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银行陷入泄密门:3.2万个人信用信息遭泄露
根据央行上海分行调查确认,江苏银行将3.2万份银行客户的个人信用信息透露给第三方机构宜信普惠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后简称"宜信公司"),被央行上海分行"通报批评,责令整改"。
江苏银行陷泄密门
3.2万客户信用信息违规泄露 央行上海分行通报批评
第三方机构宜信从银行获得用户信息后,用于提升自己的业务,实现更多盈利。不过,江苏银行却称这3.2万客户信息是宜信提供的,出发点是开发信用卡客户。银行和机构打造了一条灰色产业链,出现这种行为归根结底是信息管理方的责任。银行信用问题又一次成为关注焦点。
根据央行上海分行调查确认,江苏银行将3.2万份银行客户的个人信用信息透露给第三方机构宜信普惠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后简称"宜信公司"),被央行上海分行"通报批评,责令整改"。
然而昨日,江苏银行回应称,3.2万客户信用信息并非是由江苏银行提供给宜信公司,而是由宜信公司提供给江苏银行的。3.2万客户信息,到底由谁提供?结论一时间扑朔迷离,但由此引发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才是事件的关键。
调查:3.2万个人信用信息遭泄露
据媒体报道,江苏银行上海金桥支行在今年2月-4月期间,宜信公司提供的授权查询书,在未与客户发生业务关系的情况下,查询了3.2万余人个人信用报告,并将部分查询结果提供给宜信公司。
据悉,宜信公司是国内一家P2P贷款平台。"宜信如果从其他机构拿到这些客户的电话号码、个人信息甚至更精准的信息,最终还是要靠业务的转化率来实现盈利。银行客户跟宜信客户有较多重叠,如果有1%或2%的银行客户成为了宜信的客户,宜信的收益肯定很高。"一家网络借贷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
央行上海分行经过调查认为,上述行为违反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二条、第三十一条的规定。为此,央行上海分行已经责令江苏银行上海金桥支行,对违规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的行为进行整改,并将依法给予该行行政处罚。
回应:客户信息用于开发信用卡客户
虽然事发银行已遭央行上海分行通报批评,然而昨日,江苏银行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其实这3.2万客户信息是宜信公司提供给江苏银行的,其出发点是供支行开发信用卡客户,所以才有短期内大批量的个人信用信息查询记录。"
据江苏银行方面称,3.2万客户信息的提供方是宜信公司,而江苏银行方面,仅在使用上述客户信息进行信用卡业务信用审核之后,口头告知宜信公司,"有部分客户符合开卡要求,另有部分客户不合要求"。该行称,并未给宜信公司提供客户的信用报告。
不过,江苏银行也承认,"此次事件中,自身风控环节做得不到位"。据江苏银行介绍,其实在央行通报之前,江苏银行也已经展开自查,并已经提交过一份自查报告给央行。
对于江苏银行的回应,宜信公司昨日并没有给出确切回复。
拷问银行信誉还剩多少?
不管这3.2万客户信息由谁提供,可以肯定的是,不知情的客户才是最"受伤"的。
据银行知情人士透露,银行普通的客户经理就可以接触到客户个人信用信息,每家支行都有单独的接口接入央行,因此查起来并不困难。然而这么多的个人隐私信息,一旦被用作它途,后果也将不堪设想。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业分析师坦言:"银行客户的资料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基金公司可以查、信托可以查。银行的信誉问题越来越值得拷问。"
"银行、一些机构可能会出现在这种灰色的产业链里面。我觉得,出现这种行为归根结底还是信息管理方的责任。"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认为。
面对个人信息被泄露一事,不少网友都非常担心,手机上莫名其妙接到的各式广告短信、电话,是否也与银行有一定关系?银行的信誉还值得相信吗?个人隐私信息如何得到保护?
对此,业内人士建议,应立法保护消费者的信息安全,对这种泄露个人信息的,要给予一定力度的惩罚,而非只是被通报批评责令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