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因素夹击 警惕债市“慢熊”出没
8月以来,债市似乎又回到了5月第二次降准前的“慢熊”格局,收益率呈现一级市场带动二级市场上行的趋势。前期市场对7月经济复苏抱有期望,但最终数据并未给予支撑,无论是体现制造业景气的PMI指数,还是体现资金支持的信贷及货币供应量,依然延续低迷。
招商银行 刘俊郁
8月以来,债市似乎又回到了5月第二次降准前的“慢熊”格局,收益率呈现一级市场带动二级市场上行的趋势。短期来看,尽管经济尚在底部徘徊,但是资金面紧平衡与通胀预期发酵的局面,导致市场做多动力不足,并陷入缓步震荡调整的“泥潭”,建议在策略上以防守为主。
前期市场对7月经济复苏抱有期望,但最终数据并未给予支撑,无论是体现制造业景气的PMI指数,还是体现资金支持的信贷及货币供应量,依然延续低迷。不过,资金面偏紧与通胀预期变化,压过了基本面的支撑,成为近段时间债券市场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方面,资金面持续偏紧,部分机构面临去杠杆压力。7月份外汇占款再现负增长,外源流动性供给持续低迷。随着公开市场到期量减少,未来市场资金面难以单靠逆回购加以缓解,由于降准迟迟不见兑现,市场在接连几次政策预期扑空后,已经呈现“哀莫大于心死”的状态,资金面逐步成为制约市场走势的关键因素。
另一方面,通胀预期在8月前两周出现较大转变,加剧市场谨慎情绪。尤其是食品价格,对外因外围国际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面临的输入型通胀传导可能增强,对内则受东北地区虫灾导致粮食减产的影响,市场已经开始形成未来食品价格回升的预期。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轮调整中,各品种的差异性体现得较为明显。国债及信用债首当其冲成为估值调整的“重灾区”。自7月上旬以来,本轮调整已推动信用品种收益率整体抬升30-50BP,国债也出现20-30BP的调整幅度,调整的重点集中在1-5年品种,更多是由于资金面紧张的影响以及对过低收益率的修正;7年以上波动幅度并不大,该期限金融债等品种依然是机构配置的重点,表明其需求较为稳健,预计该类债券在宏观经济企稳前收益率波动幅度都不会特别大;浮息债及1年以内短融等短久期品种则在本轮调整中体现出较高的防御性。
尽管我们并不看好经济复苏的前景,但除非有更大的利好出现,否则在当前市场信心不足的情况下,债市的确难有较强的做多动力。建议在策略上以防守为主,但此时主动降低仓位并非较好的时机,由于同期限的税收利差一直处于高位,建议投资者利用本轮波动主动调整仓位。在品种上,建议以高评级短融及5-7年国开债的“哑铃型”组合作为配置及调仓的首选,虽然持有中长端的配置策略短期内可能将蒙受一定的冲击,但从跨年的周期看,短端收益率的波动幅度要大于中长端,置换快到期的利率品种以及逢高配置依然是较好的选择。
(来源:中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