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能源鏖战刚刚开始
继美国之后,欧盟正式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涉及金额超过200亿美元,是迄今对我国最大规模的贸易诉讼。针对光伏产业的“双反”只是欧美贸易保护主义大潮的开始,等待中国的将是更加复杂和激烈的市场博弈。
□张茉楠(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
继美国之后,欧盟正式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涉及金额超过200亿美元,是迄今对我国最大规模的贸易诉讼。种种迹象表明,全球贸易摩擦出现了向新能源、新产业等领域进一步蔓延升级的态势,其背后更折射出欧美“再工业化”战略调整下产业冲突的常态化格局。
与之前美国对华光伏产业的双反调查相比,欧盟此次反倾销调查的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冲击更大。去年中国光伏产品有逾60%输往欧洲,欧洲市场对于中国光伏业的意义非比寻常,是中国光伏组件的最大出口地。而欧盟委员会公告也显示,此次反倾销调查的产品为光伏组件、硅片、电池等,范围较美国有所扩大,国内数百家企业牵涉其中,这意味着,光伏这一个朝阳产业将受到沉重打击,并可能进入残酷洗牌期。
美欧频频将贸易保护的大棒挥向中国到底有何更深层次的背景?事实上,金融危机以后,全球都在寻找新的方向和出路,各国都将新能源产业作为“再工业化”和产业升级的引擎所在。
金融危机后,在新兴产业振兴规划的推动下,包括光伏产业在内的中国新能源产业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中国产品在可再生能源市场中越发占据主要地位,2010年中国光伏产量已达16GM-17GM,占据全球半壁江山。欧盟更是光伏产业的急先锋,欧盟是全球遥遥领先的最大太阳能市场,去年装机总量达51000兆瓦,是美国的10倍多。
然而,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需求低迷,使得新能源的市场需求已经趋于饱和,产能过剩引发的危机已把整个光伏行业逼入险境。各国都要在有限的市场资源中获得更大的份额,自然不可避免地要“短兵相接”,冲突升级。
短期看,中国企业开始了积极应诉,在强烈呼吁欧盟慎重考虑“反倾销”调查的同时,许多企业也正在加强与欧盟磋商,寻求新的合作方式,力求通过对话方式解决贸易争端。
然而,从长远看,全球大洗牌不可避免,中国企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针对光伏产业的“双反”只是欧美贸易保护主义大潮的开始,等待中国的将是更加复杂和激烈的市场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