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四万亿或不可避免
上周集中出炉的7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并没有像各界期待的那样,显示中国经济筑底回升。鉴于当前依然严厉的房地产调控,稳增长无疑将更加依赖基础设施建设,新一轮四万亿或不可避免。央行已经两次降息与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允许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上周集中出炉的7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并没有像各界期待的那样,显示中国经济筑底回升。消费、固定资产投资还算基本稳定,但工业生产、出口增速继续下降。新增贷款大幅弱于预期,对投资的支持作用仍未体现。尤其值得警惕的是,房地产投资下降进一步扩大,全然没有房地产市场回暖的迹象。经济未见起色,意味着稳增长可能落空,政策刺激无疑将继续加码。鉴于当前依然严厉的房地产调控,稳增长无疑将更加依赖基础设施建设,新一轮四万亿或不可避免。
7月经济数据未见起色
消费方面,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比6月下降了0.6个百分点,但部分原因是价格回落的影响,如果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速与6月基本持平,显示当前消费基本保持稳定。
疲软的工业生产值得密切警惕。一直以来,工业增加值与GDP增速有着密切联系。过去五年VAI比GDP平均高4个百分点,比二产业低3个百分点。7月工业增加值仅为9.2%,比6月回落了0.3个百分点,且明显低于10%的增速或预示当前经济增长仍处于低位。
投资是稳增长的主要支柱。1-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20.4%,与前6月持平。分行业来看,受益于政策支持,1-7月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为13%,比前6月提高了7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为0.7%,扭转了早前增速下降的趋势,增速增加了2.7个百分点。
这样来看,当前投资主要依靠基础建设带动,房地产投资仍然继续下滑。1-7月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至15.4%,比1-6月降低1.2个百分点,创金融危机以来的新低。住宅开工面积同比增速从1-6月的-10.7%继续下滑至-13.4%。开发商拿地更为谨慎,1-7月土地购置面积从1-6月-19.9%下降至-24.3%,成交款从-13.3%下降至-16.9%。新开工、资金来源与土地购置都显示当前房地产市场低迷,全然没有房地产市场回暖迹象。
净出口亦无法支持经济增长。受欧债危机影响,7月出口由6月的11.3%大幅下降至1%,其中,中国对欧盟出口同比增长为-16.2%,创欧元区债务危机爆发以来的新低。对美国出口只有0.6%,大幅低于6月的增速。而进口也下降至5.7%,反映了国内需求疲软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的影响。
新一轮四万亿或不可避免
如此看来,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刺激政策下,消费能保持稳定实属不易。海外经济动荡,出口引擎已经熄火,唯有稳投资才是稳增长的关键。相比于2009-2010高达50%的基础建设投资增速,如今20%的增速以及新开工的负增速,仍旧是投资和经济增速下滑的主要因素。
鉴于房地产依然受控,基础设施建设是目前投资的主要支撑,未来投资仍需倾向于基础设施建设。可以看到,为稳增长,自6月以来大批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相继上马,涉及项目金额接近4万亿。
具体来看,比较有代表性的地方政府刺激政策如下:一是陕西出台十条“稳增长”意见,提出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发挥投资对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二是广东省提出19条稳增长的举措,其中包括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等一系列措施,要把全力扭转投资持续下滑作为扩内需、稳增长的重中之重;三是宁波市下发了《市政府关于推进工业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若干意见》,对投资额20亿元以上的重大工业项目和3亿元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予以单独考核和表彰;四是南京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发挥投资对拉动内需的作用,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和消费载体建设;五是长沙市宣布,2012年重大推介项目195个,总投资额达8292亿元等等。诸多地方政府项目加快显示类似于2009年的新一轮政策刺激正在发生。
如何改进新一轮四万亿实施?
但是,市场担心情绪涌现,毕竟地方融资平台大幅扩张导致银行风险加大是2009年的经济刺激计划受到质疑的主要原因。审计署数据显示,2009年中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投资平台数量增加了50%,债务余额达到10.7万亿。因此,如何避免扩大相关风险成为重要问题。
目前来看,支持地方政府项目的诸多渠道融资展开,具体来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三支首批资产支持票据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注册登记。虽然首批25亿的规模十分有限,但伴随着未来资产支持票据的增加,以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拓宽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渠道,基础设施项目有望获得更多融资。
第二,决策层希望调动民间投资进入,要求在铁路、市政、能源、电信、金融、卫生、教育等领域尽快推出一批引导民间投资参与的重点项目。而具体如何引导民企投资,中央各部委已出齐42项实施细则,地方政府同样参与积极。
第三,鼓励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高收益企业债券。预计这有利于提高中小型企业融资,并能提高市场资金利用效率。
第四,铁道部将2012年铁路基建投资目标上调640亿元,至4700亿元人民币。同时发改委建议铁道部以资产变现、存量换增量等途径筹措建设资金,意味着铁道部在拓宽投融资渠道方面有望获政策支持。
第五,央行已经两次降息与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允许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如果将两次降息与下浮7折的空间用足,一年期贷款的基准利率降幅超过了2百个基点。
第六,发改委加快基础设施投资的审批程序,有利于提高信贷有效需求。自5月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来,发改委的月审批项目多达200逾项。仅8月1日,国家发改委批准了27个项目,大多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
由此可见,地方政府项目正在加快,而对其融资支持也在加大。面对质疑,笔者认为,为稳增长,地方政府项目实质上甚为关键,而对于地方融资平台借贷问题,也宜疏不宜堵。从根本上讲,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推进市政债和企业债市发展,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而与2009年不同的是,本轮地方政府刺激政策,对待风险更加谨慎,并致力于积极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参与民间资本的介入,对于避免重走上一轮经济刺激的老路,具有积极意义。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