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保险总裁:打造一站式融资保险解决方案
——访中银保险有限公司总裁段求平
国际金融海啸中,制造企业如何融资、贷款?贸易企业如何保证收汇安全?金融服务业怎样在紧缩政策下维护优质客户?重大建设项目如何保证资金链的正常运转?海外投资如何评估风险?
中银保险总裁段求平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中银保险通过与银行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国际业务的丰富经验,有能力协助企业全面破解国内外融资、保险难题。”
拓展渠道
解决融资难
记者: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恶化,企业的资金链更趋紧张,中银保险针对受冲击较为严重的外贸、海外业务企业提供哪些产品和解决方案?
段求平:受国际大环境影响,中国经济也遇到些许困难。针对目前情况,中银保险在三个方面可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第一,中银保险作为中国银行的全资附属机构,充分与中国银行的金融业务相结合,能够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保险及供应链融资服务,能为客户节约大量的资金、服务费用以及时间成本。而让客户得到比任何单一金融机构更多的服务和优惠。
第二,中银保险开发了一些适用性很强的产品,有助于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
第三,中银保险将充分发挥业务经验优势,协助客户的海外业务拓展。
记者:中银保险融资产品有哪些特点,对中小企业融资有何倾斜?
段求平:以中行“融货达”产品为例:贸易企业以货物做质押贷款,银行很难监管货物的安全,如果货物出了问题,银行就会一筹莫展。而现在我司开发了与“融货达”业务配套的存仓货物保险,可以为质押货物提供保险保障,银行可以放心给企业贷款。出了问题,保险公司会对质押物负责,银行贷款收不回来的可能性就小了。这是一个典型的银行业务与保险业务融合的案例。类似的产品还有很多,在保险产品开发当中,我们的目的是在不增加各方风险的情况下,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
现在中小企业困难,根据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我们已经推出中小企业质押物的贷款相关融资和保险服务。
跨平台服务
突出“混业”优势
记者:中银保险在中国保险领域被誉为“后起之秀”,能在短时间取得佳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段求平:中国银行最大的优势业务是国际结算,至今牢牢占据着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道路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银保险正是借助中国银行这条大船出海,我们在境外工程项目已经累计做了将近1亿元的保费,效益非常明显。
许多境内外大型项目都需要银行与保险业的协同服务,我们将混业模式充分发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这在国际同业也是最先进的办法。
记者:中银保险在业务创新上创造了多项“第一”,在风险管理上也受到了保监会的好评,能否谈谈公司经营发展的思路。
段求平:不久前,我们根据中行的客户需求和业务需求推出了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并与中行总行国际结算部签订《国内贸易信用保险项下贸易融资合作框架协议》,这对推动银保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家成立仅3年的保险企业,如果去拼成本、拼手续费、拼认知度,我们远不如那些传统的大公司。所以我们定位于充分借助中国银行的品牌,弥补我们创建时间短的不足。其次以产品为抓手,用创新产品和优质服务吸引客户,充分与中国银行的业务融合在一起,业务费率自然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再次,加强风险控制和内部管理,今年的雪灾和地震两大灾害导致全行业损失巨大,但我们受的损失程度很小,这得益于我们的股东中国银行多年来在金融领域积累的风险防范经验。
国际业务专家
护航企业海外战略
记者:中银保险参与了许多国内外大型工程项目,这些客户为何选择了中银保险?
段求平:客户看中的是我们丰富的国际运作经验,与国际大型保险机构合作的能力。我们与国际上最大的再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都有良好合作关系。慕尼黑再保险和瑞士再保险都是我们的再保合同主要合作伙伴。而目前全球三大保险经纪公司达信、怡安、韦莱也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强大的后盾和良好的合作已经逐步显示出我们的优势。
记者:中国企业走出去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中银保险可以提供哪些帮助?
段求平:这几年中国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去,但企业在国外会面对陌生的商业环境、法律环境和人文环境,面对很多未知的风险。中银保险海外合作伙伴的服务网络遍布全球,有50年甚至上百年的风险识别经验,它们对当地的法律、贸易比较熟悉,甚至跟本地的公司都有很多交往和合作。借助这样的合作伙伴,有利于对风险的识别、服务网络的建设。凭借这些优势,我们可以为客户体提供全方位的咨询和保险服务,为中国企业的海外拓展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