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调控意在维稳而非救市
8月份中国经济主要数据在近期密集公布,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3.5%,为34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业内判断实体经济仍处于下行阶段;而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却上涨2%,较7月份回升0.2个百分点,物价上涨的阴影再度来袭。丛屹表示,相比之前几年的房价波动,这两年房地产的价格波动表现出明显的波幅收窄的图形特征,这是房价稳定的迹象。
8月份中国经济主要数据在近期密集公布,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3.5%,为34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业内判断实体经济仍处于下行阶段;而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却上涨2%,较7月份回升0.2个百分点,物价上涨的阴影再度来袭。我国经济增速下滑何时将迎来反转?如何破解经济下行难题?对此,记者专访了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经济学家丛屹帮助广大读者进行解读。
经济指标堪忧 短期仍难逆转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8月份CPI回升,食品价格上涨是最主要的因素。食品价格环比结束此前4个月跌势,涨幅1.5%为6个月以来最高。其中,受国内异常气候影响,鲜菜价格同比上涨23.8%,环比大幅上涨14.3%,创7个月以来最高;猪肉价格也出现了环比7个月来首次上涨。
“从数据来看,8月份CPI数据有所上升,较7月份上涨了0.2%,主要还是由于食品、粮食价格的回升。8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4%,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1.08个百分点。其中,鲜菜、鲜果、水产品、粮食、油脂的价格都在上涨。”丛屹表示,8月份数据CPI同比、环比回升,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通胀阴影重新袭来的迹象,未来物价尤其是食品价格存在较大的上涨压力。
在物价反弹的同时,经济增长速度仍在继续下行。从官方数据来看,8月份,PPI同比下降3.5%,环比下降0.5%,创34个月来最低水平。PPI中的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4.6%,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8.3%,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5.2%,加工工业价格下降3.9%。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0.2%,其中,衣着价格上涨1.7%,一般日用品价格上涨0.3%,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1.2%。从这可以清晰得看出,这轮PPI长时间下滑,主要的推动力是重化工业,包括钢铁、煤炭、有色金属这些原材料行业。“总体来看,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用电量、外贸增长等指标都在下降通道,说明我们目前的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经济增速下滑短期难以扭转。”丛屹表示。
“经济学界有关于经济在三、四季度反转的说法,其依据在于以"铁公基"为代表的大项目拉动经济,也就是走政府救市的老路,本质上仍是传统的"以工代赈"措施,即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这种措施已经用了多次,效率并不突出,拉动经济的作用已经大大下降。鉴于此,我对经济下滑态势短期得到逆转并不看好。”丛屹分析认为,宏观调控的两大手段空间均已不大,这使得经济增速得到逆转难度加大。首先来看财政调控手段,目前政府的债务负担已经不小,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债务普遍展期,这说明政府在减收,财政政策的腾挪空间被压缩。再来看货币政策,货币超发的负面效应已经显现,可以运用的空间也较小。
分配、社保、财税改革势在必行
丛屹表示,宏观调控政策作用减弱,需要修正思路,否则难以走出困境,这也是目前改革呼声大起的原因。“从本质上来说,宏观调控是短期调整总需求波动,起到调剂余缺的作用,仅靠宏观调控解决经济结构性问题很难实现。当前,收入分配政策、社会保障体系、财税体制等都需要循序渐进的予以调整,这样才有助于解决经济结构性问题。”
首先,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三次分配环节亟待改善。数据显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地区间收入、行业间收入、城镇内部各阶层之间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目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例为3.13:1,行业间收入差距比例甚至高达15:1。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不仅能引起宏观经济的波动,从而对经济长期增长产生不良影响,而且也会对整个社会的稳定造成潜在、巨大的威胁。“如何来破解?三次分配环节均需发力改善,一次分配的要素分配,土地、资本、劳动力需予以协调;二次分配财税结构不合理现象也应改善;三次分配的社会自我完善的分配,如慈善、捐助,也应形成良好的社会组织基础。当前最能见效果的应是通过就业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这就要大力扶持中小企业。我们知道,中小企业解决了中国80%以上份额的就业,对其给予财税方面的大力减免,对劳动力报酬的提升效果最为明显。失去了中小企业,增收、就业都是大问题,收入分配改革自然是空谈。”丛屹指出。
其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也是改革的重要方向。近几年虽然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工作上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是由于现有的社会保障只是着重于建立全民社保的形式,立足于让人人有社保,而在至关重要的社保内容上还存在很大的缺陷,这是导致全民消费不旺的一个主要原因。例如,医疗保险制度的不完善,就是造成居民储蓄愿望高涨的一个主要原因。而看病贵和因病至穷的种种现实,又迫使很大一部分居民不得不强迫自己进行长期储蓄。所以,在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对具体问题进行内容上的重大改革,是提升居民消费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大到新社保、医改,小到子女异地高考,是政府想用城市化来拉动经济,但我觉得计划要科学,具有可行性,不能光喊口号,要真正将社会保障体系落到实处,这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丛屹说。
再次,财税体制改革也应着力推进,在思路上应是简化税种、减轻税负。目前我国税制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以流转税为主的间接税比例过大,而具有调节贫富差距性质的所得税和调节资源使用效率的资源税比例过小,依然走的是以税养税的老路,导致普通居民负担着过重的税收,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要更好地发挥政府在调节收入再分配中的作用,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和谐稳定。合理约束政府支出责任,控制政府支出规模的有序增长。立足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加快推进预算的科学性、法制化。”丛屹表示。
维稳是楼市、股市未来主基调
“至于楼市、股市,我认为可以用"稳"来概括,楼市调控的基本框架短期不会改变,限购、差别化信贷、保障房建设、房价问责等政策仍会延续,这就决定了房价的稳定;而股市越来越体现经济基本面,在稳增长的背景下,也不会出现大涨大跌的走势。”谈到微观经济,丛屹重点分析了未来楼市、股市的走势。
丛屹表示,相比之前几年的房价波动,这两年房地产的价格波动表现出明显的波幅收窄的图形特征,这是房价稳定的迹象。既不让房价大跌,也不让房价大幅反弹,政策调控的效果应当是明显的。但投机者喜欢波动,因为投机要靠波动才能套利,所以,投机者会借助各种消息放大波动,目的是搅起波动以便取利。政策调控的核心目标本质上是“稳定房价”,这符合多方利益协调的原则,也有利于去除泡沫,让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结构有机会理顺,房价才最终有机会合理回归。这对于稳定经济大势,克服潜在宏观经济风险,也是极为重要的。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是对未来经济的解读,起到放大预期的作用。而我们观察目前经济运行状况,经济增速放缓并未明显改观,这就决定了股市缺乏"牛市"基础,未来一段时间的走势更多会像经济运行一样震荡筑底。”丛屹表示,我国股市虚拟属性太高,缺少分红,使得投机盛行,但这并不表示股市会脱离经济基本面独立运行,经济形势最终仍将决定股市涨跌。“本月初股市迎来大反弹,仔细观察可以看出是券商借发改委集中批复基建项目联手抬高股指,此次基建项目周期较长,短期对经济拉动作用有限,股市上涨动能并不足,没有做空机制的普通投资者投资需要谨慎,盲目博反弹可能会导致资金进一步被套。”丛屹认为,从目前监管层推出的各项政策来看,维稳也是股市主基调,投资者不要寄希望于政府救市,也不要妄自去猜测股市的“底”在哪里。在经济没有明显好转之前,股市出现投资机会的可能性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