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体系“三极化”雏形隐现
人民币业务正在成为全球众多金融中心业务往来中的重要一环。无独有偶,欧洲央行近期发布的专题报告也表明,随着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国际货币体系已经在向美元、欧元、人民币“三极化”趋势发展。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费方域指出,货币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之间应相互促进、互为补充。
人民币业务正在成为全球众多金融中心业务往来中的重要一环。日前在上海发布的2012年度“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IFCD)报告”显示,人民币的国际社会认知度在金砖五国货币中高居榜首。
“三极化”趋势渐显
今年“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调查的结果显示,人民币的货币认知度遥遥领先。
无独有偶,欧洲央行近期发布的专题报告也表明,随着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国际货币体系已经在向美元、欧元、人民币“三极化”趋势发展。
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表示,虽然全球经济呈现下滑态势,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但这只是短期的波动。长期来看,人民币的国际化地位一定会越来越重要。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往来和投资合作会进一步加深,金融活动将逐渐增多,这些都会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在未来资本项目开放的情况下,人民币或将最早代表新兴经济体纳入世界主要结算和储备货币篮子。”新华—道琼斯指数报告指出。
人民币业务遍地开花
各方研究成果指向人民币的认知程度高,不仅与中国经济强劲的增长势头、人民币汇率和利率机制改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新举措有关,同国内外各个金融中心间的互动及相互促进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自2009年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启动以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成倍增长,从2010年的5063亿元,跃升逾3倍至2011年的2.08万亿元。历时三年,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结算货币。
在香港市场,人民币结算循序渐进,市场发展日趋成熟。中央还将支持第三方利用香港办理人民币贸易投资结算,并进一步丰富香港的人民币离岸产品。“人民币国际化的成绩有目共睹。”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工商金融服务部总经理何舜华预计,2015年人民币存款将占香港存款的30%。
另一个引人注目的事件是人民币和日元直接交易于6月在上海和东京两地市场同时启动。这开启了世界最大和第二大外汇储备国本币的直接“对话”。在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上海与东京推动的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将推进上海在岸人民币市场发展,也有利于东京外汇市场、债券市场的创新发展。
亚洲传统金融中心新加坡在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方面也有新动作。新加坡交易所已为人民币计价的证券在新加坡挂牌、报价、交易、清算和交割作好了相应准备。新交所首席执行官薄满乐表示,人民币证券在新交所上市和交易,有利于扩展新加坡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地位。
跻身此次金融中心排名前十的巴黎,当地人民币业务也日趋活跃。巴黎欧洲金融协会顾问普瓦尼昂告诉记者,不少法国企业在中国的经营非常活跃,目前10%的中法贸易以人民币结算。他表示,香港是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的范例,他期待巴黎的银行也有相应的人才和服务,以更好地推动人民币离岸市场业务。
伦敦为了巩固其老牌金融中心的地位,已与多家金融机构形成战略合作,透过多元化的人民币产品和服务,力图打造人民币离岸交易的“西方中心”。目前全球人民币离岸业务有26%在伦敦进行,平均每天交易约14亿元人民币。
从竞争走向共赢
上海多功能金融中心的形成,特别是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将为推进人民币国际结算试点、逐步走向国际化提供基础支持。毋庸置疑,参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脚步明显加快,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条件之一。
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桥头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互动,人民币国际化也在上海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的竞合中日益前行。而资本项开放程度、税收、法律、监管能力等方面都颇具优势的香港,在一系列政治、政策和经济基本面下,更适合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费方域指出,货币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之间应相互促进、互为补充。人民币在离岸市场沉淀下来以后,需要通过“回流”机制回到内地市场。“为了吸引人民币回流,做深做大在岸市场是关键,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在岸市场的制度建设和监管体系的改革。”
对于人民币离岸市场间的竞合关系,赵庆明坦言,金融中心之间会有一定的竞争,但是金融中心的目标客户、产品服务等均存在差异,因此竞争不会像想象中那么激烈。
鉴于国际市场对我国经济发展潜力和人民币地位的认可,人民币业务在全球迅速蔓延,这不仅让各大金融中心在竞合中实现共同成长,也带动了上海的强势发展,从而真正体现国际金融中心应当具备的强大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