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艰难前行
日本经济近期的“景气”主要得益于重建需求和政府重启环保车补贴等政策刺激,并不具有可持续性。日本经济若要实现稳定增长,关键在于寻找新的增长点,依靠创新刺激民间投资和消费,通过扩大内需提振经济。
2011年第三季度以来,日本经济走势总体良好。东日本大地震后断裂的供应链恢复迅速,生产和投资在灾后重建需求的刺激下显著增长,经济实现了“V”型复苏。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连续四季度环比增长,实际GDP总量不但超过震前,而且已接近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然而,日本经济近期的“景气”主要得益于重建需求和政府重启环保车补贴等政策刺激,并不具有可持续性。随着重建工作的逐步推进,重建需求对经济的刺激效果将持续减弱,而环保车补贴政策也将于9月前后到期,外需将成为日本经济下半年能否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目前看来,由于欧债危机持续发酵、美国经济增长乏力、新兴国家经济增速减缓、日元持续高位等因素制约,未来日本经济或将艰难前行。
8月13日,日本内阁府公布2012年第二季度GDP初步数据,剔除物价变动因素后的实际GDP环比增长0.3%,换算成年率增长1.4%,大幅低于2.5%左右的市场预期,与年率增长5.5%的一季度相比,经济增速急剧放缓。二季度经济减速的主要原因在于内需的低迷和外需的牵制。一方面,个人消费增速由一季度的1.2%锐减至0.1%,环保车补贴等政策效果显著降低。另一方面,受欧债危机影响,亚洲对欧出口大幅下降,生产减少,直接导致日本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出口锐减。再加上由于核电站陆续停止运行后导致液化天然气等能源进口激增,4、5两月日本连续出现大幅贸易逆差,外需对实际GDP造成-0.1%的下拉作用。
日本二季度经济增速放缓其实并不意外,早在今年5月日本一季度经济数据发布后,日本国内就传出对经济能否持续增长的质疑声音,但增速下滑如此剧烈却着实有些令人意外。一般而言,经济复苏需要经历一个由政策刺激――生产和投资增加――企业利润增加――劳动者收入提升――消费增加――生产和投资增加的良性循环,而此次日本震后出现的经济复苏尚停留在政府主导的依靠政策刺激的环节,未实现向企业主导的依靠消费的自主性增长的转换。二季度经济的急剧减速反映出依靠重建需求的增长模式的脆弱和不可持续性。
对于下半年日本经济的前景,日本政府和经济界看法存在一定偏差。政府对未来经济保持缓慢增长较为乐观,经济财政担当相古川元久称,重建需求将继续支撑经济增长,雇佣和企业收益将持续改善,未来日本经济将继续缓慢增长。日本多数经济学者则持不同看法,普遍认为内需的可持续性堪忧,经济停滞感明显。《日本经济新闻》对10位日知名经济学家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9人认为受环保车补贴政策到期等因素影响,个人消费将在第四季度出现负增长。此外,此前一直保持坚挺的设备投资也因近期机械订单的减少和海外经济的不景气面临较大的下行风险。
日本政府的乐观不能排除包含一定的“水分”,意图为刚刚通过的消费税增税法案创造得以顺利实施的环境。从目前看来,内需的不振能否通过外需得以弥补,是决定下半年日本经济能否继续增长的关键,但形势不容乐观。今年上半年,日本贸易赤字2.9万亿日元,创1979年有可比数据以来的同期之最。7月,日本再度出现5174亿日元的贸易逆差,出口更是同比大幅下降8.1%,恶化势头明显,全年再度出现贸易逆差几乎已不可避免。日本央行在其发布的8月份《金融经济月报》中,以海外经济复苏缓慢导致出口回升力度趋弱、生产相对疲软为由,下调了生产和出口形势评估。虽然日本内阁府在8月17日发布的《2012年度经济动向》中,预计2012年度日本的实际GDP将增长2.2%,但在内需疲软、外需难以有效填补空缺的状况下,实现该目标的难度较大。
日本经济若要实现稳定增长,关键在于寻找新的增长点,依靠创新刺激民间投资和消费,通过扩大内需提振经济。随着日本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力人口不断减少,潜在生产力难以显著提升。再加上核事故后日本国家风险增加,新兴国家崛起的冲击,日本制造业的传统优势不断缩小,难以仅靠出口带动经济增长,寻找适应“少子老龄化”现实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已成当务之急。7月,日本政府制定“日本再生战略”,将环境、医疗、农林渔业作为重点领域,提出11个成长战略和38项重点政策,欲创造超过100万亿日元规模的市场和新增480万人以上的就业,实现至2020年实际GDP年均增长2%、名义GDP年均增长3%的目标。然而,动荡的日本政坛显然已经成为阻碍日本经济发展的“绊脚石”,随着首相野田佳彦宣布近期解散众议院,日本很可能在年内迎来近4年来的第5任首相。受此影响,2013年度国家财政预算的编制工作已滞后,雄心勃勃的“日本再生战略”能否使得日本经济“重振雄风”,不免令人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