业与中国经济走势密切相关。”一位钢贸商在与《国际金融报》记者交流时表示,“经济形势不好,钢铁业也好不到哪里去。”
但在专家看来,造成钢铁业窘境的远不止宏观因素这么简单。一位钢铁业分析师直言,“中国钢铁业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产能过剩。”
钢市“寒冬”之际利好频现,“超跌反弹+万亿投资+QE3”的三重作用下,钢市一度被拉涨。然而,这种效应究竟还能持续发酵多久?中国钢铁业到底该何去何从?
话题一
万亿投资效应几何
相比于低迷的7月和8月,9月的中国钢材市场一度非常火热。本月初,原材料市场中的钢坯价格,曾一度报复性反弹,幅度接近100元/吨;同时,钢材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也一并反弹。反弹的原因就在于某种预期的出现——国家发改委在一天内密集批复了25条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仅隔一天,国家发改委又批复了诸多公路和港口的基建项目。上周,宁波和石家庄的机场改进项目同样获得批复。那么,如此多项目的上马,对钢铁行业到底会产生多大的提振?
信波:通过调查得知,个别的批复项目实际上早已是在建项目,如浙江省的城市群际轨道交通网项目,就有部分线路已经在建。此外,还存在的疑问是:资金能顺利到位多少?开工时间是何时?施工周期有多长,再扣除土地补偿、拆迁补偿等费用所占的比例后,真正转化为钢材需求的又有多少?综合来看,个人觉得,这一利好也许又只能转化为短期的炒作效应。
赵湘鄂:消息面上肯定有利好影响。但需要关注的是,上述批复项目中,新增的项目到底是哪些?是不是存在之前有过规划、甚至已经开工建设,但直到现在才拿到“路条”的项目。另外,从总体上看,中国钢材需求的主体结构中,房地产所拉动的建筑钢材市场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而城际铁路、机场建设、公路建设等在钢材需求的整体结构中,只占据几个点的比例,份额相对较小。因此,市场所说的“拉动8000万吨至1亿吨钢材需求“的说法,几乎是无稽之谈。
李新创:国家发改委批复城际轨道交通、机场和公路项目,对钢铁业有积极作用,可以促进钢材市场扩大,带动钢铁业整体价格回升。但整体拉动作用不会太大。
王国清:对钢铁需求的拉动肯定有积极作用,消息面上也能起到刺激作用。但批复后,政府还需要筹钱等,很多项目也处于暂时观望的态度。这些等待的过程,将使不少项目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落实,传导到钢铁市场的时间会更长。
胡艳平:这些项目对于钢材需求拉动的作用还是看得到的,但同时还面临一些明显的问题,比如项目能不能按期执行;地铁、铁路等项目周期较长,分摊下来影响就不会太大。所以目前来说,主要还是集中在消息层面或心理预期的层面。从现状分析,这两周,这些消息面的信息已经体现得差不多了。从上周开始,市场对这些消息的反应已相对冷静。
话题二
QE3显现“反作用力”?
除了国家发改委密集批复项目让市场为之一振外,外部市场也在提升市场信心。9月14日凌晨,美联储公布利率决议,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每月购买400亿美元机构抵押贷款支持债券。同时美联储宣布延长维持超低利率的时间至少至2015年中期。
受此影响,国内市场9月出现了短期内的第二次快速提振。无论是钢材现货、期货、电子盘还是原材料铁矿石和钢坯价格,均出现了迅速反弹,这使得原本摇摇欲坠的市场进一步“柳暗花明”。值得注意的是,据长江证券统计,9月16日至9月23日,钢材市场的单周涨幅是近两年中最大的。
但业内人士的疑问是,QE3对市场的影响到底有多久?市场到底是昙花一现还是根本逆转?
李新创:美国QE3的实行会对人民币造成一些冲击,人民币升值将对钢材市场的出口造成不利影响。同时,QE3将对全球原材料价格产生波动,如原材料价格波动不稳,或导致抬价等情况产生,将对钢铁业的成本造成压力,且不易于钢厂根据原材料价格的走势来控制钢厂的生产节奏。
总之,对于钢企来说,QE3是无形的挑战。不过,他们改变不了外部局势,但却可进一步学会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变换,并时刻做好接受挑战的准备。
王国清:钢铁业和国际经济的发展形势密切相关。目前来说,QE3对钢铁行业的影响姑且是利好的,其对钢铁价格的提升有一定的作用。但关键问题是,中国钢铁“供大于求”的现状,使得钢铁业面临发展困境。
胡艳平:QE3对钢铁行业的影响与国家发改委批复项目的影响类似,算心理层面上的影响,且QE3与之前两次相比,效应已逐渐递减。
赵湘鄂:顶多属于消息层面的影响,短期对金融市场,如钢材期货、电子盘等市场产生拉动。但对于整个钢铁行业来说,QE3等于是要“隔着好几层”才会影响到国内钢市,因此长远看,没必要过多关注这方面的影响。
话题三
产能过剩能否治愈
正如专家所言,受内外因素“双提振”后,市场乐观情绪后期能维持多久尚存疑。
一个关键因素是,现在市场供给明显大于需求。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钢材产能(非产量)或将达到10亿吨。同时,以6月预估的197.8万吨的粗钢产量推算,到今年年底,中国粗钢产量将首次突破7亿吨,超过2011年6.83亿吨的全年粗钢产量。
同时,在节能减排要求、船舶等制造业需求低迷、保障房用钢需求不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全国钢材的需求短时间内很难突破。中钢协此前预计,“去年中国钢材需求增速放缓至8%,今年则可能放缓至4%。”中钢协日前在月度报告中再次警告,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难以扭转”。那么,钢铁业目前产能过剩的情况究竟有多严重?
李新创:我觉得在生产过程中,产能过剩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不能把它当成纯粹的问题来看待。同时,只要不造成无序的竞争,结构性的产能过剩短期值得理解。
王国清:无论是国家发改委批复一些项目,还是外部QE3的发行,这对于钢铁业的影响都将不会持久,作用也都不会很大。就需求层面看,以出口为例,现在钢铁的出口已回不到2007、2008年那样的高水平。同时,钢铁业能像之前那样旺盛的销售已不复存在。加之,外国对中国钢铁业的“排挤”,无论是采取反倾销还是其他手段来抵制中国出口的钢材产品。
另外,中国钢铁业供大于求的矛盾现阶段非常明显,在上述内外因素的作用下,反弹只会短时间维持,作用并不会很大,钢铁业仍然充满问题。
胡艳平:9月中旬以来,受内外因素“双提振”,对市场产生了带动作用。但不能靠这两个因素就把整个钢铁业的形势扭转过来,产能过剩的问题暂时避免不了。
赵湘鄂:相关部门曾作出过今年钢材需求仅增长4%的预测。但几乎可以预计,4%的目标或许也是不确定的,惟一能确定的是需求的增速将明显低于去年。这既是宏观上国家经济形势下滑的体现,也是微观层面、下游需求的体现,如造船、家电和汽车都不如前几年。同时,就供给来看,供远远大于求,即产能过剩的情况依然存在,短期几乎无法逆转。
话题四
钢企该如何“过冬”
中钢协常务副会长张长富此前在中钢协召开的行业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呼吁,“目前,国内钢铁企业要做好迎战困难和长期‘过冬’的思想准备”。在今年8月31日之前公布的中报中,钢铁上市公司成为A股市场中较为悲催的“群体”,除了完成内部资产换置的宝钢取得了盈利外,武钢股份和鞍钢股份均出现亏损,鞍钢股份更是出现了10多亿元的巨亏。那么,在严峻形势下,钢企该如何“过冬”?又该如何破解当前钢铁行业困局?
信波:长久以来,钢铁业弊病早已积重难返,2008年4万亿的投资,让钢铁行业本身存在的结构失衡。产能过剩的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地“奔跑中”变得更加棘手。而相关部门政府这时候更应该做的并非是再来一剂大量投资的“镇痛”药剂,而是应该利用目前市场倒逼钢企的形势,利用市场这只手,并加以合理的引导,淘汰落后钢铁企业、实现钢铁行业的结构调整,让整个钢铁行业“浴火重生”才是上上策。
王国清:国家肯定会引导钢铁行业的未来,比如降低产能、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业等。另外,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原始产业肯定要寻求与时俱进的发展方式,加强在钢铁物流等方面的投入。未来,只有新兴的战略型产业才能占主导地位,这就需要逐步拓展用钢品种、标准、质量等。
李创新:作为“应战”的具体措施,无论是降低产能、转型升级还是淘汰落后,这些都将是钢铁行业需要去做的事情。但这些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钢铁业所面临的困境,只是有利于慢慢缓解钢铁行业的问题。
胡艳平:目前钢铁业需要整个市场机制来调节,但这个时间会比较长。个人不太倾向于行政干预,行政干预势必会倾向于国有企业,而据我了解,这个行业的运行、经营等,不少国有企业并没有多大的优势。
赵湘鄂:首先需要明确,钢铁业的冬天不会这么快过去,说不定“冬天”还将延续一到两年的时间。其次,目前的市场需要“市场之手”来调整,且调整的时间不会短。
话题五
三大矿商不惧中国?
末日博士麦嘉华认为,过去40年全球经济有三大泡沫——上世纪70年代黄金泡沫,80年代日本股市泡沫,90年代纳斯达克泡沫,但这都没有现在的铁矿石泡沫大。更有甚者认为,随着中国经济放缓,钢铁业持续亏损,第四个泡沫正在开始崩溃。
事实上,“长期看好中国大宗商品需求”的必和必拓日前也公开表示,中国的铁矿石需求较高峰期放缓超过一半,并称“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正趋于结束”。资源大国也修正了对铁矿石的预期,全球最大铁矿石出口国澳大利亚9月18日将其铁矿石营收预估下修1/5。澳大利亚资源及能源经济局预计,当前财政年度,铁矿石营收将降至531.5亿澳元,而其6月预估数据为670亿澳元。
那么,中国需求下滑,对原材料供应商和资源大国是否会产生长期的影响?
胡艳平:三大矿商不单单受中国影响,也会受到其他国家的一些影响。如果单从中国方面的影响来分析,个人认为,利润这一方面可能不会像前些年那么“暴利”,应该会有所收窄。但相较中国钢铁业,还是会有一些可观的利益。因此,相对而言,中国需求下滑对他们造成的市场冲击不会有根本性的左右。而且,三大矿也会因为钢铁业的形势来调整他们未来的产能布局,包括项目、产能计划等。这些根据市场行情变化进行的及时调整,或许也是中国钢企需要学习的。
王国清:三大矿山受中国的影响此前一直在扩大自己的产能,而铁矿价和钢价联动性一直都很大。随着六七月份钢价大幅下跌,带动了矿价跌落。而现在内外部因素对钢价的影响也使得矿价出现了反弹现象,企业也会把扩产计划推后。但就市场来说,无论是矿价还是钢价,都和真实的需求相统一。
李新创:其实,三大矿山的垄断集中度比较高,中国对其影响波及并不是很大,我个人认为中国对三大矿山的影响目前是很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