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分析:央行使用逆回购而不降准的原因
过去一月,金融市场流动性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资金供需端的任何波动都造成资金价格居高不下,诸如:月初惯例准备金的补缴,月中财政存款的上交,月底时点考核、理财产品转移融资压力等。基本结论:瑞银证券认为,逆回购操作并不能取代准备金率的下调,它只是推迟了降准的时点而已。
过去三个月逆回购频繁
过去一月,金融市场流动性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资金供需端的任何波动都造成资金价格居高不下,诸如:月初惯例准备金的补缴,月中财政存款的上交,月底时点考核、理财产品转移融资压力等。
瑞银证券表示,市场之前预期的7月降准最终没有出现,使得投资者对未来一个季度流动性的预期发生改变。一级交易商每周都面临逆回购的到期还款,对外拆出资金的意愿不强烈,即使有资金净拆出也集中在短期限的品种。而央行一直没有下调法定准备金率,连续五周采用逆回购操作来调节市场的资金面。瑞银证券认为,主要原因是:
其一,更多运用逆回购,可以主动进行价格引导。两次非对称性降息之后,打开了利率市场化的通道,银行间的质押式回购利率有望成为央行日后进行价格调整的主要中间工具。每周进行逆回购操作,央行可以更加便捷地通过中标利率来传递价格信号。
其二,更多运用逆回购,可以主动、精准调节每周的资金面。倚重逆回购可以精细化调节市场的资金面,当资金面偏紧时,央行可以通过增加逆回购操作主动净投放资金;当资金面略微宽松时,央行可以通过逆回购到期后不展期实现资金的净回笼。降低准备金率,一次性释放了长期资金,很难在短期内再度通过上调准备金率来回收。
其三,更多运用逆回购,显示了央行对物价再度反弹的忧虑。瑞银证券判断,物价可能在今年四季度再度上行。首先,海外软商品价格已经大涨。美国受到自1956年以来的最大旱灾影响,农作物产量降至1988年来的最低值。软商品小麦、大豆、玉米价格同比涨幅均超过20%。其次,硬商品(如:原油)价格出现企稳迹象。
其四,货币政策基本是“一月一调”的节奏。瑞银证券发现,5月降准,6月降息,7月降息,货币政策基本遵循“一月一调”的节奏,都是出现在重要宏观经济数据发布时间的前后。最近的降息均发生在经济数据披露之前。
基本结论:瑞银证券认为,逆回购操作并不能取代准备金率的下调,它只是推迟了降准的时点而已。展望8月份,瑞银证券判断在经济数据发布之前,可能是一个降准的敏感时间窗口,建议投资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