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实现跨境直投基本可兑换
9月17日正式发布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中,有关经营要素市场的改革,包括利率市场、汇率形成市场、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下的开放等受到广泛关注。这包括,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改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逐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
本报记者 刘兰香 北京报道
9月17日正式发布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中,有关经营要素市场的改革,包括利率市场、汇率形成市场、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下的开放等受到广泛关注。
这包括,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改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逐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专门针对2010年底推出的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进行专栏阐述,这让市场猜测监管部门可能推出更多信用衍生品交易,以推动债市进一步发展。“到‘十二五’期末,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提高至15%以上。”规划提出。
增强人民币双向浮动弹性
央行近来逐步放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6月8日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由基准利率的0.9调整为0.8倍,7月6日又继续调整为0.7倍,利率市场化取得明显进展。
规划表示,“十二五”期间,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的基准作用,扩大其在市场化产品中的应用。健全中长期市场收益率曲线,为金融机构产品定价提供有效基准。按条件成熟程度,通过放开替代性金融产品价格等途径,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
此外,继续完善央行利率调控体系,疏通利率传导渠道,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增强风险定价能力,依托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建立健全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确保利率市场化改革按照“放得开,形得成,调得了”的原则稳步推进。
从国际经验看,一国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往往伴随着银行的倒闭或破产,给存款人带来损失。为此规划提出,“十二五”将建立健全存款保险制度,加快存款保险立法进程,择机出台《存款保险条例》。
汇率市场化方面,规划指出,按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同时,协调推进外汇市场发展,丰富汇率风险管理工具。进一步研究建立人民币对新兴市场货币的双边直接汇率形成机制,积极推动人民币对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周边国家货币汇率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挂牌。
目前,人民币已实现对泰铢银行间市场的区域交易,对韩元、马来西亚林吉特等五种非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银行柜台直接挂牌交易。
直投基本可兑换
汇率的市场化离不开资本项目的开放,“十二五”亦将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
规划称,依照“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顺应市场、减少扭曲、积极探索、留有余地”的总体原则,进一步放宽跨境资本流动限制,健全资本流出流入均衡管理体制,完善对外债权债务管理,稳妥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同时,规划表示以直接投资便利化为出发点,实现直接投资基本可兑换;以开放国内资本市场和扩大对外证券投资为重点,进一步提高证券投资可兑换程度;以便利跨境融资为重点,加快改革信贷业务外汇管理,深化外债管理体制改革,规范对外债权管理和监测;以扩大个人用汇自主权为着力点,进一步放开个人其他资本项目跨境交易。
对于资本项目中的外债尤其是短期外债,此前有分析人士建议应谨慎放开。9月1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7851.72亿美元,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5882.22亿美元,占比接近75%,远高于25%的国际标准水平。
截至2011 年末,全国累计办理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金额2.6 万亿元。
规划指出,“十二五”将坚持实需为主、先易后难、强化监测、风险可控原则,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稳步扩大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支持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逐步开展个人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探索建立人民币对外债权债务管理框架,不断拓宽境外机构人民币资金运用渠道。
此外,稳步推动境内机构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继续推动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支持有关国家将人民币纳入国际储备。
(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