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夫:三驾马车一个也不能少
没错,根据目前的产出能力和供给状况,中国经济再要通过提高产能和扩大供给来实现较高增长确实很困难。总而言之,在当前经济迷茫期,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驾驭好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
最近,围绕经济下滑问题有不少讨论。尤其是对稳增长,稳什么、怎么稳,分析人士意见更多。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扩大内需上,以拉动内需带动经济增长。这种看法似乎应和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大基调。而对于投资和出口则不予好评价。笔者以为这就有点剑走偏锋了。就目前乃至更长时间而言,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一驾也不能瘸、不能少。
首先看内需。这两年,在一些分析人士眼里,扩大内需似乎成了化解中国经济诸多矛盾的解药,是转变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似乎内需提高了,中国经济的一切矛盾就可迎刃而解了,甚至包括一些体制性和机制性矛盾,也能在扩大内需中得到化解。这真是太一厢情愿,太不了解中国内需的实际情况了。
没错,根据目前的产出能力和供给状况,中国经济再要通过提高产能和扩大供给来实现较高增长确实很困难。不仅如此,在发达经济体经济持续衰退的情况下,外部需求日渐衰弱。在这种情况下,适时调整我们的供求策略,把目光放在内需上是没有错的。
但是,内需就真那么容易拉动起来吗?不妨从两方面看问题。其一,消费是有前提的,一是要有收入增长作为保证,二是要有良好的消费环境来支持,三是要有可靠的消费产品提供。也就是要有钱、有信心、有品质。其二,消费是个性化的,不能强求。虽然采用一些政策手段能够刺激一时,但不可能持久。
对照这些条件,现在城乡居民特别是少数暴富者和大多数工薪阶层的收入差距巨大。有钱人不在国内消费,而现实生活中消费环境和产品质量又让普通消费者很不放心。另外,商品价格特别是房地产等大宗生活与投资消费品价格离谱,不少商品的境内外价格倒挂,市场秩序混乱,消费环境并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侈谈扩大内需恐难有效果。
其次看出口问题。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的出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特别是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负债累累,国民消费趋向保守,外部需求减弱。在这种情况下,要继续通过扩大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确有困难,更何况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现在又加强了贸易保护措施,实施再工业化政策,这就使得当前的国际贸易形势更加复杂。
然而,世界经济并不是只有发达经济体这一块,从地缘政治及经济板块看,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金砖五国的发展很快,东盟、拉美及非洲经济也有较高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保持传统市场份额,开发新兴市场,就成了外贸的主题。
而对于外贸,自工业革命以来,甚至更早,世界上所有崛起国家都是把它视为重中之重来对待的。当年英国之所以有“日不落”之称,就跟它的全球贸易有关。而后起之秀美国的强大也和它的贸易有关。甚至美元的称霸世界,也和美国对全球市场的巨大影响力有关。再从当前看,在金融危机之后,德国之所以在欧洲逞强也跟它的强劲出口有关。
如今,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生产大国,同样与日益扩大的海外贸易有关。如果没有前30年的外向型经济,就不可能有现在的财富积累,不可能有现在的加工体系,不可能有经济的高速发展。现在,中国经济要继续保持强劲竞争力,仍要通过扩大国际贸易来实现、来完善自己。
再来看投资问题。这两年中国的投资一直遭到很多人的诟病。确实,那些拍脑袋搞政绩,不尊重民意、不尊重市场、不讲究效益的投资,特别是那种政府大包大揽型投资,搞运动式的投资,以及为了应付短期经济问题盲目上马的投资,都是很值得检讨与反思的。同样,那些以牺牲所在地居民利益和老百姓长远利益的商业性、投机性投资,也值得警醒。
但是,就此否认投资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尤其在中国社会还存在巨大的地区水平差别、公共服务差别,存在着明显的基本建设、社会建设空白的情况下,存在着巨大的发展需求、存在着整个社会需要协调均衡发展的情况下,就此放慢投资建设脚步,放弃难得的时间窗口,错过良好的投资发展机会,那不只是可笑的,也是对历史与现实的不负责任。
因此,关于投资,现在关键是要改变以往的思路与方法,要调整政策。举个例子。现在房地产投资下滑厉害。房地产成了“烫手山芋”,成了投机商与政府进行政策博弈的场所,投资难以启动。其实,只要换一个思路就能解套。因为房地产不只有增量投资,如果对老百姓存量住房进行节能环保等功能性改造,政府出一点,企业让一点,老百姓投入一点,那就会引发巨大的投资效应。
总而言之,在当前经济迷茫期,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驾驭好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如果投资和出口瘸腿了,那消费这根独木是难以支持经济增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