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放水中国不必盲目跟进
近日,世界各国央行不断开闸“放水”。对主要国家相继推出量化宽松政策,中国央行并没有立即进行评价。美元贬值也会使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面临重大贬值压力。笔者认为,中国目前需要的是在内需及民间投资方面下功夫,这是新的增长点,也需要制度环境的保障,只有加强产权保护,民间的投资需求才会迸发。
近日,世界各国央行不断开闸“放水”。9月份以来,继欧洲开启购债计划、美国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QE3)后,日本也推出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日本银行19日宣布,追加10万亿日元(约1264亿美元)购买国债的基金规模,一半用来购入短期国债,一半用来购入长期国债,并维持基准利率在0%至0.1%的水平不变。事实上,英国央行也在暗示未来有可能继续扩大宽松规模,更早时候韩国央行出乎市场意料地下调基准利率,巴西央行也在当月宣布了连续第8次降息。新一轮货币宽松浪潮已经席卷全球主要经济体。
全球新一轮货币宽松浪潮愈演愈烈,对中国政策推行有何影响?中国的宏观政策应该如何应对?
对主要国家相继推出量化宽松政策,中国央行并没有立即进行评价。19日央行官方网站挂出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今年4月份的一个讲话。周小川表示,数量宽松政策原意可能只是“挖几个渠来放水,使之流向特定的干旱农田”,但实际上变成了“大水漫灌”。他还说,大水漫灌会导致一些问题,一是资源有所浪费,如未来有通胀;二是可能出现副作用,如新兴市场遭到过量资本流入;三是不确定需水之处能得到多少,公众是否满意。
周小川的这个讲话,有两层意思值得关注:一是中央银行只对本国经济负责,实施宽松政策主要考虑的是本国经济发展,而不是别国经济;二是央行大水漫灌,大规模注入流动性,也未必能救经济,反而会带来一些问题。
回顾7月份以来的中国货币政策,不难发现也存在类似问题,尽管此前市场降准预期强烈,但央行迟迟未动,而是频繁使用逆回购调节流动性。有分析指出,中国真正缺钱的是基建和地方融资平台,在结构性矛盾下,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受限,要促进经济增长更多地需要财政刺激。
那么,美国及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的“放水”,对中国经济到底有没有影响呢?答案肯定是有的,首当其冲的当属中国出口。因为美国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大增加了美元贬值的风险,而美元对人民币贬值意味着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与此同时,美联储的“放水”行动可能引发更大的示范效应,加剧各国货币争相贬值的压力,使得人民币对全球主要货币都将面临升值压力,这对中国的出口贸易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数据显示,由于国际上美元汇率下挫,9月20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报6.3380元,较前一日下跌12个基点。本来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已使得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一直持续恶化,尽管中国政府近期出台了促外贸稳增长的等一系列措施,但是出口形势依然相当严峻。9月19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中国对外贸易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未来月份出口可能低于今年1月至8月。
此外,美元贬值也会使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面临重大贬值压力。美国财政部9月18日晚间公布的2012年7月份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截至7月底中国共持有1.1496万亿美元美国国债,较6月小幅增持26亿美元。这是中国连续两个月减持美债后再次增持,且依然是美国国债的第一大海外持有者。美元走软,中国的美元外汇资产缩水也就成为必然。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如何调整自己的政策?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在笔者看来,中国推出什么政策?何时推出?这都要看中国自身经济的需要。9月20日上午,汇丰中国9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从上月的47.6轻微上升至47.8,8月份汇丰PMI终值为47.6。该指数上升可能缓和市场对于中国经济放缓的担忧,但仍处于萎缩状态。虽然我国的货币政策还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但不一定要跟随欧、美、日进行量化宽松,而是要有自己的节奏。笔者认为,中国目前需要的是在内需及民间投资方面下功夫,这是新的增长点,也需要制度环境的保障,只有加强产权保护,民间的投资需求才会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