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维“放贷门”:银行或成高利贷助推器
7月24日赛维LDK深陷破产漩涡成为舆论焦点,而从此案中引出了浦发银行(600000)信用贷款问题。有分析人士指出,浦发银行贷给赛维LDK的15亿元或已成坏账。
7月24日赛维LDK深陷破产漩涡成为舆论焦点,而从此案中引出了浦发银行(600000)信用贷款问题。有分析人士指出,浦发银行贷给赛维LDK的15亿元或已成坏账。
根据有关人士介绍,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江西省新余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是集太阳能多晶体硅铸锭,多晶体硅片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光伏企业。在其鼎盛期,号称“亚洲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多晶硅片生产企业”。
经过2007年、2008年全国大跃进式的投产,光伏产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今年以来,赛维LDK资产负债表出现缩水。截至3月末,其总资产337.10亿元,较年初减少12.37亿元;负债总计293.46亿元。
而2007年至2011年的年报显示,5年间赛维LDK公司总资产同比递减,同期总负债则由上市首年的6.17亿美元一路膨胀至2011年末的60.1亿美元。同时,总负债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147.27%。
甚至为免于其破产,江西省出手注资救援。6月29日,江西赛维LDK光伏公司称,因向华融信托借入的一笔5亿元信托贷款无法兑付,由江西省财政“赛维LDK稳定发展基金”先行偿还。
不过,浦发银行回应称15亿烂账说法不实,表示涉及“赛维”只有两笔授信,分别为2.52亿元与7亿元,且整体业务情况正常,贷款均还本付息。然而,从赛维LDK的经营状况来看,未来能否按时偿还贷款已经成为一个未知数。
而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称,在高利贷融资的链条里,看上去最该与之势不两立的银行,居然也扮演着极为微妙的角色。有分析认为,银行信贷资金已开始现身、渗透到民间借贷甚至是高利贷里。
中央银行近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2)》警示,需密切关注具有金融功能的非金融机构的风险,防止非法集资、高利贷等领域风险向银行体系传递。
7月24日赛维LDK深陷破产漩涡成为舆论焦点,而从此案中引出了浦发银行信用贷款问题。有分析人士指出,浦发银行贷给赛维LDK的15亿元或已成坏账。
根据有关人士介绍,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江西省新余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是集太阳能多晶体硅铸锭,多晶体硅片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光伏企业。在其鼎盛期,号称“亚洲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多晶硅片生产企业”。
经过2007年、2008年全国大跃进式的投产,光伏产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今年以来,赛维LDK资产负债表出现缩水。截至3月末,其总资产337.10亿元,较年初减少12.37亿元;负债总计293.46亿元。
而2007年至2011年的年报显示,5年间赛维LDK公司总资产同比递减,同期总负债则由上市首年的6.17亿美元一路膨胀至2011年末的60.1亿美元。同时,总负债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147.27%。
甚至为免于其破产,江西省出手注资救援。6月29日,江西赛维LDK光伏公司称,因向华融信托借入的一笔5亿元信托贷款无法兑付,由江西省财政“赛维LDK稳定发展基金”先行偿还。
不过,浦发银行回应称15亿烂账说法不实,表示涉及“赛维”只有两笔授信,分别为2.52亿元与7亿元,且整体业务情况正常,贷款均还本付息。然而,从赛维LDK的经营状况来看,未来能否按时偿还贷款已经成为一个未知数。
而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称,在高利贷融资的链条里,看上去最该与之势不两立的银行,居然也扮演着极为微妙的角色。有分析认为,银行信贷资金已开始现身、渗透到民间借贷甚至是高利贷里。
中央银行近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2)》警示,需密切关注具有金融功能的非金融机构的风险,防止非法集资、高利贷等领域风险向银行体系传递。
同样针对高利贷正日益累积的风险,在民间资本最活跃的浙江,省高院之前发布《浙江法院民间借贷审判报告》披露,民间借贷案件在今年上半年大幅回升,并达到2007年以来最高点。
而两份不同的报告共同指向了一个重要问题:在传统的地下钱庄和高利贷公司之外,一些以小贷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和典当行等为代表的准金融机构开始更多地涉足高利贷;而由于这些准金融机构与银行业的密切联系,高利贷风险有可能传染给银行体系。
银行资金进入高利贷的主要途径分为三类:一是长期负利率下大量存款流失从而进入高利贷行业。二是以房产等固定资产作为抵押从银行贷款后,再进入高利贷链条。三是一些金融机构包括大型商业银行竟然把信贷资金拆借给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后者再拿去放高利贷。
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现象。首先,大大提高社会融资成本,对整个经济造成巨大伤害。其次,挂着民间借贷“羊头”却卖着高利贷“狗肉”的行为泛滥,扰乱金融秩序。再次,将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风险。如果使用资金的企业或者人员一旦破产,那么所有层级必然全部崩塌,系列风险就将瞬间爆发。
据报道称,有银行和民间资本暗中合谋,在某企业无力还贷之时,由银行先贷款给资金方公司,该公司再帮企业“过桥”。在这个账面游戏里,资金不过是从银行划到民间资本,再划到贷款企业,然后回到银行。资金方和贷款企业谁都没有真正拿到那笔资金,但划账一圈后,企业就多欠了高利贷公司一笔高利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