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粮食危机可能重演
4年前,糟糕的收成、误入歧途的贸易政策,再加上管理不善,所有不利因素结合起来导致了一场全球粮食危机,数百万人的生命和生计受到了威胁。比如说,世界稻米种植大国泰国就诉诸了一种误入歧途的民族主义政策,从本国农民手中购买并囤积大米,导致出口下降。
4年前,糟糕的收成、误入歧途的贸易政策,再加上管理不善,所有不利因素结合起来导致了一场全球粮食危机,数百万人的生命和生计受到了威胁。
而今年夏天,美国中西部的旱情可能再次推动全球农业大宗商品价格飙升。这可能是对各国在2007年-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后作出的改善全球粮食安全承诺的一次早期考验。
遗憾的是,各地取得的进展参差不齐,一些地方的政策甚至比以前更糟。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国际社会向农业提供的援助有所增加(但要注意,任何一个数量化目标都有可能是掺水的,因为捐助国可以把已有的援助改头换面为新提供的援助)。
人道主义粮食援助改革的进展更加参差不齐。美国在拉奎拉讲了不少漂亮话,号称将逐步采取最有效的援助做法,即就在灾民所在地附近采购救灾所需的粮食,而不是向灾民倾销本国的剩余农产品。美国国际开发署已建立了一个“当地采购”粮食援助计划,并在美国农业法案(美国国会目前正就该法案展开激烈讨论)那些规模要庞大得多的粮食援助计划中列入了一些改革建议。但农业法案中提出的其他改革建议却没有多大益处,特别是重新将农业补贴款与产量挂钩的建议,那样做会令世界农业和粮食消费模式受到美国政治的左右。
2007年-2008年粮食危机期间,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农产品生产大国出台的出口限制导致世界粮价出现短期大幅上扬。由于去年法国主办的20国集团(G20)峰会没能达成具有约束性的协议,因此世界仍缺乏一个有效的依据来管制出口禁令,甚至连承认管制出口禁令的逻辑也无据可依。
比如说,世界稻米种植大国泰国就诉诸了一种误入歧途的民族主义政策,从本国农民手中购买并囤积大米,导致出口下降。世贸组织(WTO)关于出口的现有规定力度不够,而强化这些规定的提议也没能纳入到垂死的多哈回合贸易谈判中。
好在今年迄今为止,粮价上涨的幅度还不像2007年-2008年那样吓人,但是由于改革没有涉及到农业政策中的关键部分,全球粮食危机仍有可能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