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引爆存款争夺战 中小银行财富管理“拼刺刀”
与银行理财产品5万元起购门槛相比,尽管信托产品设置了最低100万元的高门槛,仍挡不住外界逐利资金的汹涌而至。面对银行理财、信托理财火爆景象,作为基金公司的创新产品——短期理财基金以“1000元”认购起点低姿态亮相,成为今年理财市场的“黑马”。
“降息之下,银行存款利率不降反升!”这一反常的金融现象出现在央行降息之后——今年6、7月间,在央行两度宣布降息的同时,也首次放宽了利率的浮动区间,此举被业界视为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破冰之举”。
利率市场化不期而至,各银行猝不及防,使出浑身解数揽储。尤其是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纷纷将各项存款利率调至上限,即基准利率的1.1倍。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金融机构仍热衷于存款保卫战的同时,另一场财富管理的启蒙运动也在悄然上演,而启蒙机构除来自银行理财部外,还来自信托 、基金、券商 ,甚至民间借贷等诸类金融机构。
在银行储蓄渐失与“金融脱媒”渐近的双向进程中,商业银行多年来所倚重的“净息差”盈利模式正在发生着悄然变化,取而代之的是,包括财富管理在内的中间业务模式将决定未来银行成败。而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如何在财富管理这一课题下,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定位,更为攸关生死。
现象1
银行纷纷升息揽存
今年6月,央行宣布降息的次日,地处河南的洛阳银行随即将该行所有期限档次存款利率调至基准利率的1.1倍执行。至此,这家银行各项存款利率已调至上限,其中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3.3%,而五年期存贷款利率5.225%。
与洛阳远隔千里的深圳福田银座村镇银行,在得知央行降息并首次放宽利率浮动区间后,也第一时间将利率调至上限。一个月后,央行二次降息,该行再度跟进,将各项存款利率调至基准利率的1.1倍。
“降息之下,存款利率不降反升!”这一现象并不单单出现在洛阳银行和深圳福田银座村镇银行。在央行短时间内两度降息后,全国一百多家城商行,几十家农商行及数百家村镇银行大多闻风而动,大多将各项存款利率调至上限。
“河南城商行的存款利率大都按上限执行了,如果哪一家不跟进,则意味着存款很可能流向竞争对手。”降息次日,河南一家城商行副行长对记者坦言,将存款利率上浮到顶实属无奈之举。
同期,在北京举办的一场村镇银行论坛上,安徽某市银监分局人士也对记者表示,利率市场化后,由于缺乏大银行派生存款等优势,村镇银行的存款压力将空前紧张,如不能获得足够的存款,其放贷规模和盈利能力都必将受到牵制。
资金具有天然的趋利性,在相同条件下,资金总会从收益较低的地方流向收益较高的地方。在得知降息后大银行也顺势提高了存款利率后,中小银行本能地意识到“如不采取行动,则意味着存款进一步流失”。
根据降息后各家银行的反馈,可大致可分为“三大梯队”——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为第一梯队,其一年期定存上浮8.3%至3.25%,其他执行央行基准利率;第二梯队为股份制银行,其一年期存款利率上调10%至3.3%,其他等同“五大行”,而第三梯队则为中小金融机构,其各类存款均“一浮到顶”。
“在存款利率上浮空间打开后,各银行出现分化是正常的市场行为,这也是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应有之义。”对此,中国农业银行研究员付兵涛表示,大中小不同类型银行的存款结构,也决定了各银行会采取不同类型的价格策略。
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则认为,目前银行间的存款利率正处于博弈阶段,小银行提高存款利率更多是迫于吸收存款的压力,防止存款流失,但是小银行在大银行的压力下,纷纷提高存款利率,此定价是否理性尚存在一系列疑问。
“如果浮动区间放宽至20%,我敢断言,肯定也会有银行将存款利率调到上限,但这显然不是监管层和各家银行愿意看到的。”谈及当前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争夺战,上述地方银监分局人士坦言。
尽管各家银行使出浑身解数留住存款,但存款流失的现实却仍让银行家们倍感苦恼。随着存款利率的不断降低和社会理财渠道的日渐丰富,存款“搬家”的现象已经在很多地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
今年6月,招商银行董事长马蔚华在参加天津融洽会时曾透露,自去年开始,包括招商银行在内的所有银行存款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速放缓现象,今年前四个月继续延续这一趋势,降息可能会使这一趋势进一步延续。
银行存款究竟流向何处?马蔚华对此解释称,存款增速放缓的原因,除了众所周知的“负利率”外,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在银行体系外,包括股票证券、信托理财、私募基金、民间借贷,这个越来越活跃的金融市场,使得“金融脱媒”速度进一步加快。
存款大搬家 “金融脱媒”加速
现象2
最近一个月,刚跻身为“有房族”的程姓夫妇正奔走于各类金融机构的理财经理室,考虑到未来两年要为孩子储备一笔抚育金,他们放弃了原计划的三年期定存,转而寻找兼具流动性与收益率的理财渠道。
“降息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也跟着下降了。”程姓夫妇对记者感慨,降息通道下,想找到收益率4.5%左右的理财产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钱再多些的话,可以考虑信托产品。”程说。
在商业银行仍热衷于存款保卫战的同时,另一场财富管理的启蒙运动也在悄然上演,而启蒙机构除来自银行理财部外,还有来自信托、基金、券商、私募 ,甚至民间借贷等诸类金融机构。
而在其中,银行理财产品正成为银行储蓄外流的最大汇集地。
据权威部门统计显示,2009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不到6000款,2010年突破10000款,发行规模达到7万亿元。而在2011年,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23755款,发行规模16.49万亿,同比翻番。而在今年,尽管收益率不复去年,但其大众认可度和发行惯性,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仍有望再创新高。
与银行理财产品5万元起购门槛相比,尽管信托产品设置了最低100万元的高门槛,仍挡不住外界逐利资金的汹涌而至。
中国信托业协会近期发布信托公司主要业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信托公司管理的资产总额达到5.3万亿元,信托行业仅用了不到两年,信托资产便实现规模倍增。
本月中旬,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发布最新报告显示,由于中国市场资金比较充裕,且相对缺乏其他的投资选择,信托行业得以快速增长。毕马威据此预测,信托业可能会超越保险业成为中国第二大金融服务行业。
据记者了解,目前信托产品一年期的收益率在8%至13%左右,收益率取决于信托项目资质及认购金额,而对于部分稀缺的优质项目,信托公司更设置了最低300万元的起购门槛,信托理财俨然已成为国内财富家庭的重要理财渠道。
面对银行理财、信托理财火爆景象,作为基金公司的创新产品——短期理财基金以“1000元”认购起点低姿态亮相,成为今年理财市场的“黑马”。
今年5月以来,华安、汇添富、天弘等基金公司纷纷推出了短期理财基金,期限从30天到6个月不等,相比银行理财产品5万元和信托产品100万的申购期间,短期理财基金申购门槛降至更为“亲民”的1000元。仅以近期汇添富理财推出的一款30天产品为例,其目前年化收益率约在3.9%。从银行渠道反馈来的信息看,自该产品打开申购后,每天持续获得过亿元的申购资金,市场对理财基金的需求由此可见一斑。
在上述金融机构纷纷“截流”银行存款的同时,长期游走于“灰色地带”的民间借贷,也被视为银行存款分流的一支重要力量,特别是在温州、鄂尔多斯等民间借贷盛行的区域,民间借贷对银行存款的分流影响,仍不容小觑。
据鄂尔多斯一位银行人士回忆,在前些年民间借贷火爆的时候,当地银行存款外流的现象非常明显,尽管在民间借贷危机频频暴露后,今年以来当地的民间借贷“吸金”能力已今非昔比,但其诱人的收益率,仍吸引了不少对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人。
随着信托、基金、民间借贷等金融机构纷纷切入财富管理领域,“金融脱媒”趋势日趋加快,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正面临前所未有资金压力,而在“财富管理”这一全新课题下,比挽回储户存款更重要的是如何留住银行的客户。
“理财市场是连接市场与机构的轮轴。”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所长翟立宏表示,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不要仅仅将理财业务看做是中间业务的一类,更应该将理财业务看做是商业银行转型的一个趋势性方向。在翟立宏看来,随着客户对商业银行金融服务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不可能一直以满足客户单一投资收益为目的,未来商业银行要改变目前单一理财业务的经营模式,实现向资产管理业务的转型。
根源
低成本资金难续 “净息差”盈利模式面临挑战
在上述银行理财产品、短期理财基金等金融机构高收益产品分流下,银行家们越来越意识到,要获得以往唾手可得的“低成本资金”正愈显艰难,特别是银行的活期存款领域。
事实上,在这场剑拔弩张的存款“保卫战”背后,则是银行业长期倚重的“净息差”的盈利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我国实施严格的利率管制,并严控非法集资,储户的钱只能按照国家法定利率存在银行,因此银行无论大小,都能以较低成本获得资金。
据有关数据统计,2011年中国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仅占19.3%。这意味着,超过80%的利润来自银行的利差收入,这也是银行业备受外界诟病的“高利润”来源,但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形下,银行获得低成本资金的“好日子”正一去不返。
“利率市场化将压缩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空间,也必将加大银行同业间存款竞争,加上监管部门对银行收费的持续整治,不得不尽快转变原有的盈利模式。”对此,吉林银行董事长唐国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利率市场化要求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必须转变发展观念,调整业务结构。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日前撰文指出,中小金融机构利率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弱,为有效应对存款利率进一步放开后可能出现的市场动荡,我国亟需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框架,完善金融机构优胜劣汰的退出机制。
“完善金融机构的退出机制”,这无疑为中小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生存提出了一道警示。在美国1982年开始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后,由于利差迅速收窄,使得大量中小银行举步维艰而纷纷倒闭。此后五年间,美国平均每年有200家左右的银行倒闭,而在1980年以前则平均每年不到十家。
无疑,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银行之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大型国有银行和中小银行之间的竞争会尤为激烈。如果中小银行还是拘泥于传统的利差收入,必将把自己逼向困境。
对此,南京银行金融市场部研究员张兰认为,面对利率市场化,净息差收窄所带来的冲击,各国商业银行的应对之道均是推动中间业务的发展,以提高收入来源的多样化,也反映出商业银行最终将回归专业化的中介角色。
在张兰看来,随着我国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多元化及金融市场的深化,中间业务种类已经从传统的支付结算类业务演变至对客户的金融财富管理、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等新兴中间业务上。
今年2月,重庆银行加州支行推出“理财夜市”,即每周四将营业时间由原来的17:30延长到20:30,上班族在下班后,甚至晚饭后,仍可以到网点咨询和办理理财产品业务,这为投资者的隔夜闲置资金找到了投资新渠道。
这一填补市场空白点的理财业务一经推出,即受到得到市场的追捧。以光大银行为例,该行在4月27日推出的“理财夜市”,原定10亿的额度已追加至15亿额度,仅7小时额度即被抢购一空。
“一旦引入竞争,银行内部的鲶鱼效应不仅让我们得到了比降息前更高的利息,更大的好处还在于,未来我们或许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金融服务。”对银行的创新业务,北京市星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首席策略师杨玲持乐观态度。
借道财富管理“突围”
对策
“活期及大额定期储蓄存款利率上浮10%!”这是南京银行北京分行在北京金融街公交车体上打出的一则广告语。与洛阳银行所有存款均上浮10%略有不同的是,这家银行将准入门槛提高至1万元至20万元不等的“大额存款”。
在大型金融机构聚集的北京金融街上,南京银行、大连银行是为数不多的将存款利率上浮到顶的银行,此外,在同一时期发行的同类型银行理财产品上,上述银行的收益率也明显高于与其比邻相隔的大银行。
“尽管我们在第一时间上浮了利率,但存款增加的效果却并不明显。”对此,上述一家城商行北京分行人士对记者表示,相比国有行和股份行遍布城市角落的网点,其屈指可数的网点数量,成为制约其存款和理财业务的重要障碍。
网点数量少、规模小、难以取得客户信任,是包括城商行在内的大多数中小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重要原因,特别是规模更小、业务仅局限于某一地市的城商行和村镇银行,其面临的困难则更为突出。
除网点和规模外,优秀理财人才的缺失也是制约中小银行财富管理突围遇阻的重要因素。天津一家农商行高管对记者抱怨,尽管他们银行开出“高薪挖人”的诱人条件,但由于体制等原因,很多优秀理财人才最终还是没有留下来。
面对网点、规模及人才等重重壁垒,为拓展理财业务,中小银行不得已许诺以更高的收益率作为投资者回报。
据普益财富数据显示,进入7月份以来,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商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之间出现分化。国有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65%。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78%和4.59%。
“无论在资产规模和网点分布方面,处于第三梯队的城商行都无法与国有银行相抗衡,城商行不得已地充分利用理财产品这一吸金利器,通过产品发行和较高的理财产品收益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银联信总经理符文忠认为。
面对大银行与信托、民间借贷等其他金融机构的“前后夹击”,前者依靠其遍及城市各个角落的网点优势,而后者则能提供更具诱人的收益率,中小银行如何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下,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定位,则成为中小银行财富管理突围的“必答题”。
“中小银行在发展理财业务中主要面临两个瓶颈:一是由于产品销售规模有限,代理销售保险和代为推荐集合信托产品引进较为困难;二是自行开发银行理财产品的成本与收益不匹配。”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毛恩知指出。
中小银行财富管理如何突围?毛恩知也对此开出“药方”——通过一个地区数家城商行的联合,增大销售规模,增加与上游金融企业的议价能力,而开发银行理财产品也可以在数家城商行间施行“一家设计,多家销售,轮流坐庄”的模式,解决成本与收益不匹配问题,而这一模式,已在浙江地区成功实践。
“利率市场化情形下,金融脱媒愈演愈烈,财富管理业务正成为各家商业银行转型的方向。对于大银行而言,转型好坏决定其排位先后,而对于小银行而言,转型成败则攸关其生死。”业内专家的言语发人深省。(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