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财政货币刺激为何不再显神效?
在二季度GDP增速降至7.6%之后,如果PMI继续下行,三季度GDP增长速度有可能进一步回落,下半年“稳增长”的任务会更加艰巨。而如今,新生一代不可能再维持低工资水平,资源紧张、环境污染都预示着中国经济不大可能重回过往的老路上。
在二季度GDP增速降至7.6%之后,如果PMI继续下行,三季度GDP增长速度有可能进一步回落,下半年“稳增长”的任务会更加艰巨。
对照近五个月的PMI数据的持续低位,应该渐渐明了,“稳增长”思路不应该过度依赖财政货币政策的继续扩张,而应该从提升经济效率的角度入手,大幅度减税、激活民间资本才是让中国经济重回佳境的正确路径。
但对经济的刺激效果,再也难以像2009年那般立竿见影,这次以扩张经济杠杆、提振投资的效力大打折扣。探究原因,无外乎两点。
一是货币政策渐渐出现“流动性陷阱”的特征,也就是低利率状态下,无论货币环境怎么宽松,也难以激发企业的投资活动和个人的消费欲望。二是政策刺激着力点过于依赖财政货币的数量扩张,而制度变革、市场化疏导工作进步迟缓。比如金融改革虽然在温州开始试点,但是尚未有实质性进展。
世易时移,中国经济增长的各种禀赋特征生变。之前,中国完全可以依赖丰富的人口红利、充沛的自然资源、较低的货币化和城市化规模,以粗放式的投资、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而如今,新生一代不可能再维持低工资水平,资源紧张、环境污染都预示着中国经济不大可能重回过往的老路上。
【据BW CHINESE中文网文章综合整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