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触底回升或已为期不远了
发改委近期集中批复万亿元基建项目,地方政府出重拳刺激经济。其一,农业占用电量的比重较小,对用电量增长变动不够敏感,其用电量需求弹性很小,是中国经济能稳定发展的基石。其二,工业是中国经济的重头戏,也是七成多用电量的主要消费者,用电量指标比较准确地测试了工业经济的运行轨迹。
发改委近期集中批复万亿元基建项目,地方政府出重拳刺激经济。这些措施的推行,会使工业企业生产环境取得实质性的局部改善,实体经济下滑的趋势或将有一定程度的扭转。据此估计,经济增速放缓的势头在9月将发生变化。
据国家能源局上周公布的数据,8月全社会用电量4495亿千瓦,增速比7月回落0.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5.5个百分点。用电量增速再度下滑,社会对经济筑底企稳的预期,好像又要再次落空。那么,用电量这个先行指标是否发出了经济筑底还要延期的信号?
要回答上述问题,有必要对数据深度分析,去揭开被面纱包裹起来的真相。
首先,笔者以为,用电量环比减少,虽然反映了实体经济的困难,但也折射出经济坚定不移的转型过程,是经济结构主动和被动调整的结果,未尝不是对经济变化的乐观判断理由。
仔细分析社会用电量的数据分布,可窥探经济结构的深层成因。1至8月社会用电量32828亿千瓦时,分类看,第一产业用电量下降幅度是0.6%,农业用电量占总量2.2384%,第二产业用电量24184亿千瓦时,增长3.2%,工业用电量占总量73.6688%,第三产业用电量3760亿千瓦时,增长11.7%,服务业用电量占总量11.453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4182亿千瓦时,增长12.1%,占总量的12.7391%。
在上述数据中,有四点值得关注。其一,农业占用电量的比重较小,对用电量增长变动不够敏感,其用电量需求弹性很小,是中国经济能稳定发展的基石。所以,通过用电量分析中国经济,通常会忽略农业对经济的贡献度,得出过分悲观的经济结论。但是,农业的重要作用是不能忽略的,“农业稳则社会稳”,只要农业的社会生产关系稳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地位牢靠,只要农业生产能够保障粮食需要,只要农业自身保持平稳均衡状态发展,中国经济即使探底,也就不会差到离谱的程度。所以笔者以为,农业用电量波幅趋小趋稳,正是经济通过波动调节,逐渐趋于企稳接近底部的表现,这应该是具有理性成分的合理预期。
其二,工业是中国经济的重头戏,也是七成多用电量的主要消费者,用电量指标比较准确地测试了工业经济的运行轨迹。8月工业用电量增幅微幅减少0.9%,反映出工业企业艰难的处境,这些困难是中国制造业发展历程中,必须咬牙坚持非得迈过去的一道坎,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绕不开的必经路途。工业用电量锐减,很有可能预示着企业经营活跃度下降,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不容回避的大问题。中小企业债务缠身,比如温州,是否出现企业大面积破产?还有部分大型央企巨额亏损,这个时候用电量自然是一条下降曲线。企业面临的问题有时候不是企业自身所能解决的,而需要国家从政策层面采取措施。
所以,确保中国经济的平稳过渡,一定程度上创造有利的经济环境,确实需要货币政策的灵活性,解决大型央企遇到的问题,解决中小企业遇到的问题,帮助工业企业实现顺利转型,帮助经济中的微观细胞组织走出困境,实施适度的经济刺激计划支撑经济发展,用政府重点投资拉动工业经济增长,在没有更佳选择的时候,也是现实的必然选择。
其三,服务业用电量能够保持两位数增长,远远超过用电量增长三倍之多,表明经济增长作用中消费的地位正快速上升,服务业在解决就业和拉动经济增长中作用日益突出。中国经济中工业占比过高,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的状况正在改变,中国经济正在内外部增速降低的压力下,走上了解决和调整这种不合理经济结构的道路,而从产业结构比例合理调整开始实现转型发展,是中国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特别选择。
其四,城乡居民用电量依然保持两位数增长,表明居民实际生活用电量并没有随经济下行而大幅降低,居民生活的质量暂时得到了保障。笔者估计,照这样的趋势,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还能以比12.1%略低的增长率持续到年底。
考察今年4至7月的社会用电量增长同比增幅数据,得到增长幅度分别为3.7%、5.2%、4.3%和4.5%,出现了两次冲高回落的周期性走势,每个周期的长度大约是三个月,明显具有周期性。第一次是4月,从低点3.7%开始反弹,到5月冲高到5.2%,然后回落到6月的4.3%,完成了规律性波动的第一个小周期。第二次是6月,从4.3%低点开始,到7月高点4.5%,再到8月3.6%回落,完成了标准的第二个小周期。
考虑到发改委近期集中批复万亿元基建项目,地方政府出重拳刺激经济,这些措施的推行,会使工业企业生产环境取得实质性的局部改善,实体经济下滑的趋势或将有一定程度的扭转,因此,9月经济增速放缓的走势估计将发生变化,9月用电量有很大可能依照周期性变化,即从8月的3.6%小周期低点扭头上升,推测将到达4.0%至4.5%以上的位置。
说实话,尽管宏观经济数据不佳,但通过深度分析,笔者更偏向于乐观。因为笔者相信,经济活动是客观运动的结果,反映了客体的自然规律,而规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既看内在自我调节能力,也看内在的自我完善能力。笔者还相信,经济活动是主观努力的结果,是人类思维的外化形式,有什么样的思维层次,就有什么样的实践方向。面对实体经济下滑趋势,必要时能创新经济思维、探索新的解决之道。只要真正尊重国民的财富创造能力,顺应城乡居民内心对文化和文明的追求,真实提高和改善民众的精神层次消费需求,纵使遭遇到外部需求被动降低、出口受阻的干扰,如果能从亿万民众头顶搬掉过高房价这座大山,促使国民经济在内部需求上主动升级,让未来中国城镇化建设真正惠及普通民众,步入尊重农民利益、为市民造福的时代,由此所释放出的巨大消费潜力,将成中国经济内在的长期驱动力。(温建宁 作者系上海金融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统计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