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助力稳增长 四领域呈现新看点
近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会议讨论通过《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确定包括“加强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在内的七项重点任务。
近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会议讨论通过《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确定包括“加强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在内的七项重点任务。分析人士认为,《意见》不仅可以给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新契机,也有助于缓解我国的稳增长压力。中部六省应立足实际全面深化合作,尽量避免单兵作战及重复建设,走共同崛起之路。
中部六省战略位置重要 或成“稳增长”重要抓手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7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中部六省在国家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要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努力实现中部地区全面崛起。
会议明确,要继续大力实施促进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六省在内的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更加注重转型发展和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激发中部地区内需潜能,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努力实现中部地区全面崛起。
中部地区是我国的人口大区、经济腹地和重要市场,也是重要的能源、材料工业基地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国务院早在2006年就做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决策,此后又相继出台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等多项政策措施。
在中部崛起战略引领下,截至2011年,六省全部进入“万亿俱乐部”,中部整体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今年上半年,中部六省GDP增速都在1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分析人士认为,《意见》在给中部经济带来发展新契机的同时,也有助于缓解我国的稳增长压力。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表示,从各项数据来看,虽然中部地区这些年发展很快,但相对其人口规模来说,经济规模还是偏小。现在全国经济增速减缓,东部地区经济转型的任务加重,在这样一个宏观经济形势下,确实需要一个地区来做火车头。
安邦咨询表示,中国经济“稳增长”要找到好的抓手,从区域经济角度来看,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是一个有效的思路。只要撑起中部地区经济,国内的区域经济就没有大问题。安邦咨询认为,发展中部地区,既可以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又符合中部崛起的国家战略,还能通过投资项目来拉动经济、实现“稳增长”的目标。此外,还可以减小东西部区域经济的落差。如果把中部地区的经济搞好,不仅对西部地区有了经济上的过渡,也能对西部地区产生正面的拉动效应。
中部崛起的四大新看点
根据《意见》确定的重点任务,中部崛起将在四领域呈现出新的看点:
一、巩固粮食生产,加快基地建设。中部六省历来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中部论坛”上强调,中部地区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发展优势和挑战并存。中部地区要牢牢把握国家“三化同步”的重大机遇,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根据《意见》,我国将在中部地区加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这将有利于不断巩固和强化中部地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主产区的战略地位,为中部地区崛起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二、统筹发展运输,打通区域命脉。中部地区地理位置特殊,处于南北、东西大通道、欧亚大陆桥、长江黄金航道的“大十字架”上,在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
根据《意见》,中部地区要统筹发展各种运输方式,全面提升交通运输能力,强化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加快长江、淮河干流及重要支流高等级航道和重点内河港口建设,新建和扩建一批支线机场,鼓励发展通用航空。
三、加快产业转型,实现绿色发展。中部地区作为我国传统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一直以来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对资源和能耗的消耗一直以来高居不下。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已成为必然选择。《意见》指出,要更加注重转型发展和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对于中部地区而言,推动产业转型、实现绿色发展已经具备一定基础和优势。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中部六省根据自身特点,已经梳理各自发展思路,如,湖南的“四化两型”发展战略,湖北的“两圈一带”发展战略,河南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战略等。这些战略化构想均初步明确了推动绿色发展、加速崛起的具体路径。
四、开发重点区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带。《意见》中提出,要支持重点地区发展。推动一批重点地区的开发开放,扶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总体来看,中部地区经济增速明显,但观其内部,中部地区本身的发展并不协调,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差距明显。为此,《意见》提出在加快构建沿陇海、沿京广、沿京九和沿长江经济带的同时,还要“推动晋中南、皖北、赣南、湘南地区开发开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带。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扶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攻坚工程。”可以预见,中部相对落后地区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合作是基础 创新是关键
有专家表示,目前中部六省缺乏区域间交流,合作交流平台建设不力,省区之间有关区域合作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而这恰恰是中部崛起战略在中部六省进一步有效推进急需解决的问题。
有专家指出,中部地区在计划经济时代承担国家发展重任,计划经济时代给中部地区留下了比较深厚的“烙印”。对于中部省份来说,由于经济上可以相互利用的资源有限、产业竞争加剧、地方保护主义障碍难以根除等原因,各省各地区之间的竞争事实上大于合作。
记者调研也发现,就目前发展状况看,包括“中三角”在内的中部六省各自为战的局面并没有被打破,紧密联系的中部“经济板块”未能形成。
目前,中部六省分别受到不同区域经济的影响,它们或者与长三角、珠三角,或者与京津冀地区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而由于经济同质化程度较高等原因,中部六省内部的联系反而较为松散。这不利于中部地区整合区域资源,形成整体优势,加快崛起步伐。
据了解,中部各省都先后向中央争取到立足于本地区的“国家战略”,致力于本地经济的发展。比如,山西、河南、江西等中部省份都分别实施了“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原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国家战略。这些战略的实施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亦带来新的问题:产业竞争加剧、地方保护障碍难除、资源分配不合理等。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省际之间能否加强统筹、进行区域合作将左右中部地区进一步发展的成败。相关城市集群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于省际之间能否加强统筹,合作才是发展的基础与前提。
事实上,这一问题已经为中部省份所认识,并且开始尝试解决。近年来,以中博会、中部论坛等为载体,中部六省的交流合作日益深入、务实。在2011年召开的中部论坛太原会议上,中部六省主要领导表示,今后要在经济一体化、承接产业转移、文化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继续加大合作力度,提升合作层次。
而提升合作的关键在于机制体制的创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此前表示,要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中部地区机制化合作的途径,开辟出一条新型的区域合作道路。
《意见》也提出,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全方位扩大开放。支持武汉、郑州、长沙等地区加快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稳步推进省直管县改革试点。加快长江流域开发开放,探索建立沿长江大通关模式,支持具备条件的地方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有序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