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评论员:勿错过难得的经济转型机遇期
三季度的经济数据还没出来,但上半年全国GDP增速仅在8%左右,也是近年来新低,从7月份的经济数据来看,三季度的经济增速甚至可能比上半年还要低。无论哪个经济体,永葆活力的方法就是动力十足的内需市场和亮点频出的新增长点,金融和政府手段从来不创造财富本身。
南方日报评论员
国家统计局上周公布了多项经济数据。其中,7月PPI同比降低2.9%,环比下降0.8%,连续五个月负增长,说明企业去库存压力高企;7月份工业增加值较去年同期上涨9.2%,但比6月份9.5%的增速放缓,创下2009年5月以来的最低纪录,也是工业增加值连续第三个月放缓;此外,“三驾马车”的表现也不佳。前7月,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上涨20.4%,与1到6月的增速持平,但逊于市场预期。零售额增速也有所放缓,7月零售额同比增长13.1%,创下2011年3月以来的17个月新低。7月份外贸数据也表现低迷,进出口总值同比仅增长2.7%。其中出口仅增1%,为6个月来的新低。
几乎所有经济数据都表明当前经济正在底部徘徊。某种程度上说,出现这种情况应当是可预见的。国际经济环境不好,外贸出口困难,最关键的是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因素越发明显;从国内来说,转方式、调结构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关于经济的主要关键词。今年年初,以广东为代表的几个经济先进省市甚至已经提出宁可GDP降速,也要全力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结构对经济的影响显而易见,最典型的就是房地产市场调控。中央在大方向上三令五申,在限购措施上毫不放松,在货币政策上极为审慎,都是考虑到房地产市场可能泡沫重现。房地产市场如果控制不住,GDP当然还可以飙升,但恐怕问题就不仅仅是错过经济转型的机遇期,更可能惹来经济硬着陆的大麻烦。
三季度的经济数据还没出来,但上半年全国GDP增速仅在8%左右,也是近年来新低,从7月份的经济数据来看,三季度的经济增速甚至可能比上半年还要低。关于当下经济形势的判断,应当有两个基本点。其一,经济形势的不好,恰恰说明包括2010年以来调控房市、收缩货币政策的正确性。上半年,煤炭、钢铁等领域产能过剩,造船等上游行业进入寒冬,一片哀鸿,但这种“萧条”就是消化过剩产能、挤出泡沫的过程。不管怎么说,我们的GDP至少还有8%的增速,这点萧条还承担得起,因此,虽然经济尤其是工业增速放缓,但只要在承受得起的范畴内,将过热领域冷却一下,将泡沫挤出,对长远的转型是大好事。其二,要珍惜这个阶段,牺牲经济数据是为了经济转型,不能白白让经济数据难看了,不能错过这样一个难得的转型机遇期。经济增速放缓,本质并不是不要经济增长,而是不要错误增长方式下的增长,中国经济要的是健康、合理的增长。换句话说,现在的放缓正是为了走出过去的路径依赖,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而这个增长点,说到底就是一直虚弱的国内实体经济,所谓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所谓走出全球产业链低端,产业升级,全部依赖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内需,需要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
由此可见,能否通过暂时的阵痛解决中国经济一直以来的顽症,就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目标。但从目前来看,经济顽疾如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虽然理论上说现在的GDP增速还承受得起一点萧条,但地方政府难以忍受债务危机的巨大压力。今年以来,很多地方抛出庞大的投资计划,这些计划虽然并不像2009年的四万亿投资计划,其效果也大打折扣,但仍然反映了地方的惯性思维,那就是投资、投资、再投资。据媒体报道,长三角16个市已经出现经济提速,原因就在于投资增长。投资,尤其是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进行的生产性投资永远是恢复经济、获得财政和GDP最快的方法,但这岂不又是重走回头路了吗?
无论哪个经济体,永葆活力的方法就是动力十足的内需市场和亮点频出的新增长点,金融和政府手段从来不创造财富本身。这是经济的本体论,我们一切政策,包括转方式、调结构,包括房市调控、货币政策、稳增长都是从此出发。当下这个“机遇期”之要义就在于中国经济能够在此阶段找回它的本体,找到它的内生动力。千万不要错过这个难得的机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