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茉楠:人民币由外围走向舞台中央距离尚远
货币既是一种价值符号,也是一种价值和财富获取手段。人民币由世界货币体系的外围走向舞台中央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最终要成为全球各国的价值储备货币也是一项长期的挑战。
货币既是一种价值符号,也是一种价值和财富获取手段。人民币国际化要在引领中国从贸易大国、金融小国走向贸易强国、金融强国中发挥更重要作用,但就目前情况看,我们离这一目标还很远。
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这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带给中国最大的启示。事实证明,全球货币结构越来越不能反映全球经济结构,美元凭借霸权税不仅扰乱了全球信用总量、信用创造机制、真实经济增长机制的关系,更导致全球经济和金融秩序混乱,“美元陷阱”危机四伏。
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被称为“美元世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今全球市场体系的许多规则和制度的制定,都与作为一种世界货币的美元密切相关,从而形成了所谓的“中心——外围”结构。美元是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而其他出口型和资源型国家都是外围国家,这些国家货币大都盯住美元,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严重被削弱。因此,如何渐进式与美元“脱钩”,推进“去美元化”进程,增强各国货币独立性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人民币自身也面临相似压力。目前,我国仅形成了人民币对美元等少数几种货币的直接交易。人民币对其他币种的交易方式均以美元交易做市商和美元为中介进行,其汇率中间价形成方式也均采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以及美元对该币种汇率套算形成。这使得人民币估值和发行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美国的货币政策,难以判断人民币本身的价值所在,不易形成真实的汇率价格,也无法对持有人民币建立一个稳定的预期,更难以获得人民币的自主定价权。
自2010年开始,特别是今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呈加速之势。无论是汇丰银行在伦敦发行首批人民币债券,开启了香港之外的“西方离岸中心”,还是世行与央行签订代理协议,委托央行代理投资中国银行(601988)间债券市场,都表明人民币越来越为全球更多国家所接受,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人民币越来越成为中国大国形象的价值符号,那么,人民币走向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央到底有多远?从大国货币崛起的路径分析来看,一国货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甚至关键货币,通常遵循“计价结算货币—储备货币—锚货币”的基本路径,而与国际大宗商品、特别是能源的计价和结算绑定权往往是货币崛起的起点。
人民币由世界货币体系的外围走向舞台中央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最终要成为全球各国的价值储备货币也是一项长期的挑战。一般而言,衡量国际货币地位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其在国际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根据IMF的数据,截至2011年第三季度,美元仍占全球外汇储备的60%以上,其次为欧元、英镑、日元等,而人民币仅仅被个别国家接受为储备货币,在国际外汇储备中的占比还很低。
此外,因当前人民币及相关的金融产品有限,难以有效做大人民币“财富池”。原来的投资者更愿意持有人民币资产是因人民币有单边升值预期,而今汇改7年来,人民币已经累计升值超28%,正接近均衡汇率水平,这很可能大大降低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因此,如何拓展新的人民币国际化前景将是未来一大挑战。