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中国经济四季度企稳 短期调控应更重投资
(记者 周锐)世界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11日在天津预测说,中国经济增速将于今年四季度企稳回升。林毅夫表示,本轮危机不是马上就能够结束,因此中国当前需要刺激内需来应对出口下降的压力。
中新社天津9月11日电 (记者 周锐)世界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11日在天津预测说,中国经济增速将于今年四季度企稳回升。他表示,中国短期应偏重于从投资着手来刺激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中性的货币政策。
2012年来,中国经济延续逐季下行态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7.8%,近3年来首度回落到8%以下的区间。统计局日前公布的8月份宏观经济数据也显示中国“稳增长”仍需继续努力。
林毅夫指出,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因素有两个。首先,伴随着欧洲等地需求的削减,中国出口呈现出较为疲软的态势;其次,当年“四万亿刺激计划”的大部分项目已到最后阶段,投资需求出现不足。
林毅夫表示,本轮危机不是马上就能够结束,因此中国当前需要刺激内需来应对出口下降的压力。
“刺激内需有两个方法,一个是投资,另一个是消费,我偏向于投资”,林毅夫表示,短期看,投资可以创造需求、增加就业,为未来的增长打下基础,而单纯的刺激消费并不具备可持续性。
在本次论坛举行前夕,中国国家发改委密集批复了多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总投资额近8000亿元人民币。官方用基础设施稳增长的举措也是本次论坛各方热议话题。
对此,林毅夫表示,中国的基础设施在过去30年里有巨大改善,但很多城市在这方面还较为薄弱。此番批复的项目,能够在解决交通堵塞、改善城市环境等工作中发挥非常好的作用。而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这些项目大多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支出而非货币扩张,这将能够避免投机升温等负面效应的出现。
林毅夫指出,针对基础设施投资不仅在中国能发挥作用,在全球范围也是一个新的范式。他表示,在高收入国家,投资基础设施的回报不会很高,与此同时,非洲、南亚、拉美等地的国家正面临基础设施方面的瓶颈。因此,引导高收入国家将资金投入低收入国家的基础设施领域,既能帮助低收入国家发展,亦能帮助发达国家增加就业机会,创造出口市场。
林毅夫强调,这样一种全球范围内的“马歇尔计划”可以让世界从危机回归常态,对所有国家都是有利的,他希望此次夏季达沃斯论坛能成为推动这一新思想的一个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