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量宽 加大我国通胀压力
近期欧美日货币当局纷纷祭起量化宽松大旗,这将打破当前中国经济通缩和通胀并存的僵局,国内通胀压力将渐趋严重。近期欧美日等西方经济体相继出台量化宽松政策,将对全球股票、商品等风险资产构成较强利多推涨作用,也会助长国内通胀压力。
近期欧美日货币当局纷纷祭起量化宽松大旗,这将打破当前中国经济通缩和通胀并存的僵局,国内通胀压力将渐趋严重。
当前,国内经济正处于通货膨胀和通缩并存态势。在一般低端制造业、高能耗加工业等领域,以PPI为标志的产业景气度屡创新低,反映上述产业存在较为严重的通缩。但在全球灾害性气候频频发生、国际农产品(000061)市场上涨、国内扶持政策、消费需求刚性增长等诸多因素作用下,国内农产品市场稳步上涨,国内供应和进口双双增长难敌价格上涨,农产品价格成为国内通胀压力渐趋沉重的主要原因。
近期欧美日等西方经济体相继出台量化宽松政策,将对全球股票、商品等风险资产构成较强利多推涨作用,也会助长国内通胀压力。
首先,欧美日量化宽松政策推出,影响中国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空间。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2%,较7月份上升0.2%,PPI同比下降3.5%,较7月份下降0.6%。由于美国农产品产区遭遇多年不遇严重干旱灾害而出现减产,致使国内农产品市场价格联动走强,因此预计CPI未来可能保持温和攀升状态,国内经济通胀迹象逐渐显现。同时为防止套利资金过度涌入,央行今年进一步实施降息降准,以遏制经济下滑的货币政策微调空间明显缩小。
其次,欧美日量化宽松政策推出,将会对中国制造业造成消极影响。中国制造业8月份PPI同比下降3.5%,环比下降0.5%。由此反映国内实体经济依然处于单边下行阶段,尚未探明阶段性底部,制造业实际上处于通缩状态。进出口数据显示,8月出口小幅反弹,进口负增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在煤炭、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的背景下出现的,反映出中国制造业萎靡不振的程度令人担忧。
欧美日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出,直接导致欧元阶段性升值,美元持续贬值,投机资金流动性泛滥,促使更多投机性资金涌入大宗商品领域,推升商品市场价格,显著增加中国制造业的进口成本,间接也削弱中国进出口财政补贴政策的效力。加之制造业本身的效率问题,在PPI连续下滑的背景下,将直接影响制造业经济收益水平。
最后,欧美日量化宽松政策推出,将对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产生负面影响。中国央行是仅次于美联储的美国国债第二大持有人,目前持有美国国债头寸约为1.17万亿美元。美联储量化宽松以及“扭转操作”,即大量购买美国国债,致使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显著下降,而中国长年持有巨额的美国国债,如果收益率显著下降,导致中国以美元、美国中长期国债为主的外汇储备效益显著下降。
综上所述,短期观察,国内经济仍将陷于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两难格局,而中长期观察,受欧美日等诸多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冲击作用,国内通货紧缩将逐渐弱化,通货膨胀压力仍将长期存在,并对经济健康运行和发展产生负面作用,值得高度关注和严格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